注會考前輔導第七章個人所得稅法(1)

 一、納稅人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按照國際通常的做法,依據住所和居住時間兩個標準,區分為居民和非居民,並分別承擔不同的納稅義務。

(一)居民納稅人。

居民納稅人負有無限納稅義務。其所取得的應納稅所得,無論是來源於中國境內還是中國境外任何地方,都要在中國境內繳納個人所得稅。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居民納稅人是指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中國境內居住滿1年的個人。

“在中國境內有住所的個人”是指因戶籍、家庭、經濟利益關係,而在中國境內習慣性居住的個人。門慣性居住“是指個人因學習、工作、探親等原因消除之後,沒有理由在其他地方繼續居留時,所要回到的地方,而不是指實際居住或在某一個特定時期內的居住地。”

“在中國境內居住滿1年”是指在一個納稅年度(即公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內,在申國境內居住滿365日。在計算居住天數時,對臨時離境應視同在華居住,不扣減其在華居住的天數。“臨時離境”是指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一次不超過30日或者多次累計不超過90目的離境。

(二)非居民納稅人。

非居民納稅人是指不符合居民納稅人判定標準(條件)的納稅人,非居民納稅人承擔有限納稅義務,只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向中國繳納個人所得稅。

二、所得來源的確定

(一)所得來源地的具體判斷方法。

(1)工資、薪金所得,以納稅人任職、受僱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部隊、學校等單位的所在地,作為所得來源地。

(2)生產、經營所得,以生產、經營活動實現地作為所得來源地。

(3)勞務報酬所得,以納稅人實際提供勞務的地點作為所得來源地。

(4)不動產轉讓所得,以不動產坐落地為所得來源地;動產轉讓所得,以實現轉讓的地點為所得來源地。

(5)財產租賃所得,以被租賃財產的使用地作為所得來源地。

(6)利息、股息、紅利所得,以支付利息、股息、紅利的企業、機構、組織的所在地作為所得來源地。

(7)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特許權的使用地作為所得來源地。

(二)根據所得來源地的確定,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有。

(1)在中國境內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社會團體、部隊、學校等單位或經濟組織中任職、受僱,而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

(2)在中國境內提供各種勞務,而取得的勞務報酬所得。

(3)在中國境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而取得的所得。

(4)個人出租的財產,被承租人在中國境內使用,而取得的財產租賃所得。

(5)轉讓中國境內的房屋、建築物、土地使用權,以及在申國境內轉讓其他財產,而取得的財產轉讓所得。

(6)提供在中國境內使用的專利權、專有技術、商標權、著作權以及其他各種特許權利,而取得的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7)因持有中國的各種債券、股票、股權,而從中國境內的公司、企業或其他經濟組織以及個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8)在中國境內參加各種競賽活動取得名次的獎金所得;參加申國境內有關部門和單位組織的有獎活動而取得的中獎所得;購買中國境內有關部門和單位發行的彩票取得的中獎所得。

(9)在中國境內以圖書、報刊方式出版、發表作品,取得的稿酬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