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稅務師考試綜合指導:知識經濟

   知識經濟,亦稱智慧型經濟,是指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基礎上的經濟。它是和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相對應的一個概念。知識經濟理論形成於20世紀 80年代初期。1983年,美國加州大學教授保羅·羅默提出了“新經濟成長理論”,認為知識是一個重要的生產要素,它可以提高投資的收益。“新經濟成長理論”的提出,標誌著知識經濟在理論上的初步形成。但是,知識經濟作為一種經濟產業形態的確立是近年來的事,其主要標誌是美國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為代表的軟體知識產業的興起。蓋茨的主要產品是軟碟及軟碟中包含的知識,正是這些知識的廣泛套用打開了計算機套用的大門,微軟公司的產值已超過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產值的總和。近年來美國經濟成長的主要源泉就是5000家軟體公司,它們對世界經濟的貢獻不亞於名列前茅的500家世界大公司。所有這些表明,在現代社會生產中,知識已成為生產要素中一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以此為標誌的知識經濟將成為21世紀的主導型經濟形態。知識經濟的特點表現在:知識經濟是促進人與自然協調、持續發展的經濟,其指導思想是科學、合理、綜合、高效地利用現有資源,同時開發尚未利用的資源來取代已經耗盡的稀缺自然資源;知識經濟是以無形資產投入為主的經濟,知識、智力、無形資產的投入起決定作用;知識經濟是世界經濟一體化條件下的經濟,世界大市場是知識經濟持續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知識經濟是以知識決策為導向的經濟,科學決策的巨觀調控作用在知識經濟中有日漸增強的趨勢。目前,知識經濟作為一種嶄新的經濟形態正在悄然興起。在知識經濟的模式中,知識、科技先導型企業成為經濟活動中最具活動的經濟組織形式,代表了未來經濟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