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稅務師考試綜合指導:債券

 有價證券的一種。是政府、金融組織、公司及其他經濟實體為籌措資金而向投資者出具的、承諾定期支付固定利息併到期償還本金的債務憑證。債券作為一種負債憑證,對於購買債券的投資者來說,它只是債權的享用者,而不是所有權的享有者。債券票面上主要載明發行人名稱、利率、面額、面值貨幣、償還期限等。如有財產擔保,還需寫明擔保品的名稱。債券作為籌措資金的一種信用工具,一般有三個特徵:(1)安全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收益相對固定,不受市場利率的影響;二是可按期收回本金。(2)收益性。與一般投資方式相比,債券的收益率較高。存款、儲蓄也能獲得利息收入,但存款、儲蓄是間接投資,中介機構要從投資總收益中扣除各種費用和自身盈利。債券是直接投資,減少了中間環節,它的收益一般要比存款、儲蓄的收益高。(3)流動性。債券在償還期滿之前可以在市場上作為有價證券轉讓,提前收回本金。但一般講,債券的這三個特點很難同時兼顧。債券有很多種類。按照發行主體分類,有國家債券(中央政府發行)、地方債券(地方政府發行)、金融債券(銀行或非銀行金融機構發行)、公司債券(股份公司發行)等;按照債券的受益方式分類,有固定利率債券、浮動利率債券、貼現債券、轉換公司債券、附新股認購權公司債券等;按發行方式分類,有公募債券、自募債券;按照有無抵押或擔保分類,有一般抵押債券、實物抵押債券、無抵押債券、擔保債券等;按照償還期限分類,有短期債券、中期債券、長期債券、超長期債券;按照幣種分類,有本市債券、外幣債券;按照轉讓自由程度分類,可分為登記式債券(轉讓時需經公司註冊過戶)和聯票式債券(自由轉讓,不需過戶)等等。同一種債券,依據不同的觀察角度和多種分類可有不同的叫法。如1987年財政部發行的國庫券,單位購買年息為6%,個人購買年息為10%,期限均為5年,按照上面分類,可分別稱為:國家債券、固定利率債券、公募債券、無抵押債券、中期債券、本市債券等。債券和股票同屬於有價目證券。但債券與股票有很大的不同。債券是表明債權債務關係的憑證,股票則是股權證書。持有股票可以獲得股權所允許的對公司經營、管理、收益分配等方面的權力,但不能收回本金,不能退股。債券持有者不能享有發行者所從事的各項活動參與權與管理權,但有按約定條件向發行人取得利息和到期收回本金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