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註冊稅務師全國考試稅法練習9

某製藥生產企業(一般納稅人,不必考慮進項發票認證),2003年11月發生下列購銷業務:
(1)購進原料藥一批,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註明價款1000000元,貨已驗收入庫;另支付運輸費50000元;
(2)車間領用上月購進的原材料100000元,用於免稅藥品的生產;
(3)進口藥品檢驗設備一台,取得海關的完稅憑證上註明增值稅稅額1200000元;
(4)向一紙製品廠定製藥品包裝箱一批,預付貨款80000元,尚未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包裝箱定於下月交付;
(5)外購貨物一批准備用於對聯營企業投資,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註明價款1000000元;
(6)採取分期收款方式,銷售900000的藥品給一藥品批發企業,已取得首期貨款300000元,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註明價款900000元;
(7)銷售給外省某藥品經銷商一批藥品,貨已發出並辦妥托收手續,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註明價款600000元,但發貨後即獲悉對方短期內無力支付貨款;
(8)無償提供市場價格為80000元的藥品給某醫院試用;
(9)折扣銷售給某特約經銷商一批藥a品,由於該經銷商是藥廠長期客戶,因此給予了5%的折扣,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註明價款2000000元及5%的折扣額,經銷商當月即付清全部貨款;
(10)將已逾期一年的包裝物押金50000元,沖銷本廠庫存包裝物成本。
該製藥生產企業計算的當月增值稅稅額:
當月進項稅額=1000000×17%+50000×7%+120000+80000×17%=307100(元)
當月銷項稅額=300000×17%+200000×(1-5%)×17%=374000(元)
當月應納增值稅額=374000-307100=66900(元)
要求:
指出該企業當月增值稅計算是否正確,如有錯誤,請正確計算該企業當月應納增值稅稅額。
分析:
該企業計算的當月應納增值稅不正確。
(2)領用材料用於免稅藥品的生產,應轉出進項稅額;
(3)購進固定資產不能抵扣進項稅額;
(4)未取得專用發票不能抵扣進項稅額;
(5)外購用於投資的貨物進項稅額可以抵扣;
(6)分期收款可以分期確定收入,但企業開出全額發票即應按全額計算銷項稅額;
(7)採用托收方式結算,辦妥托收手續且貨物發出即應做銷售實現;
(8)無償贈送產品應當視同銷售;
(10)逾期包裝物押金應轉作收入。
正確計算如下:
當月進項稅額=(1000000+1000000)*17%+50000*7%-100000*17%=326500(元)
當月銷項稅額=(900000+600000+80000)*17%+2000000*(1- 5%)*17%+50000/(1+17%)*17%=598864.96(元)
當月應納增值稅=598864.96-326500=272364.9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