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近七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命題來源3

  材料來源一:

對應的申論材料:●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的網上辦公系統幾乎完成了園區內所有企業80%以上的業務流程。它完成了5大類64個小項的政府服務,包括企業入園申報和審批、高新技術企業認證、年審、企業統計、財政月報、季報等項目。目前,中關村企業在辦理這些業務時,幾乎完全在網上進行了。中關村已經有6139家企業加入了網上辦公系統,占園區企業總數的99%以上。網上辦公系統共接受園區企業及社會各界工作查詢訪問40.6萬人次,日均訪問人數4000人次。2001年1月1日以來,網上辦公系統受理各種網上審批和初始登記業務分別為3483項和5058項。數字表明,中關村園區的電子政務真正“跑”了起來。

(文章選自《科學時報·中關村周刊》 2001年9月29日,同時在人民網網路套用版也轉載了這一文章。段落中標黑體字部分為02年國家申論考試材料的對應的原文來源)

中關村電子政務打造高效率政府

作為中國的矽谷,連政府部門也“搖身一變”,使用了“新型武器”

北京益通科技有限公司財務總監李小姐今天要向中關村高科技園區遞交本月報表,她並沒有像一年前那樣把整理好的報表裝在一個大袋子裡,然後坐一個多小時的車到指定地點,而是很輕鬆地在電腦上完成了幾個操作,提交了幾個表格,用慣電腦的她動作非常熟練。然後,她的上報報表工作已經完成了。她對記者說:“看,如果不是上網辦公,我今天肯定得在外面跑一天。”

不僅是李小姐的財務報表,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的網上辦公系統幾乎完成了園區內所有企業80%以上的業務流程。一位中關村管委會工作人員對記者說,它完成了5 大類64個小項的政府服務,包括企業入園申批、高新技術企業認證、年審、企業統計、財政月報、季報等項目。到現在為止,中關村企業在辦理這些業務時,幾乎已經完全在網上進行了。

這就是中關村的“數字園區”系統帶來的好處。作為中國的高科技領頭羊,中關村不只在高科技企業信息化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連政府部門也“搖身一變”,使用了“新型武器”。

“到現在為止,中關村已經有6139家企業加入了網上辦公系統,占園區企業總數的99%以上。網上辦公系統共接受園區企業及社會各界工作查詢訪問40.6萬人次,日均訪問人數4000人次。”在中關村創業大廈一樓的會客室里,百忙中抽出時間的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曾經主持過海淀園“數字園區”建設的馬林對記者說。可以看得出,馬林對這套系統非常滿意。

這套互動式網上辦公系統,開創了國區域網路上政府辦公的先河,是革命性的轉變,為中關村園區的管理帶來巨大效益,在國內外都有非常大的影響力。2001年1月1日以來,網上辦公系統受理各種網上審批和初始登記業務分別為3483項和5058項,其中:內資新技術企業入園審批883家;內資新技術企業資格年審覆核1880家;外資新技術資格認定103家;外資入園申請48項;立項申請17項;契約章程報批15項;新技術產品認證3176個,技術性收入申報審核1838件;統計、財政報表5萬多份……一連串的數字表明,中關村園區的電子政務真正“跑”了起來。

朱榮輝由切身體驗而產生了研發網上辦公系統的念頭

負責開發互動式網上辦公系統、進行海淀園“數字園區”建設的北京美髯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裁朱榮輝博士給記者講了自己的切身體驗:2000年初的時候,他回國打算創辦高新技術企業,當時的想法是為企業上網辦公解決一些實際需要。為辦理創辦企業所需的各種手續,他在十幾個相關機構之間跑了60多天,繁雜的過程將他拖得筋疲力盡。因為這件事,朱榮輝產生了研發網上辦公系統的念頭。如果能夠通過網路,把這些手續集中起來辦,企業只要有一台能上網的電腦,就能在“家”里實現網上辦公,這樣不但為要辦事的企業帶來了方便,也大量減輕了政府部門的工作量。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我們早就有這個打算,在2000年初就把這事立了項。”馬林向記者介紹說。馬林還舉例:一個企業要辦理某項手續,我們的一個辦事人員以最快的速度接待一個企業也要用去10分鐘,僅以這個數目算,管委會總共只有50多人,大家都得下樓站櫃檯了。於是我們就想運用高科技網路手段來解決問題。

但要把這個框架搭起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馬林向記者介紹,在立項之後,他們也同許多公司進行過接觸,但這樣一個項目,並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做出來的。框架搭得不好,做出來也是形同虛設,所以樣板工程失敗不得。雖然相比之下,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信息化程度非常高,海淀政府職能部門的信息化技術也有很好的基礎,但這樣的政府對外辦公平台,絕不是簡單的網上bbs或留言薄,它需要具體去探索如何實現這個功能。

“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的上層建築。到了合適的時候,政府就會出現相應的管理辦法。超前或落後,都是不行的。”馬林如是說。

可以想像,在“數字園區”模型未搭建起來之前,探索的路比搭建這個平台更長。馬林向記者提到,政府部門看問題是長遠和現實的,兩方面結合起來,到了應該出現新的形式的時候,它自然會出現。而記者感覺,它的摸索過程走得更辛苦。雖然條件已經具備,中關村里隨便找一個人出來都會用電腦,並且幾乎所有企業都有網路條件,開展網上園區應該不難,但要邁出這跨越性的一步,絕對沒有那么容易。

從溝通到簽訂契約,只用了一天時間——雷厲風行的馬林

朱榮輝和馬林談合作是很偶然的一件事。2000年5月,在一次留學創業人員午餐會上,兩人坐到了一起。朱榮輝同馬林就網上辦公系統的事作了溝通,他與一直在尋找有同樣想法、能專注做這件事的人的馬林一拍即合。午餐會還沒結束,馬林就召集各個部門領導緊急開會研究此事的可行性,開始定製需求。

“可以說,從第一次溝通到簽訂契約,只用了一天時間。”大鬍子朱榮輝自豪地對記者說。

接下來,緊張的開發工作開始進行,雙方不斷進行溝通,不斷提出和改進需求,一個逐漸完整的“數字園區”建設方案浮出水面:包括了較完整的企業ca認證、政府職能體現等等。通過這個平台,政府部門完全可以不用見企業,就能完成絕大部分以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接待企業的工作。如此一來,方便的辦事方式為企業至少節省了五倍以上的時間,而管委會也騰出了大量精力去做一些更有實效的工作。

以中關村的辦事效率,這套系統從無到有僅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遠遠短於行業內軟體系統開發所需的平均時間,並於2001年7月27日正式向社會推出,開始為企業服務。

在中關村“數字園區”主頁上,記者試著使用主頁提供的模擬入住中關村“數字園區”流程,體驗了一次網上辦公。可以看得出,一共6個主流程,下面還有若干分流程,涉及到的職能部門也很多。在主頁上,每個步驟都有較詳細的使用說明。可以說,只要知道如何使用網際網路,就能輕易完成整個作業。記者一邊嘗試一邊在構想,如果自己創辦企業,就算有人指點,對所有流程都非常熟悉,要跑完這么多部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在這一切已經成為歷史了。事實上,網上申請相當簡單,定製好的表格就等著填寫相關信息,然後報批審核。

一位負責用戶服務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套系統剛推出時,準備了10名服務人員、6部直撥電話,負責解答企業在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進行諮詢等。而在使用一段時間後,服務電話就少多了。低門檻的使用和已經“信息化”得很好的中關村人讓這套系統迅速活了起來,短時期內即見到明顯效果。正是這樣,中國數字第一“府”一下轟動全國,甚至國外機構也紛紛前來取經。沒有多久,這套系統就迅速推廣開來,昌平區、懷柔縣等區縣都相繼開始使用,甚至遠在陝西的西安高新區也開始套用該系統。到今年3月,由於這套系統的方便易用,絕大多數企業已經完全依賴它進行網上辦公,於是,海淀園管委會決定把“數字園區”完成的工作完全由這套系統進行。對於極少數確實無條件進行網上辦公的企業,還可以通過代理機構完成同樣的工作。“數字園區”已成了企業離不開的“政府”。

政府不能是一個被動的政府,而應該是一個先進的、學習型的政府

新系統的使用,在工作效率的提高、避免工作過程中人為因素的不利影響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也不可避免地會帶來新問題。馬林對記者說:比如一個從不會使槍的人,你用一桿最先進的槍換掉他手上的舊槍,他不會使,還是沒用。系統有了,還要工作人員的思路能跟得上,願意使用和能夠使用。政府不能是一個被動的政府,而應該是一個先進的、學習型的政府。中關村在這方面走在了前頭,所以並不成問題。但是,我們也思考過,現在通過網路與企業打交道,沒有了人與人的交流,政府看上去“躲在了背後”,會不會造成相互間的隔閡?其實不然,由於政府工作效率上去了,騰出的時間和人力反而可以增加同企業接觸溝通,能更深入地理解企業的想法和困難,反饋回來的信息使政府能更好地為企業服務。

一位管委會工作人員也提到,開展電子政務確實需要一些投入,比如,網上辦公要求企業必須有上網條件。而在中關村,這已經不是什麼問題,記者採訪過的所有高新技術企業都是24小時連通網際網路。極少數確實無條件的用戶,也可以通過“外包”的形式把這些工作交給指定的代理服務機構,對企業來說,一樣省了很多事,看來政府信息化也帶動了企業信息化。

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海淀園“數字園區”中心機房有20多台伺服器,可以24小時接待企業。完備的安全管理機制,使得整個系統穩定可靠。

當然,海淀園“數字園區”的建設,對於整個電子政務的定義來說,目前只基本完成了政府部門對外辦公這一個方面的建設,而電子政務過程還應該包括政府內部、政府不同部門間的辦公。如何把這些部門更完美地結合起來,建立一個較完善的“電子政府”,也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以用戶為中心

去年的一天,海淀區工商局副局長的一位同學到工商局辦理企業登記手續,沒等手續辦完,他就跑到老同學的辦公室抱怨開了:“你們的手續太複雜了,光蓋章就要70多個。”副局長笑了:“這還算複雜?我們已經盡了最大努力簡化手續了,在我們這裡辦手續應該是蓋章最少的。看來你肯定沒趕上蓋400多個章的時候。”從400多個章到70多個章,這是很大的進步了。但是,70多個章也不是我們應該滿意的結果。這就是電子政務得到人們擁護的原因。

中關村政府成為電子政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就像工商局的蓋章從400多個減少到70多個一樣不容易,是好幾家單位一起努力的結果:

1998年,“中關村”網站開通,國家有關政策、入園條件全部上網,實現了政務公開。

1999年開通中關村創新資源網和企業協會助新網,將中關村的人才、科研成果和科研儀器等資源搬上網際網路。

2000年上半年,中關村管委會對管理和服務項目做了規範、最佳化、簡化流程的工作,完成了網路基礎設施建設,開通了管委會信息管理系統和內部辦公系統。

實際上,上面的舉措都是鋪墊,到2000年7月份,“數字園區”的出台才能順遂。在中關村這個企業信息化程度相當高的地方,如果政府落後太多,無疑會有損政府的公信力。如果政府信息化不徹底,無疑會影響政企之間的溝通,降低雙方的工作效率。

傳統的政府管理模式是以政府部門為中心,用戶圍著政府忙蓋章、跑批文。政府也就難免被人說成“衙門”。而電子政務轉變了政府思路,“以用戶為中心”是“數字園區”取得的寶貴經驗,對政府來說,更是一個全新的體驗——說是全新的體驗也不完全正確,“為人民服務”的說法已經誕生好幾十年了。(《科學時報·中關村周刊》 2001年9月29日)

材料來源二:

對應的申論材料:●2001年9月26日,來自西藏自治區各行各業的160名學生作為網上中國人民大學西藏學區第一批學生,開始通過網際網路接受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科學知識。和平解放50年來,西藏的教育,從僧侶的貴族教育跨越到民眾的大眾教育,從傳統教育跨越到網路教育。國家為西藏教育事業累計投資近100億元人民幣,僅1979年至2000年全區教育總投入就達58.7億元人民幣。儘管如此,由於歷史遺留、地理特點、交通狀況等原因,造成我國東西部教育資源分布不平衡,使得西藏人民很少能夠接受國內重點高校所傳授的先進文化和科學知識,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西藏地區的教育及經濟發展。如今在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中,現代遠程教育成為西部大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文章選自中華網,段落中標黑體字部分為02年國家申論考試材料的對應的原文來源)

網路教育:推動西藏教育發展的生力軍

網路教育在中國的發展只有短短的3年歷史,上網路大學,對於東部、中部大部分地區來說,也仍然是新鮮的事情,但今年的9月26日,網路大學將首次落戶西藏。在這一天,中國人民大學網路學院將在西藏自治區財經學校舉行網上人大西藏教學服務站開學典禮。來自西藏自治區各行各業的160名學生作為網上人大西藏學區第一批學生,通過網際網路接受中國人民大學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科學知識。這一盛事體現了黨一貫對發展西藏教育事業的重視,也標誌著西藏地區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水平正在逐步縮小與內地的差距。

網路教育推動西藏教育實現第二次跨越

和平解放50年來,西藏的教育發展實現了兩次大的跨越,體現出發展的三個階段特徵。即從僧侶的貴族教育跨越到民眾的大眾教育,從傳統教育跨越到網路教育。

首先,從僧侶的貴族教育跨越到大眾的教育。1951年前西藏全區約有官辦教育機構20所,私塾約有90多所,校學生最多時不超過2000人。教育規模小,制度落後,文盲、半文盲占全區人口97%以上。

西藏和平解放後黨中央就非常重視西藏的教育發展,開始創辦現代新型的中國小教育和幹部教育。50年來,國家為西藏教育事業累計投資近100億元人民幣,僅1979年至2000年全區教育總投入就達58.7億元人民幣。截至去年底,全區共有各類學校3661所,其中普通高校4所,中等專業學校12所,普通中學98所,國小842所,教學點2715個。接受大專以上教育的3.30萬人,占1.3%;接受高中含中專教育的8.88萬人,占3.4%;接受國中教育的16.05萬人,占6.1%;接受國小教育的80.10萬人,占30.6%。透過這些數字,我們看到西藏和平解放50年來,在黨的正確領導下,通過大力發展教育事業,為西藏的經濟建設培養了成千上萬名專門人才,藏民族和區內其他民族的整體科技文化素質有了根本性的提高,基本實現了教育從少數人到大眾的教育。

其次,從傳統教育跨越到網路教育。長期以來,由於歷史遺留、地理特點、交通狀況等原因,造成我國東西部教育資源分布不平衡,使得西藏人民很少能夠接受國內重點高校所傳授的先進文化和科學知識,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西藏地區的教育及經濟發展。如今在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中,現代遠程教育成為西部大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部分。這次中國人民大學網路教育學院在西藏開網路教育先河,意義重大。

網上人大經過3年的教育實踐,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網路教育經驗,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網路教育模式。據了解,網上人大今年面向西藏招生,採取了四個有力的措施:一是充分了解了藏區學生的需求,開設了他們急需要的相關專業。二是在採用先進教學手段的同時,從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輔之傳統的校外教學方法,對大部分課程還將派出在校輔導教師以確保教學質量。三是考慮到西藏地區的經濟現狀,為了讓更多具備接受高等教育能力的藏族同胞接受教育,網上人大還減免了藏區學生的學費,大大降低了學生的經濟負擔。四是緊緊依靠西藏當地組織和學校,使網路大學先進的理念,通過當地的組織、學校、老師再進入學生中,這一轉化有助於觀念的推行、教育目的的實現。這些做法,為網上人大在西藏地區順利開設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為今後其它網路大學進入西藏探索了道路,提供了經驗。

網路教育讓西藏教育與內地差距快速縮小

發展是硬道理,教育是發展的硬中之硬。制約西藏發展的因素很多,但最核心的、決定性的因素是人才。人才的成長,關鍵要靠教育,只有將教育搞上去,才能有更多的人才和科技成果,才能把西藏的自然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的優勢。李嵐清同志在去年考察西藏時就強調:“在西藏開發建設的進程中,要把發展科技、教育作為關鍵環節。”“要面向西藏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採取多種形式搞好高等學校的學科建設,抓緊培養西藏發展中所急需的各類人才,並下大力氣推進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的工作,努力提高民眾的科技和文化素質。”這一表述就是把教育的發展置於了西藏發展的重要的位置上。

教育援藏是長遠的援助。在支援西藏建設上,黨和政府採取了很多人才援助辦法,如籌辦學校,調動大量的人才進藏進行輪流支援,動員各級人才到西藏安家立業,等等。這些措施對於西藏的持續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由於西藏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歷史文化條件,決定了真正能夠持續支撐西藏發展的是讓西藏的人才培養的量和質迅速地趕上內地。所以,教育援藏是一項關係著長遠的重大舉措。

推動網路教育發展,將是西藏教育趕上內地教育的一種最好的方式。這是因為網路教育具有辦學的開放性和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兩大基本特徵,形成與其他教育形式相比具有的三大優勢:它能將教育信息遠距離傳播,輻射到千家萬戶,不限職業、學歷、年齡,為廣大社會成員特別是迫切需要學習的人提供接受教育的機會,有利於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它充分利用優秀教育資源,可以在師生分離的狀況下,利用網路和多媒體的優勢,文字、圖像、動畫聲音並茂,實施類似面對面實時雙向互動式的教育,教育效果佳;這種教學方式適應工作的快節奏,能使人們在生活和工作環境中自主地接受教育和培養,而不受時空、地域、經濟條件局限,有利於高效率地培養人才,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由於網路教育具備以上所說的投資少、容量大、效益高、適應性強的特徵和優勢,正符合西藏地區對於教育的實際需求,因而成為西藏推行全民教育、終身教育的教育模式的第一選擇。

目前,西藏制定了抓住“西部大開發”機遇,進一步發展教育的戰略,以教育科研為先導,推進農牧區教育綜合改革,促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協調快速發展,以培養適用於西藏現代化建設的各類人才。計畫到2010年,全區將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0%,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15%。而實現這一點,進一步發展網路教育,構建西藏地區現代遠程教育網路體系,就將是加快西藏地區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戰略選擇。

發展網路教育,使教育適應西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不僅僅在廣泛提高西藏地區人口素質,快速培養各種人才上將發揮巨大作用,而且發展網路教育所帶來的發展現代教育技術、建設現代遠程教育網路,也將成為西藏地區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增長點,並為信息產業提供廣闊的市場,帶動一批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和高等院校科研成果的轉化,從而促進西藏地區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