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06年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真題

  村投入不足,缺乏長效投入機制,使農業生產性基礎設施普遍滯後。普遍存在著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更新改造緩慢等問題,並且由於基層管理功能薄弱,使得許多農村小型基礎設施處於無人管理狀態,導致大量的設施損壞嚴重;農業資源不足,土地減少,生態環境不斷惡化;農業科研投入不足,技術推廣服務機構缺乏。農村的交通設施建設落後。很多農村交通設施落後,鄉村道路缺乏有效的專人管理,使農業機械作用的發揮受到限制,導致農業耕作成本增加。大部分農村地區,水,電等農民生活必需的基礎設施還很缺乏,不僅電網老舊,電壓不穩,而且電價昂貴;很多自然村沒自來水,部分用上自來水的自然村,由於水源不足,管理不善等原因,也保證不了正常供水。這些基礎設施是建設新農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
十一五期間,我縣僅道路建設和河道清淤兩項工程就需投入2.28億元,其中通村通組公路800公里,需要資金1.2億元,河道清淤5000多條,需要資金1.08億元。新農村建設投資巨大,地方政府明顯力不從心。所以,我認為,建設新農村,沒有一個長效的投入機制,基層很難找到突破口。
陳教授:剛才李縣長,鄭博士和黃鄉長談的,實際就是新農村建設面臨的困難。新農村建設的巨額投資從哪裡來,政府財力是否能夠承受?我看了一些資料,今年全國財政達到3萬多億左右。目前中央稅收和地方稅收加總,再加上預算外收入,可用財力規模占gdp的比重近30%。應當說,這樣的財力具備了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條件。
最近兩年農民告別皇糧國稅,財政部的負責人曾表示,減少稅收收入,80%左右由中央財政承擔,20%左右由省級按照一定的政策承擔。此外,中央財政今年安排293億元投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建設和農業科技進步,扶貧開發等,安排14億元支持農村合作醫療等社會事業發展。但這離新農村建設的實際需求仍有較大差距,不能苛求財政包辦農村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當然,我認為,要分清國家和政府應對什麼領域進行投入,怎么與農民和辛勤勞動相結合。同時需要調動企業和社會力量投資農村公共設施建設的積極性,並適當引導農民自主投工投勞。做到輸血和造血並重,這樣合力建設,數億農民才能過上現代化生活。
劉教授:近年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拉大,溫家寶總理曾表示,包括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在內的農村綜合改革,即涉及農村生產關係的調整,也涉及農村上層建築的變革,是鞏固農村稅免成果,解決當面農村面臨許多問題的關鍵。同時,農村綜合改革應重點突出兩大目標:一是建立農村公共財政體系;二是改革與完善鄉村治理結構,在鄉村建立有效,真正由農民民眾參與的制衡機制。
建設新農村的新戰略中,有一個明確的提法,即提高農業的組織化程度。人們已形成共識:只有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加強農民的合作能力和基層的組織建設,才能對接上國家在新農村建設中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投入。十一五期間是新農村建設破題關鍵時期,如何基本完成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等改革任務至關重要。也就是說,基層政權以什麼樣的組織形式來帶領農民建設新農村?這一點要好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