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祖華談2007i湖南申論熱點醫療改革

  (一)正確認識衛生事業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醫療衛生事業是造福人民的事業,關係廣大人民民眾的切身利益,關係千家萬戶的幸福安康,也關係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關係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人人享有基本衛生保健服務,人民健康水平不斷提高,是人民生活質量改善的重要標誌,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保證人民民眾公平享有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是實現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體現。。
(二)正確認識衛生事業發展面臨的矛盾和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衛生事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建立了遍及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服務規模不斷擴大,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從業人員素質持續改善,醫療保障制度逐步建立,一些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傳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居民平均期望壽命、嬰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等主要健康指標達到了開發中國家的先進水平。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衛生事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第一,重大疾病流行仍比較嚴重,疾病預防控制任務相當繁重。第二,城鄉之間和地區之間醫療衛生髮展不平衡,居民健康狀況差距擴大。第三,醫療費用上升過快,民眾負擔加重。第四,醫患關係緊張,醫療糾紛增加,暴力衝突等惡性事件時有發生。
(三)分析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一是我們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衛生事業的公益性質和社會保障作用認識不足,政府投入不足,監管不力,一些公共醫療衛生機構的公益性質淡化。二是忽視基本衛生保健制度建設,民眾的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需求缺乏制度保障。三是衛生事業發展不協調,農村和城市社區衛生髮展嚴重滯後。四是公立醫療機構運行機制不合理。人員經費、運行經費和發展資金基本上依靠服務收費,加重患者負擔。五是醫藥價格嚴重虛高,安全、有效、廉價的藥品得不到有效保障。這些問題影響了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損害了人民民眾利益,不利於和諧社會建設。必須高度重視,認真研究解決。
(四)措施
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指出,必須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權利和利益。我們要從維護人民利益出發,按照我國國情,借鑑國外有益經驗,著眼於實現人人享有基本衛生保健服務,著力於縮小醫療衛生服務差距,著力於建設民眾及時就醫、安全用藥、合理負擔的醫療服務體系,探索中國特色的衛生髮展道路。
  在醫療衛生服務和醫療衛生保障方面,要著力建設四項基本制度。

  第一,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衛生保健制度。這是中央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而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對於保障廣大人民民眾的基本衛生保健權益,解決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我國人口多、人均經濟水平和財政收入水平低。這種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國的健康保障制度必須從最基本的衛生保健入手。提出的基本衛生保健制度,就是一種由政府組織,向全體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的保障制度。這項制度的實質是加強公共衛生體系、農村衛生體系和城市社區衛生體系建設,並健全財政經費保障機制,完善公共衛生機構和城鄉基層衛生機構的公共服務職能。這項制度以人人享有基本衛生保健為目標,以公共衛生機構、農村衛生機構和城市社區衛生機構為服務主體,採用適宜醫療技術和基本藥物,由政府承擔人員經費和業務經費。這項制度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注重公平和效率,有利於縮小民眾的基本衛生保健服務差距。
目前,我國已經具備了著手建立基本衛生保健制度的條件:一是黨中央強調以人為本,切實維護人民利益,注重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是政治基礎;二是我國經濟快速發展,財政收入穩定增長,這是經濟基礎;三是人民民眾要求基本衛生公平,期盼社會和諧,這是社會基礎;四是我國已經初步建立了遍及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網路,取得了初級衛生保健服務的工作經驗,這是工作基礎。我們一定要按照六中全會《決定》的要求,紮實工作,積極推進。
第二,建設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基本衛生保健制度的建立,可以為城鄉居民提供基本衛生保健服務,但不能滿足民眾所有的醫療服務需求,居民患重病到醫院治療,還需要建立社會醫療保險制度,幫助民眾抵禦經濟風險。由於我國城市化水平低、居民收入差距大、農業人口和非正規就業人口多,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全國難以建立起統一的、城鄉一體化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只能根據城鄉實際情況和不同人群的收入情況,建立不同形式的混合型醫療保險制度。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建立以大病統籌為主的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發展社會醫療救助,加快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這些制度匯合在一起,將構成我國比較完善的社會醫療保險體系和醫療救助體系。多層次的醫療保險制度與基本衛生保健制度相銜接,構成了覆蓋城鄉居民、比較完整、具有中國特色的健康保障體系。
  第三,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藥品是維護人民健康的特殊產品和重要手段。藥品的特殊屬性決定了藥品的生產、流通具有一定的社會公益性質,不能完全靠市場調節。政府應該加強對藥品生產、採購、配送、使用等環節的監管。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整頓藥品生產和流通秩序,保證民眾基本用藥。這是治理我國醫藥秩序混亂,價格虛高,不公平交易,商業賄賂嚴重等問題的一項根本制度;也是保證醫療質量、促進合理用藥、減輕患者負擔的重要措施。根據世界上90多個國家的經驗,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應作為國家藥品政策的核心。其主要內容是:國家按照安全、有效、必需、價廉的原則,制定基本藥物目錄;政府招標組織國家基本藥物的生產、採購和配送,並逐步規範同種藥品的名稱和價格,保證基本用藥,嚴格使用管理,降低藥品費用。同時,要整頓藥品生產流通秩序,積極促進藥品生產流通的規模化和現代化,改變目前企業規模小、數量多、監管難的狀況。嚴格企業和藥品準入,加強質量監管,確保藥品安全、有效。

  第四,建立科學、規範的公立醫院管理制度。要遵循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轉換機制、加強監管的原則,按照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營利性與非營利性分開的要求,深化醫療機構管理體制、運行機制、財政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推進醫療機構屬地化和全行業管理,理順醫藥衛生行政管理體制,強化公立醫院的公共服務職能,糾正片面追求經濟收益的傾向。實行“政事分開”和“管辦分開”的根本目的,在於強化政府對醫療機構的監管責任,主要措施是實行屬地化全行業管理。對醫療機構不分投資渠道和隸屬關係,由屬地政府明確有關部門監管職責,實行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監管的機制。“醫藥分開”的實質是改革醫院“以藥補醫”機制,逐步取消藥品加成政策,政府財政對醫院給予相應經費補貼,並實行藥品收支兩條線管理,切斷藥品收入與醫院的經濟聯繫。營利性與非營利性分開的關鍵,是科學確定劃分兩類醫療機構的標準,實行不同的經濟政策,維護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公益性質。對公立醫院要規範收支管理,控制盲目創收傾向,發揮其公共服務職能。
(四)強化政府責任,統籌衛生事業發展。
  發展醫療衛生事業、不斷提高人民民眾健康水平,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必然要求,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舉措,是黨和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各級黨委和政府都要把醫療衛生工作作為關心民眾、促進和諧的大事,擺上重要議程,不斷加強和改善領導。要求各級政府把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列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確定發展目標和重點,並採取切實有效措施保障規劃的落實。要求各級政府強化對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的保障責任,隨著經濟發展逐步加大投入,建立穩定的經費保障機制。要求政府加強對醫療衛生改革發展的統籌協調,確定各有關部門的職能,建立責任制,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醫療衛生工作。要求衛生部門加強醫療衛生法制建設,切實履行衛生監督執法職能,加強對醫療衛生服務行為和服務質量的監管,加強食品、藥品、餐飲衛生監管,加強技術準入和規範管理,依法嚴厲打擊各種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違法行為。
(五)構建健康和諧的醫患關係。
廣大醫療衛生工作者要牢記神聖職責、救死扶傷,為提高人民民眾健康水平做出的突出貢獻。各級黨委和政府關心和愛護廣大醫療衛生工作者,在全社會形成尊重醫學科學、尊重醫療衛生工作者的良好風氣。醫學是一門套用科學,醫學的發展離不開與疾病作鬥爭的實踐。在探索戰勝疾病的過程中,有成功,也會有失敗,醫學就是在認真總結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法。那種認為凡是治療失敗都屬醫療事故的看法是不對的。醫患之間必須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尊重,密切配合。只有在寬鬆的環境下,醫生才敢於冒險去搶救病人,醫學才能進步,人民健康才能保障。如果執業環境不好,醫生怕擔風險,不敢探索創新,最終受影響的還是民眾健康。當前,一些地方醫療糾紛增多,執業環境緊張,應引起我們的高度注意。必須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民眾組織作用,引導醫務人員牢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發揚奉獻精神,增強服務觀念,鑽研醫療技術,改善服務質量,維護民眾利益。醫務人員要尊重患者,理解患者,為患者著想,視病人為親人;廣大患者也要相信醫務人員,尊重醫生的辛勤勞動,積極配合治療,共同戰勝疾病,在全社會形成尊重醫學、尊重醫務人員的良好社會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