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品德測試莫成失效試紙

  在今年的研究生複試中,思想道德素質將成為重要的考核內容。即使考生在初試中取得很高分數,如果在複試中思想道德素質成績不合要求,也將被一票否決(2月5日《北京娛樂信報》)。

在當前研究生教育質量滑坡、學風浮躁、高知低能,甚至頻爆學術醜聞的環境下,側重對考生的思想品德、個人素養、生活處事態度、溝通合作能力等綜合素質的考察,確有必要。但是,令人擔憂的是,品德測試會不會成為一張失效的誠信試紙,甚至是一塊新的醜聞土壤?

保證思想道德素質考核真實有效,一個重要前提是考生和考官必須在誠信基礎上交流。但現實卻令人對此信心不足。以往對考生思想道德素質的考核,主要是通過人事檔案審查或政審環節來完成,對應屆考生的考察則依據其所在學校對考生的全面評價和鑑定。但之前,卻鮮有思想道德考核不合格的個例。難道考研的學生都品學兼優嗎?

非也。是在考研率作為就業率的一部分,作為衡量本科教學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下,考生以及所在學校都樂得拿出一份優秀的鑑定書。現在從紙上搬到測試桌前,已諳世事的考生就不會“作假”了嗎?尚存招生利益的學校就會認真了嗎?

再進一步說,現在不時爆出的學者“落馬”、教授“醜聞”,已經讓學術誠信成了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考官”誠信又如何能令人放心?具有“一票否決”效力的道德測試,會不會成為一個錄取權力尋租、各種賄賂風生水起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