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試衝刺重點(刑法學)之共同犯罪成立條件

  第二十五條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過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論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按照他們所犯的罪分別處罰。

一、主體必須二人以上

  1.人,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單位。

2.共同犯罪中的自然人與單位均須具有犯罪主體資格。

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或者沒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和不具犯罪主體資格的單位,不能成為共同犯罪的主體。

3.單位犯罪屬於共同犯罪的情形可能有:(1)二個以上的單位共同犯罪;(2)一個單位和一個自然人共同犯罪。但一個單位犯罪中的單位與其直接責任人員不能構成共同犯罪。

二、必須有共同犯罪故意

共同犯罪的故意包含兩層意思

1.各個共同犯罪人對該罪都有相同的犯罪故意。即使有共同的犯罪行為,但沒有相同的犯罪故意內容的,不能成立共同犯罪。如一個以殺人意圖、另一個以傷害意圖進行的共同行兇行為。

2.各共同犯罪人之間存在著意思聯絡。在同時同地即便各自進行了相同的犯罪行為,如果行為人之間沒有共同的故意犯罪意思聯絡,不能形成共同犯罪。

三、必須有共同犯罪行為

共同犯罪行為從分工來講,包括實行行為、組織行為、教唆行為、幫助行為。有的人認為還包括共謀行為;從行為基本方式來看,可以是作為,也可以是不作為。

應當特別注意以下不認為是共同犯罪情況:

(一)間接正犯不成立共犯(共同犯罪主體不適格)

間接正犯又稱為間接實行犯。所謂間接正犯,是指把他人當作犯罪工具利用的情況。

間接正犯主要有兩種情況:

1.利用無責任能力人,包括未達到法定的刑事責任年齡的人和沒有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實施犯罪。例如,唆使不滿十四歲的人去殺人、傷害;利用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的人實施盜竊、搶奪或綁架。但利用限定刑事責任能力人實施犯罪的,應當成立共犯。

2.利用無辜者、不知情者實施犯罪。例如,利用無辜者、不知情者實施走私、販賣毒品的犯罪。被利用的人可能是無辜的,也可能有其他犯罪故意或者過失。

如曾經考過一個例子:甲把頭痛粉告訴乙說這是海洛因幫我去賣掉,乙幫甲賣掉了,賣完之後錢兩個人分了。這種情況如何處理?(販賣毒品罪未遂)

(二)共同過失造成同一損害結果的,不構成共同犯罪

刑法25條明確規定,二人以上共同過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論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按照他們所犯的罪分別處罰。各類重大責任事故方面的犯罪即是這方面的例證。

司法解釋的例外規定:交通肇事後,單位主管人員、機動車輛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車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論處。

(三)同時犯不是共同犯罪

所謂同時犯,是指二人以上同時同地加害同一對象或實施性質相同的犯罪行為。如趁火打劫的例證。

(四)先後實施的相關故意犯罪行為,彼此沒有主觀聯繫的,不成立共犯。

例如,甲將被害人打傷在地,乙路過,將與自己有仇的被害人用刀扎死。

(五)故意犯罪行為與過失犯罪行為共同造成同一危害結果的,不能成立共同犯罪。

如:監管人員甲某失職,罪犯乙某乘機脫逃,不成立共犯。甲某可以構成失職致使在押人員脫逃罪;乙某構成脫逃罪。間接正犯中“借刀殺人”的案件也存在這種情況。

(六)事先無通謀的窩藏、包庇行為,窩贓、銷贓行為不以共犯論處,但如果事先有通謀的就以共犯論處。

判斷事先事後的標準為犯罪是否既遂。在上游犯罪既遂以前加入的,應當按照共同犯罪定罪處罰。

除外之外,洗錢罪,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窩藏、轉移、隱瞞毒品、毒贓罪,也應當作上述相同的理解。

(七)“過限”行為不能認為構成共同犯罪。

過限行為是指在共同犯罪的過程中,其中有共同犯罪人實施了超出共同犯罪故意範圍的犯罪行為。過限行為,由過限行為人單獨承擔責任,其他共同犯罪人不承擔過限行為責任。

例證:

1.在共同實施傷害罪的過程中,實施了過限的殺人行為。

2.在盜竊、搶奪犯罪過程中,當場使用暴力轉化為搶劫罪。

3.在盜竊犯罪過程中,實施了過限強姦行為。

4.在非法拘禁他人行為過程中,實施了過限的綁架勒索行為。

5.教唆他人重傷被害人,但被教唆人實施了搶劫行為。

(八)片面共犯

所謂片面共犯,又稱單面共犯,主要是片面地幫助他人犯罪,而被幫助者並不知情。按照傳統的刑法理論,片面共犯不能成為共犯,但現在理論界很多人肯定片面幫助犯作為共犯處理。

假想案例:甲追殺乙,在追殺的過程中,丙發現乙快要跑掉了,在前面設定了一個陷阱和一個障礙,把乙絆倒或者掉入陷阱中,然後甲追上乙,把乙給殺害了。

分析:在此案件中,丙就是片面共犯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