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公共建築須用雨水澆花

《深圳水戰略》今起開始公眾諮詢
您是否已對深圳面臨的水危機有所了解?現在的水價對您來說貴不貴?您對《深圳水戰略》有什麼意見和建議?從今天開始,《深圳水戰略》開始公眾諮詢,市民可以登錄有關網站提出意見和建議。
據了解,目前深圳已成為一個雨量充沛的“缺水城市”,現在面臨著較嚴重的三大水危機:一是水資源短缺;二是水環境惡化;三是水安全隱患,而《深圳水戰略》的總目標正是解決三大危機,實現水與城市的協調發展,建設“富水型”城市。
根據《深圳市城市規劃條例》的規定,深圳市城市規劃委員會定於2006年11月21日至12月20日,公開展示《深圳水戰略》。集中展示地點包括蓮花山公園規劃展廳、市民中心一樓大廳、設計大廈一樓規劃展廳、市規劃局寶安分局一樓展廳和市規劃局龍崗分局一樓展廳。
《深圳水戰略》
水戰略分三步走
《深圳水戰略》指出,建設“富水型”城市是一個系統、長期的過程,需要通過水資源保障、水環境恢復、水安全建設、水文化提升以及其他策略逐步實施,深圳要實現總體戰略目標將採取三個步驟。
第一步是用5年的時間,至2010年,初步建立深圳市水源保障體系,在保證水源地安全和供水統一管理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水資源的區域合作,水庫的調蓄能力提高到3個月。
第二步,用10年的時間,至2024年,進一步完善深圳市的水源保障體系,通過雨洪利用等措施,使全市降雨徑流收集利用率提高到35%以上,非常規水資源的利用占全市用水量的20%以上。深圳灣的治理全面展開,深圳河及其主要支流的水環境生態得到恢復,特區外污水處理率超過90%,水庫的調蓄能力提高到3個月以上。
第三步,再用10年的時間,至2030年,建成結構合理、安全穩定的多渠道水源保障體系,全市降雨徑流收集利用率提高到55%以上,非常規水資源的利用占全市用水量的35%以上,全市5條主要河流的生態恢復基本完成,水庫的調蓄能力提高到5個月以上。
充分利用雨水
建設“富水型”城市需要每個市民的參與,而政府則需解決當務之急的三件事。
《深圳水戰略》指出,深圳首先要藉助靈活的市場機制開展區域合作計畫,聯合其他受惠城市,發起“保護東江母親河”行動,與惠東和河源地區簽訂城市備忘錄,並與惠州合建大型水庫(初步考慮在西枝江、惠州石頭河下游),抽取東江洪水貯備;第二件是正本清源,雨污分流,五年內完成全市雨污分流管網改造規劃和工程,“十一五”期間完成濱河等13座污水處理廠新改擴建及配套管網建設工程;第三件必須立即建立雨洪利用的強制規定,借鑑新加坡的成熟經驗,充分利用雨水和洪水,同時培育市民的節水意識。
《深圳水戰略》提出的雨洪利用的強制規定包括:新建小區規模超過1萬平方米,所有的政府安居小區、大型公共建築必須建設雨水收集儲存設備,用於小區和周邊綠化、沖洗;上述建設場地的地面硬質化率不得高於35%;在臨近河道的城市公園內建設一定規模的滯洪區;市政詳細規劃必須增加雨洪利用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