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資產評估的風險及對策

當前,我國電力資產評估行業存在評估行為不規範,評估方法單一,評估機構服務質量不高,評估人員整體素質不高等問題。必須針對這些問題採取有效的對策,以減少電力資產評估的風險,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近10年來,隨著國家經濟體制的深化改革,對外開放的力度加大,具有國家壟斷性質的電力行業,對存量資產開展了合資、合作、股份制改組、上市發行境內外股票、資產轉讓等項目的資產評估。雖然電力資產評估在項目個數上不算很多,但評估的資產帳面價值已超過數千億元人民幣,名列各行業之首。評估的電力項目,以火電廠居多,水電站次之,並已擴充到核電站、供電局、科研院所等各類電力企業,涉及面之廣也是名列各行業前矛。無疑,招致了數以百計的從事資產評估、審計、證券等中介機構競折腰,在遠未發育成熟的我國市場經濟的浪濤中“各顯神通”,評估的風險就顯得十分突出。

  1 風險表現

1.1 有的地區和部門採取業務封鎖、壟斷的方法,排斥外地區、外單位的評估機構,保護與自己有千絲萬縷關係的業務水平低的評估機構,美其名曰“要自己養活自己”。

1.2 有些評估機構不是依靠服務質量和信譽贏得客戶,而是以回扣、佣金、壓價和迎合委託方的主觀意見等不正當手段承攬業務,不負責任地許諾在1周內可同時完成4個大中型火電廠的評估全過程(從前期輔導申報資產明細表、現場清查核實評估至後期出評估報告)。

1.3 有些評估機構為了追求“低成本、高效益”,不正視電力資產的技術和資金雙重密集型的特點,組成以非電力專業評估執業人員為主體的評估班子,搞“千瓦造價”的數字遊戲,自欺欺人編出一份所謂“詳實可信”的評估報告。

1.4 有些評估機構的評估執業人員,對不同的評估目的,不同的資產,採用千篇一律的評估方法。如在評估中單一使用重置成本法,對運用該方法應考慮的各種影響資產現行價值的因素缺乏分析,測算重置成本時過多使用指數調整法,評定成新率時機械地搬用年限法,導致某火電廠(2×350mw)初評的2份評估結果竟相差3個多億。

1.5 目前通用的《資產評估操作規範意見》,設有考慮到電力資產具有流動資產簡單而固定資產複雜(整體配套性強、可比性差、地區差異大、可替代性低等)的特點,因此,在許多方面不適用於電力資產的評估。且目前的電力資產評估基本上還限於帳上有形的固定資產、流動資產的清查重估,而電力專有技術、專利等無形資產,常因基礎數據不全、不準無法評估而流失。對如何套用收益現值法或市價法評估電力資產沒有深入研究。因而評估的整體素質和水平差,越來越不能適應日趨複雜的評估工作要求。

1.6 評估執業人員流動性較大,且外聘的電力評估專家隊伍良莠不齊,他們對評估的基本理論、法規、政策不熟悉,技術操作不規範,崗位責任心不強,個別的還弄虛作假或玩忽職守,加上一些評估機構對外聘專家資質審查不嚴,因而沒有搞過核電的去評估核電也就不足為奇了。

2 風險對策

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電力資產評估的風險,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必須採取有效的對策遏制風險的增長。

2.1 參照有關法律和規定,把市場競爭機制引入到電力資產評估,普遍推廣並嚴格管理電力資產評估項目的招投標工作,確保這項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和健康、規範、有序,從源頭上杜絕一切不正常的競爭。

2.2 加強電力資產評估理論的研究,總結電力資產評估的規律,制訂出科學的電力資產評估準則或規程,從方法上和程式上對電力資產評估做出科學規定,對各類電力資產評估提出規範性的指導意見,使我國的電力資產評估業有一個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科學的方法體系。

2.3 加強電力資產評估隊伍建設,以保證其執業水平與電力資產評估行業的要求相適應。為此,一方面要篩選有資格參與電力資產評估的中介機構,並對其評估執業人員進行電力資產評估專業知識的培訓,增強他們的風險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及職業道德。另一方面,要建立一支相對穩定、綜合素質較高的電力資產評估的專家隊伍,並對他們進行資產評估理論、法規、政策教育,通過評估實踐,組織引導他們與評估執業人員一起為電力資產評估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2.4 發揮資產評估行業自律監管職能,加大電力資產評估法則監管的力度。對從事電力資產評估的中介機構實施等級制度,對電力資產評估報告實施專家評審制度,對電力資產評估中嚴重違紀事件予以通報、曝光,甚至依法追究責任,從而促進資產評估機構加強自身建設,端正執業道德,不斷提高電力資產評估隊伍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