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形資產評估的新方法——複合成本法

在21世紀,無形資產的作用會變得更加重要。中國要想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主動,必須大力開發並保護好自己的無形資產資源,而其中關鍵的一環就是對無形資產進行科學準確的評估。但是,由於傳統的評估方法,尤其是成本法只是出於對無形資產進行補償的目的,使得評估結果的使用受到了較大的限制,根本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為無形資產交易提供公平價值尺度的需要。為促進我國無形資產的開發利用和保護,針對無形資產的成本特性,筆者提出了無形資產評估的新方法-複合成本法。

1.無形資產的成本特性。無形資產成本包括研製或取得持有期間的全部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費用支出。無形資產的成本特性,尤其就研製、形成費用而言,明顯區別於有形資產。

(1)不完整性。在現行會計準則中,與購建無形資產相對應的各項費用是否計入無形資產的成本,是以費用支出資本化為條件的。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科研費用一般都是比較均衡地產生的,並且比較穩定地為生產經營服務,因而我國現行的財務制度一般把科研費用從當期經營費用中列支,而不是先對科研成果進行費用資本化處理,再按無形資產折舊或攤銷的辦法從生產經營費用中補償。這種辦法簡便可行,大體上符合實際,並不影響無形資產的再生產。但這樣一來,企業賬簿上反映的無形資產成本就是不完整的,大量的賬外無形資產的存在是不可忽視的事實。另一方面,即使是按國家規定進行費用支出資本化的無形資產的成本核算,一般也是不完整的。因為知識資產的固有特殊性,有大量的前期費用,如培訓、基礎開發或相關試驗等,往往不計入該項知識資產的成本,而是通過其他途徑進行補償。

(2)弱對應性。知識資產的創建要經歷基礎研究、套用研究和工藝開發等漫長過程,成果的出現帶有一定的隨機性、偶然性和關聯性。有時有這類特殊事情發生:在一項研究失敗之後偶然出現一些成果,顯然由其承擔所有的研究費用是不夠合理的;或在大量的先行研究(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成果的積累之上,往往可能產生一系列的知識資產,而這些研究成果是否應該承擔先行研究的費用也很難明斷。因而開發無形資產的費用一一對應歸算是比較困難的。

(3)虛擬性。既然無形資產的成本具有不完整性,弱對應性的特點,因而無形資產的成本往往是相對的,特別是一些無形資產的內涵已經遠遠超出了它的外在形式的涵義,這種無形資產的成本只具有象徵意義。例如商標,其成本核算的是商標的設計費用、登記註冊費、廣告費等。而商標的內涵是標示著商品內在質量信譽的,這是一種商標比另一種商標“響”的根本所在。這種無形資產實際上包括了該商品使用的特種技術、配方和多年的經驗積累,而商標形成本身所耗費的成本只具有象徵性(或稱虛擬性)。

2.複合成本法。從以上對無形資產成本特性的敘述中不難看出,用傳統的成本法去評估一項無形資產是有缺陷的,它的問題就在於用無形資產的部分成本替代了無形資產的價值,因此,無形資產的價值沒有得到充分的反映。為此,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究,筆者提出了一種新的方法-複合成本法。所謂複合成本法就是在評估一項無形資產時不僅考慮其歷史成本或重置成本,還要考慮稀缺性及其效用的大小。用公式表示為:

無形資產重置成本=(效用係數/稀缺係數)×勞動量

通過上面的公式可知,無形資產的價值是由三個因素即效用性、稀缺度和勞動量共同決定的。下面談談如何確定這三個變數。

(1)勞動量。因為無形資產具有存在唯一性,所以理論上應當取最先研製成功的具有相同功效的一批無形資產中包含的最小勞動量。未獲得成功的無形資產所耗費的勞動量只能計入各種費用當中,而不能計入無形資產的價值。在研發成功的無形資產中,也只有包含最小勞動量(暫未考慮效用性和稀缺性)的無形資產交易才最容易成功,價值易得到認可。不過這個最小勞動量確定起來有一定難度,在實務中應當盡評估師所能,蒐集相似成本資料,篩選對比後選出最小勞動量。如果實在難以找到相關成本資料,也可以用歷史成本或傳統成本法求得的重置成本來替代,因為用來評估的無形資產通常都是超額(額外)利潤較顯著的,勞動量在無形資產價值中的影響並不顯著。

(2)效用及效用係數。無形資產的效用可以劃分為生產資料效用和生活資料效用。生產資料效用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和推動社會生產力進步為測量標準,這可以根據實際經濟工作中的一些經濟指標來計算,如效用係數=預計產量/現行產量(或預計銷售額/現行銷售額,預計售價/現行售價)。因生活資料在資產評估行業中套用較少,故在此不做討論。效用對勞動量起著約定作用。效用係數通常用0,0.1,0.2,……1,1.1,1.2……表示,係數越大表明效用越大。無形資產效用係數的確定可參考專家和專有技術人員的建議按其作用的大小確定,如專家認為使用一項無形資產可提高產量100倍,則可將效用係數定為100.

(3)稀缺度及稀缺係數。稀缺度指的是無形資產的稀缺狀況以及市場上無形資產的供求關係,通常用稀缺係數表示,稀缺係數存在於0.01至1的範圍之內。理論上稀缺係數存在0的值,但是當其為0時,實際意義不大,因此這裡規定最小值為0.01,而1則代表著供求平衡時的稀缺係數。係數越小表明越稀缺,反之則相反。對於稀缺係數的確定,在實務中可以依據該項無形資產在同類無形資產市場中所占的比例確定。如果該項無形資產開創了一類無形資產的新紀元,也就是產生了從無到有的變化,那么可將其係數定為0.01;如果該項無形資產的市場已近飽合,則應將稀缺係數定為1,因為市場此時已經不再缺乏這種無形資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