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資產評估的若干問題

資產評估是由專門機構和人員,根據評估的目的,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和相關資料,遵循合理的原則,按照一定的程式,採用科學的評估標準和方法,對被評估資產的現行價格進行評定和估算。資產評估是一種動態性、市場化的社會經濟活動,屬於中介性的服務活動。在資產產權轉移、資產流動、企業重組、企業兼併、企業清算、經營方式變更時,資產評估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資產評估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目前在資產評估中使用的方法主要有:重置成本法、現行市價法、收益現值法和清算價格法,每種方法在使用時都有自己適用的範圍,但使用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資產評估的核定標準缺乏統一性當前,在我國企業的兼併、重組等活動中,為了加速將劣勢企業向優勢企業轉移,在資產評估中沒有確定一個統一資產核定的標準,即不強調資產價值準確、全面的評估。國有企業之間均按帳面價值劃撥,沒有選擇一種科學統一的方法進行評估,不同所有制企業間也存在著類似的問題。此外,許多企業在兼併等活動過程中,只重視有形資產的評估而忽視無形資產的評估。

(二)資產評估中土地作價不明確,固定資產成新率的確定存在著不協調性在資產評估中,由於行政干預嚴重,使土地作價問題比較混亂,更嚴重的問題是因兼併等行為的不規範性操作,政府與企業領導對相關的法令、法規知之甚少,導致兼併后土地使用權和地上建築物及其他附著物未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過戶手續,從而引起使用土地作價的混亂。在對固定資產的評估中,成新率的確定存在著這樣一些問題:1.按會計折舊年限計算的折舊已提取完畢,但固定資產仍在使用,對這類資產評估存在的問題較大,若按規定的成新率評估,則國有企業淨資產要由職工掏錢來購買;2.有些被評估固定資產雖正在使用,但從實際狀況來看,成新率達不到規定的標準,但由於企業效益不好仍在繼續使用,所以使資產評估難以進行。

(三)在資產評估中違背市場原則

在資產評估中,政府行為過多,未按市場規律進行核算、等價評估和買賣。有的地方政府為了各自的目的,採取多種方式對資產評估進行干預,忽視國有資產權益或擅自決定不予評估,或對評估結果任意推翻,主觀判斷資產的價值。

(四)難以可靠確定採用收益法進行評估時的折現率《資產評估操作意見》第114條規定,在採用收益現值法進行評估資產時,規定折現率一般不高於15%,但由於折現率的確定是以行業平均資金利潤率為基礎的,而在現實情況下難以可靠地取得行業平均資金利潤率這一指標,同時在現階段以15%作為折現率的高限,顯得過高,其主要原因是受銀行存款利率的影響。

  解決資產評估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確定合理的評估標準和評估範圍

在企業兼併等活動中,對資產評估時應確定相對統一的評價標準,使各項資產的評估建立在一致的基礎之上,從而使評估結果具有可比性。在近期內,對被兼併企業進行整體資產評估或部分資產評估時,應以採用重置成本標準為主,同時輔助以收益現值標準,以驗證重置成本標準的評估結果。當然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亦可以靈活地採用相應的方式、方法來進行。例如,在對股權投資進行評估時即可以區別對待,首先要確定是否對股權進行評估,若不進行評估,可按其他股權投資帳面價值來確定,對於非控股的其他股權投資,由於其所占股權比例較小,通常可以不評估而按帳面價值認定。此外,在評估中範圍的確定也是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在資產評估中,既要包括有形資產的評估,又要包括無形資產的評估,特別在現實情況下,企業無形資產的評估顯得尤為重要,無形資產可採用重置成本法、收益法進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