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應收款評估定量及定性分析探討

目前,對於應收款的評估主要分為三種情況處理:

第一種是有充分理由確信全部能收回的,按清查核實後的賬面值確定評估值。

第二種情況是對於符合有關規定應核銷或者有確鑿證據表明無法收回的,可評估為零。對於哪些應作為應核銷或者有確鑿證據表明無法收回的款項,各評估機構的標準可能不盡相同。在操作中可以借鑑財政部頒布的《企業會計制度》中的有關原則來處理。應核銷的款項相當於應確認為壞賬的款項,包括:債務人死亡,以其遺產清償後仍然無法收回;債務人破產,以其破產財產清償後仍然無法收回;債務人較長時期未履行其償債義務,並有足夠的證據表明無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極小。有確鑿證據表明無法收回的款項應指企業可全額提取壞賬準備的款項,包括:債務單位已撤銷、破產、資不抵債、現金流量嚴重不足、發生嚴重的自然災害等導致停產而在短時間內無法償付債務等,以及如《國有資產評估管理改革實務操作手冊》中所說的餘款催討無經濟意義的款項。

第三種情況是對於有可能收不回來的應收款的評估是最難處理的。在實際操作中有的評估機構對於有可能收不回來但又無確鑿證據難以確定收不回數額的賬款,評估時以賬面值做為評估值。另有些評估機構在評估時則對所有應收款分年限按一定比例核銷,確定評估值。前一種處理方式在國有資產評估中,面對國有資產流失的重大責任,以賬面值確認相對風險要小。但資產評估作為企業在產權轉換過程中的公平價值依據,對於一些有可能收不回來的款項卻全額確認其價值,這雖然有失公平。而且在這種情況下,因壞賬準備要評為零,往往會造成應收賬款的增值。而後一種處理方式對所有應收款都按賬齡一刀切的評估方法也不科學,因為首先要按照《資產訐估操作規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規範意見》)中的規定剔除有理由全部能收回的款項,包括一些內部往來、關聯方交易形成的應收款和一些押金、保證金和備用金性質的款項,以及符合有關規定應核銷或者有確鑿證據表明無法收回的款項。而且這種評估方式對於各年應收款按什麼比例進行核銷,也沒有明確的理論依據,在確定各年核銷比例上的人為因素較多,給人為調節評估值提供了可能性。

在《規範意見》中只提到對於很可能收不回部分款項的,在難以確定收不回賬款的數額時,可按財會上計算壞賬準備的方法,估計出這部分可能收不回來的款項,再從這部分應收賬款總額中扣除得到評估值。如何判定為很可能收不回來,這在《規範意見》中沒有指明。如何判定可能性,可借鑑企業會計準則中的有關規定。即對於基本可能(95%~100%)和很可能(50%~95%)的收不回來的款項,在難以確定收不回賬款的數額時,可按財會上計算壞賬準備的方法,估計出這部分可能收不回來的款項,再從這部分應收賬款總額中扣除得到評估值。對於可能(5%~50%)和極小可能(0~5%)收不回的款項怎么處理,《規範意見》中沒有指明。

《規範意見》是1996年出台的,財務制度對各行業的壞賬提取比例分別做了統一規定,新的會計制度中規定企業計提壞賬準備的方法和比例由企業自行確定。現在各企業計提的比例不盡相同,更多的公司採用賬齡分析法計提壞賬準備,以上市公司為例,有的公司對於賬齡在1年以內的款項按餘額提取5%的壞賬準備;1~2年的提取10%;2~3年的提取20%;3年以上的提取50%的。有的公司對於賬齡在1年以內的款項按餘額提取5%的壞賬準備;1~2年的提取20%;2~3年的提取50%;3~4年的提取80%;4~5年的提取90%;5年以上的提取100%的壞賬準備。也有的公司按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的期末餘額的6%計提壞賬準備……各公司不盡相同。在這種情況下,《規範意見》中的“按財會上計算壞賬準備的方法”該如何操作呢?是否評估時在審核確認企業自行確定的壞賬準備率的情況下,以企業應收款的淨值做為評估值,再把壞賬準備評成零呢?

當然還有一種壞賬比例的確定方法,即根據被評估企業前若干年(一般為3~5年)的實際壞賬損失額與其相應的應收款餘額的比例確定,這種確定方法比較有說服力。如果企業的壞賬準備率也是按此確定的,那就比較一致。但在確定壞賬損失比率時,還應分析其特殊原因造成的壞賬損失,這部分壞賬損失產生的壞賬比率有其特殊性,不能直接作為未來預計損失的依據。但在評估中接觸到的許多企業,尤其是一些老的國有企業,因為以前處理壞賬需要進行審批,手續較繁瑣,或是很難得到能確認為壞賬的確鑿依據,每年真正處理的壞賬很少,或是幾年才處理一次壞賬,存在大量賬齡較長的應收款,也有些企業應收款項目多年未清理,賬面找不到處理壞賬的數額,這樣就造成無法推算出壞賬損失率或即使能推算出數字也極其不準確,在這種情況下就限制了這種方法的使用。但實際上,壞賬準備在會計中只是一個備抵科目,之所以要在應收款原值的基礎上再設個備抵科目,畢竟與直接減少應收款原值是不同的。而評估時用計算壞賬準備的方法確定應收款數額則是直接減少了應收款的原值,這實際上是有區別的。

實際操作中,對於單項應收款部分減值的做法給企業下一步評估後調賬造成困難。例如:應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