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出讓金改革理清“家底”讓土地更透明

  《土地出讓金收支管理辦法》草案的公布時間雖然尚未確定,但是草案的基本框架業已呈現。業內專家認為,《土地出讓金收支管理辦法》的出台是推進公共財政改革的重要一步,“把家底先理清,才能讓土地更透明”。
  此次土地出讓金管理方案呈現出三大改革內容,即建立土地出讓金收支專戶、土地出讓金納入地方預算和調整土地出讓金分配機制。 
納入預算使土地更透明 
此次土地出讓金改革的核心是建立土地出讓金專用賬戶,取消預算外的收支專戶,將土地出讓總收益全部納入地方財政預算,同時徹底將徵收和支出兩條線進行了分離。 
社科院財貿所副研究員楊志勇認為,將土地出讓金納入預算內管理是“規範土地收支的第一步”。土地出讓金收入體現在財政預算科目中,然後逐筆開支,這本身就能夠使“有多少土地出讓、出讓給什麼單位、各地出讓金差異”等信息在賬簿中“一目了然”。 
在現有的土地出讓金管理流程中,地方在將資金交到財政專戶前“橫生”了一個過渡戶,還要經過國土部門先用於支付土地整理、農民征地補償等。在經歷了這些項目繁多的支出後,財政部門根本無法掌握具體的土地出讓金收入,“監管就更談不上了”。 
2005年的中國國土資源公報顯示,全國土地出讓價款總計5505.15億元。但對於扣除各種費用和成本之後的土地收入純收益,財政部、國土資源部都不清楚。地方政府如何對資金進行分配和安排,至今仍混沌不清。 
訊息人士稱,辦法目前還沒有對土地整理、農民征地補償等問題進行具體規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新規將“先收後支”。 
“事實上,在確定了土地出讓金收支辦法、分配規則以後,接下來必然會有更加詳盡的規定出台。”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說,總的方向是提高土地的市場化程度和透明度。 
有訊息稱,辦法還將規定,各城市須在當年度的土地出讓收益中提取一部分納入次年的財政預算,地方政府不得用於當期收入安排使用,剩餘部分則由地方政府在相關領域內按規定支配。將土地出讓收益納入次年預算將進一步增加透明度,業內專家認為,這有助於防止地方政府“坐支”,使地方政府從以地生財的短期利益中轉移出來,著眼於長期收益。 
財政管賬多部門協調監管 
“財政部管好賬、多部門協調監管”的土地管理模式將隨著土地出讓金改革而逐步實現。
  改革的關鍵是如何管理這筆被稱作地方“第二財政”的土地出讓金。楊志勇說,財政把地方財政納入預算,將加大財政部門在土地管理中的話語權。
  而國土資源部仍將對土地管理“進行業務指導”。楊志勇談到,在土地使用、整體規劃、土地整理、補償等問題上,國土資源部仍將起到重要作用。 
另外,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也曾表示,對於地方政府土地出讓金的使用,將被逐步納入審計範疇。
  當然,“各部委之間還在通過國務院進行協調”,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專家如是說。可以預見,我國的土地管理體系隨著辦法的出台和相關法規的逐步完善將逐步呈現出“體系健全、分工明確、多部門協調”的格局。地方政府在土地領域的“自由空間”將會變窄,這將有利於遏制土地違法、違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