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專業理論與實務(中級)

一、單選[共5題,每題1分,總計5分]

1、找出關於組距的正確描述(  )。

a.組距必定相等

b.組距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c.組距不相等的情況用的比較多

d.對應於數據最大及最小的一個或兩個組,使用與其他組不相等的組距,這樣的情況不可能存在

 

 

2、判定點估計優良性的標準有(  )。

a.簡易性與準確性

b.準確性與有效性

c.無偏性與有效性

d.無偏性與簡易性

 

 

3、隨機事件不用(  )表示。

a.d

b.a

c.b

d.c

 

 

4、10個螺絲釘中有3個不合格品;隨機取4個使用,4個全是合格品的機率是(  )。

a.1/6

b.1/5

c.1/4

d.1/3

 

 

5、缺

 

6、對於產品的某個質量特性x的不合格品率,我們在計算之前需要知道的條件有(  )。

a.產品質量特性x的分布,在過程受控情況下x的分布常為常態分配(μ,σ2),這是穩定過程的概括

b.某個公認標準對產品特性的要求

c.產品的上規範限tl和下規範限tu

d.x低於下規範限的機率和x高於上規範限的機率

 

7、已知n=3000的一批產品提交作外觀檢驗,採用(20,1)的抽樣方案,當p=1%時,pa為(  )。

a.0.8831

b.0.9831

c.0.7831

d.0.6831

 

 

8、生產方風險σ和使用方風險β的含義分別是(  )。

a.好的質量被拒收時生產方所承擔的風險  好的質量被拒收時使用方所承擔的風險

b.壞的質量被拒收時生產方所承擔的風險  好的質量被拒收時使用方所承擔的風險

c.壞的質量被拒收時生產方所承擔的風險  壞的質量被接收時使用方所承擔的風險

d.好的質量被拒收時生產方所承擔的風險  壞的質量被接收時使用方所承擔的風險

 

 

9、在使用計數標準型一次抽樣表時,只要給出(  ),就可以從中求出樣本量n和接收數ac。

a.p0,p1

b.σ,β

c.p0,α

d.β1,β

 

10、gb/t2828.1中規定了(  )三種抽樣方案類型。

a.一次、二次、三次

b.一次、二次、四次

c.一次、二次、五次

d.一次、二次、三次

 

 

11、在gb/t2828.1中,以不合格品百分數表示質量水平時,aql的範圍是(  )。

a.1.0~100

b.0.01~10

c.0.01~100

d.0.1~1000

 

 

12、有關特殊檢驗說法錯誤的有(  )。

a.特殊檢驗規定了四個檢驗水平

b.用於檢驗費用較高的場合

c.用於允許有較高風險的場合

d.對於不同的檢驗水平,樣本量是相同的

 

 

13、將質量波動區分為偶然波動與異常波動兩類並分別採取不同的對待策略,是(  )的貢獻。

a.休哈特

b.戴明

c.朱蘭

d.羅米格

 

 

14、分析用控制圖的調整過程即是(  )不斷改進的過程。

a.質量

b.技術

c.工序

d.狀態

 

 

15、過程性能指數(  )進行計算。

a.要求在沒有偶然因素下

b.要求在未出現重大故障狀態下

c.要求必須在穩態條件下

d.不要求在穩態條件下

 

 

16、用於控制不合格率、廢品率、交貨延遲率、缺勤率、郵電、鐵道部門的各種差錯率等的控制圖是(  )。

a.c控制圖

b.u控制圖

c.p控制圖

d.np控制圖

 

 

17、(  )控制圖用於觀察常態分配的分散或變異情況的變化。

a.

b.r

c. -r

d. -s

 

18、(  )是針對由於輪流使用兩台設備或由兩位操作人員輪流進行操作而引起的系統效應。

a.準則3

b.準則5

c.準則4

d.準則6

 

 

19、某產品由5個單元組成串聯繫統,若每個單元的可靠度均為0.95,該系統可靠 度為(  )。

a.0.77

b.0.87

c.0.97

d.0.67

 

 

20、在進行可靠性鑑定試驗時,投入試驗的產品數一般在(  )個以上。

a.9~10

b.2~3

c.7~8

d.5~6

 

 

21、為了驗證開發的產品的可靠性是否與規定的可靠性要求一致,用具有代表性的產品在規定條件下所作的試驗叫(  )試驗。

a.環境應力篩選

b.可靠性增長

c.可靠性鑑定

d.可靠性測定

 

 

22、可靠性鑑定試驗是一種(  )試驗。

a.工程試驗

b.性能試驗

c.統計試驗

d.環境試驗

 

 

23、常用的維修性度量參數是(  )。

a.mttf

b.mtbf

c.λ

d.mttr

 

 

24、一個由若干組成部分構成的複雜產品,不論組成部分故障是什麼分布,只要出故障後即予維修,修後如新,則產品的故障分布就近似(  )。

a.二項分布

b.威布爾分布

c.對數常態分配

d.指數分布

 

 

2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維修安全設計是指能避免維修人員傷亡或產品損壞的一種設計

b.在維修性設計時不需考慮防機械損傷、防電擊、防火、防爆和防毒等

c.在所有的部件上,應提供醒目的標記

d.在維修完全性設計中應考慮測試方式、檢測設備、測試點配置等問題

 

 

26、排列圖可用來確定採取措施的順序,從排列圖中(  )的項目著手採取措施能夠事半功倍。

a.矩形柱面積

b.累計頻數

c.矩形柱高

d.發生次數

 

 

27、親和圖是由(  )於1970年前後研究開發並加以推廣的方法。

a.美國的甘特

b.美國的奧斯本

c.日本的喜田二郎

d.義大利的巴雷特

 

 

28、對應於過程輸出無偏移的情況,西格瑪水平z0是指(  )。

a.規範限與1.5σ的比值

b.規範限與σ的比值

c.規範限與2σ的比值

d.規範限與3σ的比值

 

 

29、假定在500塊電路板中,每個電路板都含有2000個缺陷機會,若在製造這500塊電路板時共發現18個缺陷,則其機會缺陷率為(  )。

a.0.9%

b.1.4%

c.0.0018%

d.0.14%

二、多選[共5題,每題2分,總計10分]

31、隨機變數的分布包含(  )內容。

a.隨機變數可能取哪些值,或在哪個區間上取值

b.隨機變數取這些值的機率是多少,或在任一區間上取值的機率是多少

c.隨機變數的取值頻率是多少

d.隨機變數在任一區間的取值頻率是多少

e.隨機變數在某一確定區間上取值的機率是多少

 

 

32、描述樣本集中位置的統計量有(  )。

a.樣本均值

b.樣本中位數

c.樣本眾數

d.樣本方差

e.樣本標準差

 

 

33、參數估計中所說的參數主要是指(  )。

a.分布中的主要參數,如二項分布b(1,p)中的p,常態分配中的μ,σ

b.分布的均值e(x)、方差var(x)等未知特徵數

c.其他未知參數,如某事件機率p(a)等

d.統計中所涉及的所有未知數

e.據樣本和參數的統計含義選擇出來的統計量並作出估計的

 

 

34、θ是總體的一個待估參數,θr,θu是其對於給定α的1-α的置信下限與置信上限。則1-α置信區間的含義是(  )。

a.所構造的隨機區間[θr,θu]覆蓋(蓋住)未知參數θ的機率為1-α

b.由於這個隨機區間隨樣本觀測值的不同而不同,它有時覆蓋住了參數θ,有時則沒有覆蓋參數θ

c.用這種方法做區間估計時,不能覆蓋參數θ的機率相當小

d.如果p(θ<θr==p(θ>θu)=(α/2),則稱這種置信區間為等尾置信區間

e.正態總體參數的置信區間是等尾置信區間,而比例p的置信區間不是

 

35、設隨機變數x1與x2相互獨立,它們的均值分別為3與4,方差分別為1與2,則y=4x1αx2的均值與方差分別為(  )。

a.e(y)=4

b.e(y)=20

c.var(y)=14

d.var(y)=24

e.var(y)=15

 

36、若在每一水平下重複試驗次數不同,假定在ai水平下進行了mi次實驗,那么方差分析仍可進行,只是在計算中有(  )改動。

a.此時n=

b.此時sa的計算公式改為

c.此時sa的計算公式改為

d.此時將 表示所有n=rm個數據和改為表示n=rmi個數據和

e.此時將se=st-sa改為se=sa-st

 

37、因子常被分為(  )。

a.定性因子

b.定量因子

c.相關因子

d.不相關因子

e.變數因子

 

 

38、關於回歸方程的顯著性檢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檢驗兩個變數間是否存線上性相關關係的問題便是對回歸方程的顯著性檢驗問題

b.建立回歸方程的目的是表達兩個具有線性相關的變數間的定量關係,因此只有當兩個變數間具有線性關係,即回歸是顯著的,這時建立的回歸方程才是有意義的

c.求兩個變數間相關係數,對於給定的顯著水平α,當相關係數r的絕對值大於臨界值r1-α/2(n-2)時,便認為兩個變數間存線上性相關關係,所求得的回歸是顯著的,即回歸方程是有意義的

d.為了推廣到多元線性回歸場合,另一種檢驗方法是方差分析的方法

e.當sr、se、fa、fe已知,對於給定的顯著性水平α,當f<f1-α(fr,fe)時,認為回歸方程顯著,即是有意義的

 

39、利用回歸方程進行預測的步驟為(  )。

a.將給定的x0的值代入所求得的回歸方程,得到預測值

b.求σ的估計

c.用給定的σ,查t分布表得t1-α/2(n-1)的值

d.按 計算 的值

 

e.寫出預測區間

 

40、用正交表l25(210)安排實驗時,下列敘述中(  )是正確的。

a.有10個不同條件的實驗

b.每一個因子可以取兩個不同水平

c.最多可安排10個因子

d.有25個不同條件的實驗

e.最多可安排25個因子

 

 

41、按檢驗特性值的屬性可以將抽樣檢驗分為(  )。

a.計數抽樣檢驗

b.計量抽樣檢驗

c.計件抽樣檢驗

d.計點抽樣檢驗

e.序貫抽樣檢驗

 

 

42、抽樣檢驗的對象是一批產品,一批產品的可接收性即通過抽樣檢驗判斷批的接收與否,可以通過樣本批的質量指標來衡量。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在理論上可以確定一個批接收的質量標準pt

b.在理論上不可以確定一個批接收的質量標準pt

c.若單個交檢批質量水平p≤pt,則這批產品可接收

d.若p>pt,則這批產品不予接收

e.在實際中除進行全檢,否則不可能獲得p的實際值

 

43、根據gb/t2828.1規定,抽樣標準的使用程式為質量標準和不合格分類的確定,抽樣方案檢索要素的(  )確定進一步的信息。

a.抽檢方案的檢索

b.樣本的抽取

c.抽樣方案及對批的可接收性的判斷

d.轉移規則

e.交檢批的檢驗

 

 

44、有關抽檢特性曲線和平均樣本量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在gb/t2828.1中,雖然只給出了一次正常檢驗的oc曲線,但它們同樣適用於二次和多次的正常檢驗,以及一次、二次和多次的加嚴檢驗

b.調整型抽樣方案是由轉移規則把正常、加嚴、放寬三種抽樣方案有機地結合起來,成為一個稱為方案組的整體

c.通過較長時間對連續檢驗批進行驗收之後,具有過程平均不合格品率為 的產品批,其接收機率應是這三種抽樣方案綜合作用的結果

d.當產品批的實際質量在一段時間內遠遠小於aql時,為了節省檢驗費用,更快地獲得批質量信息,允許由正常檢驗轉為加嚴檢驗

e.當產品批質量p穩定地處於aql附近時,使用正常抽樣方案可以保護生產方的利益

 

45、spc的特點有(  )。

a.強調全員參加

b.套用統計方法

c.從整個過程、整個體系出發來解決問題

d.依靠少數質量管理人員

e.套用會計方法

 

 

46、為了保證預防原則的實現,20世紀20年代美國貝爾電話實驗室成立了兩個研究質量的課題組,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有(  )。

a.兩個課題組分別為過程控制組和質量控制組

b.過程控制組的學術領導人為休哈特,而產品控制組學術領導人為道奇

c.道奇與羅米格提出了抽樣檢驗理論和抽樣檢驗表

d.休哈特提出了過程控制理論和控制過程的具體工具--控制圖

e.休哈特與道奇是統計質量控制的奠基人

 

 

47、有關p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p控制圖的統計控制狀態是指過程的不合格品率為一常數p,且各個產品的生產是獨立的

b.p圖的統計基礎是泊松分布

c.如果ni變化不大,則採用單一的等於平均子組大小的一組控制線

d.當ni變化較大時,可採用標準化變數的方法

e.若ni不全相等,則p控制圖的lc、lp和uclp是凹凸狀的

 

48、某工廠為了提高其產品質量,決定採用spc,工廠管理者最後決定,首先採用p控制圖,其畫圖步驟有(  )。

a.預備數據的取得

b.計算樣品不合格品率

c.計算p圖的控制線

d.將各個樣本不合格率點描出來

e.使用

 

 

49、產品典型的可靠性模型有(  )。

a.產品系統級模型

b.分系統級模型

c.串聯模型

d.設備級模型

e.並聯模型

 

 

50、可靠性預計是(  )。

a.根據組成系統的元件,部件的可靠性來估計的過程

b.自下而上的過程

c.自上而下的過程

d.從局部到整體的過程,

e.由小到大的過程

 

 

51、繪製因果圖的注意事項有(  )。

a.確定原因時應有獨立的見解,考慮充分

b.確定原因時應通過大家集思廣益,充分發揚民主,以免疏漏

c.確定原因,應儘可能具體

d.有多少質量特性,就要繪製多少張因果圖

e.驗證

 

 

52、分析現象用排列圖與(  )不良結果有關,用來發現主要問題。

a.質量

b.機器

c.原材料

d.交貨期

e.安全

 

 

53、在樹圖法中,所用的樹圖大體可以分為兩大類,它們分別是(  )。

a.構成因素展開型

b.構成因素收束型

c.準備分支型

d.措施展開型

e.歸納總結型

 

 

54、在質量管理中,用pdpc法有助於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恰當地提出所有可能的手段或措施,在實施過程中碰到困難時,能迅速採取對策,其具體用途為(  )。

a.制定方針目標管理中的實施計畫

b.制定科研項目的實施計畫

c.明確部門職能、管理職能

d.對整個系統的重大事故進行預測

e.制定控制工序的措施

 

 

55、下列各項中,有關作業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在網路圖中,作業活動用箭條→表示

b.在網路圖中,虛作業占用資源和時間

c.在網路圖中,作業活動的箭條所指方向為作業前進的方向,箭條圖上方的文字表示作業的名稱,箭條下方的數字表示作業活動所需的時間

d.在網路圖中,虛作業系指作業時間為零的一種作業

e.在網路圖中,虛作業不占用時間,其作用是把先後的作業連線起來,表明它們之間的先後邏輯關係,指明作業進行的方向

 

 

56、網路圖繪製的規則有(  )。

a.網路圖中每一項作業都應有自己的節點編號,編號從大到小,不能重複

b.網路圖中可以出現開環和閉環

c.相鄰兩個節點之間,只能有一項作業,也就是,只能有一個箭條

d.網路圖只能有一個起始點和一個終點節點

e.網路圖繪製時,不能有缺口

 

 

57、在網路圖中,計算時間值的目的是(  )。

a.確定整個工程的工期

b.確定各個分項工程的進度及效率

c.確定關鍵線路,便於控制工程進度

d.計算非關鍵工序的時差

e.計算關鍵工序的時差

 

 

58、水平對比法中,數據收集的方法有(  )。

a.直接法

b.間接法

c.單獨法

d.綜合法

e.判斷法

 

 

59、qc小組組長在qc小組中的地位與職責,決定了要做好一個qc小組組長應該具備的條件是(  )。

a.個人素質較高

b.推行全面質量管理的熱心人

c.業務知識較豐富

d.具有一定的組織能力

e.靈活善變,隨機應變

 

 

60、dmaic過程中m測量階段常用工具和技術有(  )。

a.頭腦風暴法

b.因果圖

c.樹圖

d.回歸分析

e.失效模式分析

 

 

61、解決質量問題時,制定對策並取得成效後,為了防止質量問題再發生,必須做到(  )。

a.再次確認5w1h的內容,並將其標準化

b.進行標準的準備與傳達

c.找出遺留問題

d.實施教育培訓

e.建立保證嚴格遵守標準的質量責任制

 

 

62、下列關於pdca的內容說法正確的是(  )。

a.第一階段進行規劃、申請、提交項目等

b.第二階段按計畫實地去做,去落實具體對策

c.第三階段實施標準化,以後就按標準進行

d.第四階段對策實施後,把握對策的效果

e.第四階段總結成功的經驗,實施標準化以後就按標準進行

 

 

63、下列屬於質量改進障礙的有(  )。

a.對質量水平的錯誤認識

b.對“低成本就是低質量”的錯誤認識

c.員工的素質教育

d.對失敗缺乏正確的認識

e.對權力下放的錯誤理解

 

 

64、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a.上層管理者按計畫定期對質量改進的成果進行檢查是持續進行年度質量改進的一個重要內容

b.檢查的目的之一是對成績進行評定,這種評定只針對項目,而不包括個人

c.質量改進不是一種短期行為,質量改進是組織質量管理的一項新職能,對原有的文化模式造成了衝擊,對公司保持其競爭力至關重要

d.進度檢查的大部分數據來自質量改進團隊的報告

e.根據不同的結果,應該安排不同的檢查方式,有些項目非常重要,就要查得仔細些,其餘的項目可查得粗些

 

 

三、綜合分析[共5題,每題2分,總計10分]

65、對某工序進行分析,收集該產品一個月內的數據,測定某重要質量特性繪製的直方圖如下:

可以考慮的對策有(  )。

a.提高計量檢測的精度

b.增加空調,減少白班與夜班的溫差

c.減少不同供應商的材料之間的質量差異

d.校準計量檢測儀器,防止儀器失準

e.對新工人進行培訓,縮小與老工人之間的差別

 


答案:

 

 

第1題

試題答案:b

試題解析:

每一組的區間長度稱為組距,組距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組距相等的情況用得比較多,不過也有不少的情形在對應於數據最大及最小的一個或兩個組,使用與其他組不相等的組距。

 

 

第2題

試題答案:c

試題解析:

用來判定點估計優良性的標準有兩個,即無偏性和有效性。

 

 

第3題

試題答案:a

試題解析:

隨機事件常用大寫字母a、b、c表示。

 

 

第4題

試題答案:a

試題解析:

設事件a=“隨機取4個,全是合格品”,則有:

p(a)=

 

第5題

試題答案:d

試題解析:

對於機率分布表可用一個簡明的數學式子表示:p(x=xi)=pi(i=1,2,…,n),作為一個分布,pi滿足以下兩個條件pi≥0,p1+p2+…+pn=1。滿足這兩個條件的分布為離散分布。

 

第6題

試題答案:a

試題解析:

產品某個質量特性x的不合格品率的計算要知道以下兩件事:

(1)質量特性x的分布,在過程受控情況下,x的分布常為常態分配n(μ,σ2), 這是穩定過程的概括。

(2)產品的規範限,包括上規範限tu和下規範限tl,這些都是用檔案形式對產品特性所作的要求,這些要求可能是契約規定,某個公認的標準,也可能是企業下達的生產任務書。

 

第7題

試題答案:b

第8題

試題答案:d

第9題

試題答案:a

第10題

試題答案:c

第11題

試題答案:b

第12題

試題答案:d

試題解析:

對於不同的檢驗水平,樣本量不同。

 

 

第13題

試題答案:a

第14題

試題答案:a

試題解析:

分析用控制圖的調整過程即是質量不斷改進的過程。

 

 

第15題

試題答案:d

試題解析:

pp不要求過程在穩態下進行計算是它的顯著特點。

 

 

第16題

試題答案:c

第17題

試題答案:b

第18題

試題答案:c

試題解析:

準則4是針對由於輪流使用兩台設備或由兩位操作人員輪 流進行操作而引起的系統效應。

 

 

第19題

試題答案:a

第20題

試題答案:b

第21題

試題答案:c

第22題

試題答案:c

第23題

試題答案:d

第24題

試題答案:d

試題解析:

一個由若干組成部分構成的複雜產品,不論組成部分故障是什麼分布,只要出故障後即予維修,修後如新,則產品的故障分布就近似指數分布。

 

 

第25題

試題答案:a

第26題

試題答案:c

第27題

試題答案:c

試題解析:

b項美國的奧斯本於1941年提出了頭腦風暴法;d項義大利的巴雷特1897年提出了一個表明社會上人們收入的分布是不均勻的公式。故正確答案為c。

 

 

第28題

試題答案:c

第29題

試題答案:c

試題解析:

由公式dpo=缺陷數/(產品數×機會數)得,

dpo=18/(500×2000)=0.000018=0.0018%,故正確答案為c。

 

第30題

試題答案:c

第31題

試題答案:ab

第32題

試題答案:abc

試題解析:

描述樣本集中位置的統計量為樣本均值,樣本中位數,樣本眾數。後兩個是描述分散程度的統計量。

 

 

第33題

試題答案:abce

試題解析:

選項abc均滿足選項e所說的特點。所以a、b 、c、e均正確。

 

 

第34題

試題答案:abd

試題解析:

對於c選項,用這種方法做區間估計時,100次中大約有100(1-α)個區間能覆蓋未知參數,我們不能廣義的說這個機率大小,到時依α具體而定。

對於選項e,正態總體參數的置信區間及比例p的置信區間,它們都是等尾置信區間。

 

第35題

試題答案:ad

試題解析:

e(y)=4×3-2×4=4var(y)=16×1+4×2=24

 

 

第36題

試題答案:abc

第37題

試題答案:ab

第38題

試題答案:abcd

試題解析:

建立的回歸方程只有當方程中的變數間有線性關係時方程才有意義。方程的顯著性檢驗問題就是檢驗變數間是否存線上性相關關係的問題。其檢驗方法有兩個。其一是計算相關係數r與臨界值r1-α/2(n-2)比較,其二是方差分析的方法,它利於多元線回歸場合,對給定σ,當f>f1-α(frfe)時,方程有意義。

 

第39題

試題答案:abde

試題解析:

利用回歸方程進行預測的步驟為:

(1)將給定的值代入所求得的回歸方程,得到預測值 ,

(2)求機率為1-a的預測區間:

①求σ的估計

②由給定的σ,查t分布表得t1-α/2(n-2)

③按2004《質量專業理論與實務》中級中的公式(2.2-7)計算δ的值,

④寫出預測區間 。

 

第40題

試題答案:cd

試題解析:

正交表的代號ln(qp)中n表示用該正交表安排試驗時需要進行n個不同條件的試驗,q表示用該正交表安排試驗時因子的水平數,p表示用該正交表安排試驗時最多可安排的因子數。現在n=25。q=2,p=10。

 

第41題

試題答案:ab

試題解析:

按檢驗特性值的屬性可以將抽樣檢驗分為計數抽樣檢驗和計量抽樣檢驗。計數抽樣檢驗又包括計件抽樣檢驗和計點抽樣檢驗。

 

第42題

試題答案:acde

第43題

試題答案:abcd

第44題

試題答案:abce

第45題

試題答案:abc

第46題

試題答案:bcde

第47題

試題答案:acde

第48題

試題答案:abcd

試題解析:

e答案並不屬於畫圖步驟中的任何一步。

 

第49題

試題答案:ce

試題解析:

典型的可靠性模型有串聯模型和並聯模型。

 

第50題

試題答案:bd

試題解析:

可靠性預計是在設計階段對系統可靠性進行定量的估計,是根據相似產品可靠性數據,系統的構成和結構特點,系統的工作環境等因素估計組成系統的部件及系統的可靠性。

 

第51題

試題答案:bcde

第52題

試題答案:ade

試題解析:

bc項是分析原因用排列圖的過程因素,故bc項不正確。

分析現象用排列圖與質量、成本、交貨期、安全這些不良結果有關,用來發現主要問題。

 

第53題

試題答案:ad

試題解析:

在樹圖法中,所用的樹圖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把組成事項展開,稱為“構成因素展開型”;

另一類是指為了解決問題和達到目的或目標的手段、措施加以展開,稱為“措施展開型”。

故正確答案為ad。

 

第54題

試題答案:abde

試題解析:

c項是樹圖的主要用途,故正確答案為abde。

 

第55題

試題答案:acde

第56題

試題答案:cde

試題解析:

網路圖中每一項作業都應有自己的節點編號,編號從小到大,不能重複;網路圖中不能出現閉環,也就是說,箭條不能從某一節點出發,最後又回到該節點。

 

第57題

試題答案:acd

第58題

試題答案:ab

第59題

試題答案:bcd

第60題

試題答案:be

試題解析:

m測量階段常用工具和技術有:排列圖、因果圖、散布圖、過程流程圖、測量系統分析、失效模式分析、過程能力指數、抽樣計畫、水平對比法、直方圖、趨勢圖、調查表,故正確答案為be。

 

第61題

試題答案:abde

第62題

試題答案:be

試題解析:

pdca的內容:

第一階段是策劃:制定方針、目標、計畫書、管理項目等;

第二階段是實施:按計畫實地去做,去落實具體對策;

第三階段是檢查:對策實施後,把握對策的效果;

第四階段是處置:總結成功的經驗,實施標準化以後就按標準進行。對於沒有解決的問題,轉下一輪pdca循環解決,為制定下一輪改進計畫提供資料。

 

第63題

試題答案:ade

試題解析:

質量改進的主要障礙有:

(1)對質量水平的錯誤認識;

(2)對失敗缺乏正確的認識;

(3)“高質量意味著高成本”的錯誤認識;

(4)對權力下放的錯誤理解;

(5)員工的顧慮。

故正確答案為ade。

 

第64題

試題答案:acde

試題解析:

持續的質量改進中,檢查的目的之一是對成績進行評定,這種評定除針對項目外,還包括個人,而在組織的較高層次,評定範圍擴大到主管和經理,此時評定必須將多個項目的成果考慮進來。故b項不正確。

 

 

第65題

試題答案:b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