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工商管理專業知識與實務:經營戰略管理概述與過程

管理的定義,管理學的發展過程,增加了一些當前理論界和實業界的探討與實踐的熱點,比如價值鏈分析、電子商務、物流、跨國公司管理等。具體細節內容的變更在各講講義中再給大家詳細指出。 
新增內容絕對重點,應多加注意。 
5.大綱要求:對考試的內容,大綱中依然分為三個層次:掌握、熟悉、了解。 
掌握:是指在理解的基礎上要能清楚記憶,並學會用其原理分析問題、解釋現象,三類題型中均會有出現,尤其是單選和案例分析較多。對於這一層次要求的內容,考生應著重於理解,通過訓練強化自己的分析能力。 
熟悉:是指在理解的基礎上能清楚記憶。較多出現於單選和復選題型中。對於這一層次要求的內容,考生應強化記憶,尤其是要記每個知識點的主題句。 
了解:是指一般知道,能在眾多選項中識別出來就行,並不要求強行記憶。較多出現於多選和單選題型中。對於這一層次要求的內容,考生只需看一遍,對一些關鍵字、亮點詞留有印象即可。 
6.學習要求:課本+老師講義;自學+老師輔導 
7.解題技巧:專業基礎知識+生活常識+工作經驗+其它學科知識 
一、經營戰略的含義和特徵 
 經營戰略的含義:源自於軍隊,本意指指揮軍隊打勝仗的藝術與科學。經濟上指企業為了在競爭中發展,根據自己的內部資源條件和外部環境所進行的一系列帶有全局性和長遠性的謀劃和方略。其實質是謀求外部環境、內部資源條件與戰略目標三者之間的動態平衡。 
要理解經營戰略的含義,必須和它的6個特徵相結合: 
全局性:戰略的控制對象是企業整體發展; 
長遠性:著眼於未來,時間跨度長 
風險性:未來充滿不確定性,所有具有風險 
綱領性(原來:導向性):是概括性指導性的粗線條設計 
競爭性:目的是為了“勝出“ 
觀念性(新增):指戰略的導向,即需要正確的觀念作指導,客觀認識世界。二、 經營戰略五大構成要素
1.公司遠景:即企業使命,是企業在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中所應擔當的角色和責任。比如,長虹集團的“以產業報國、民族昌盛為己任”
處於經營戰略的核心地位,經營戰略設計必須圍繞公司遠景進行。
公司遠景包括企業經營哲學(企業理念)和企業宗旨兩方面內容。企業經營哲學是長期積累形成的為全體成員所認同的信念和價值觀;企業宗旨是企業對自己未來事業的一個定位。
2.目標與目的:具體的中短期定量目標,目的則指在相應期限內的定性期望。
 戰略目標是多元化的,有利潤目標、發展目標、競爭目標、職工福利目標和社會責任目標5種。
3.資源(有形和無形的):關鍵要素。是企業間相互區別的主要標誌,因此是戰略的本質和企業持續競爭優勢的源泉。
尤其是無形資源更是企業持續競爭優勢的基石,它包括品牌、技術專長、人力資本、公司文化和組織能力。
其中,尤其要注意組織能力,它是比較特殊的一類資源,包括研發能力、行銷能力、融資能力等。因為這類資源是企業多種資產、技術、人員與企業投入產出過程的複雜結合,因此它們不能獨立存在。
例題:在下列戰略資源中,不能獨立存在的是()
a.無形資產
b. 先進的機器設備
c.研發能力
d.專利技術
答案:選c。
4.業務:指企業所處的產業領域。
注意一個問題:企業在決定是否進入某個產業時,必須考慮兩方面因素:一是該產業的吸引力;二是企業自身是否擁有能夠在該產業中產生競爭優勢的資源,尤其是那些專屬性資源,如技術專長、管理經驗、專門人才、顧客忠誠、行銷網路等。
5.組織:指企業組織結構與管理體制。前者指公司內部分配權力的框架;後者指控制各業務行為的制度、政策與程式的總和,比如,年度財務預算、人事管理制度、報酬體系和公司文化等。
三、經營戰略體系的三層構成:(參見p5圖1-1-2)
1.公司層戰略:是企業總體的、最高層次戰略,主要確定企業的經營範圍和每一種業務的地位。
2.業務層戰略:主要解決的問題是在選定的每一業務領域內如何進行競爭,所以也稱為競爭戰略。
對於單一經營業務的企業,業務層與公司層戰略就是一回事。
3.職能戰略:是針對企業各職能部門或專項工作所制定的具體實施戰略,如行銷戰略、生產戰略等。
四、經營戰略管理過程
是企業基於內外部環境分析,確定戰略目標,並將目標付諸實施和對戰略實施過程進行控制和評價的動態過程。經營戰略管理是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最重要的職責。
全過程可分為以下六個階段和三大步驟:
產業競爭性分析採用波特的五種作用力結構分析框架: 
(1)現有企業的競爭程度:企業數量越多,同時相對實力越強,競爭會越激烈; 
行業處於成熟期或衰退期,則競爭越激烈,如彩電業。 
(2)潛在進入者威脅:分析的關鍵是進入壁壘,它指新企業進入某一行業時所遇到的各種不利因素和限制,比如經濟規模、差異化和銷售渠道網路。 
進入壁壘越多,潛在進入威脅越小。 
(3)買方討價還價能力 
(4)賣方討價還價能力 
(5)替代品威脅:與本行業產品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其他產品,如手機對呼機的替代。替代品越多,競爭越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