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工商管理專業知識與實務:生產與業務管理(2)

一、現代計畫方法: 
1.滾動計畫法:把計畫期按季、月、旬分成若干段時間間隔,即滾動間隔期,最先執行最近的時間段的計畫,然後隨著執行的進度,依次在下一個滾動間隔期到來之前根據企業內外部條件的變化對原訂計畫進行修訂、調整,不斷向後延伸,往復進行,使靜態的固定計畫變成動態的漸進計畫。 
優點:(需熟悉)三個解決: 
1)解決了各階段計畫的銜接問題; 
2)解決了計畫的相對穩定性和實際情況的多變性這一矛盾; 
3)解決了生產活動靈活適應市場需求的問題,使產供銷密切結合。 
注意:大批量生產企業宜採用較長滾動間隔期,單件小批生產企業則可較短。 

2.網路計畫法:是利用網路圖對一複雜件生產或某一大型工程活動進行全面計畫的技術。 
需掌握:網路圖的閱讀與分析p108 
網路圖:作業活動+結點+線路。 
 其中: 
活動用箭線表示,箭線左側寫活動名稱(a),右側寫活動需要的時間(2天)。其中虛活動用虛箭線表示,它不消耗資源不占用時間,僅反映一種邏輯關係。 
結點用圓圈表示,代表某項活動的開始或完成,它不消耗資源和時間,但需要編號,編號的原則是箭尾結點小於箭頭結點。如c活動的開始結點是7,結束結點是9,不可能開始編為9,結束則是7。 
線路是指從網路的始點開始,順著箭線的方向,中間經過相互連線的結點和箭線,到網路終點為止的一條連線。(整個網路應只有一個始點和終點)在所有線路中,總作業時間最長的線路就是關鍵線路,它決定整個項目的完工時間。 
各種網路時間參數的計算方法: 
1)結點時間 
結點最早開始時間:同一結點的最早開始時間就是最早完成時間,用et表示。et的計算方法是從網路始點開始,順著箭線的方向自左向右沿不同線路加總各線路上的活動時間直至該結點,取其中最大的一個時間值即可。“前進、加法、取大”。 
結點最遲完成時間:同一結點的最遲完成時間就是最遲開始時間,用lt表示。lt的計算方法是從網路終點開始,逆著箭線的方向自右向左沿不同線路減各線路上的活動時間直至該結點,取其中最小的一個時間值即可。“後退、減法、取小”。 
2)活動時間(i和j表示一項活動連線的前後結點) 
各活動的最早開始時間,用es表示,es(i,j)=et(i). 
最早結束時間,用ef表示,ef(i,j)= es(i,j)+t(i,j) 
最遲結束時間,用lf表示,lf(i,j)=lt(j) 
最遲開始時間,用ls表示,lf(i,j)-t(i,j) 
3) 線路時間:從網路始點到終點存在多條連線著各活動的線路,把線路上的各活動時間加總,就得到線路時間,其中線路時間最長的那條線路就是關鍵線路。 
如p108圖4-3-1的1-3-13-17-19-20這條線路的時間為: 
a(2天)+e(5天)+g(2天)+i(6天)+j(5天)=20天。 
4)時差:活動從最早開始時間到最遲開始時間的最大延遲時間。實際中常用活動總時差這一概念,它是指在不影響其緊後活動最遲開始時間的前提下,活動可以推遲開始的一段時間,用s(i,j)表示。 
 s(i,j)=ls-es=lf-ef=lt(j)-et(i)-t(i,j) 
注意:用活動時間和結點時間計算時差的不同之處。 
例:在網路計畫中,假如某一作業的最早開始時間為5天,最遲結束時間為10天,作業時間為2天,則該作業的時差為() 
a. 2天 
b. 3天 
c.5天 
d.8天 
解:作業的最早開始時間=結點最早開始時間et, 
作業的最遲結束時間=結點最遲完成時間lt, 
所以,應採用總時差計算的第三個公式即lt-et-t=10-5-2=3天 
答案:選b。 
除了上述的最長線路確定關鍵線路以外,用時差法即把時差為零的活動連線起來的可行線路也可找出關鍵線路。 
網路計畫的最佳化: 
時間最佳化的思路:1、變順序作業安排為平行作業安排(統籌安排), 
 2、縮短關鍵作業的作業時間 
時間-費用最佳化的基本思路:整個工程總費用包括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前者會隨著工期的縮短而增加,後者則會隨著工期的縮短而減少。所以,如果趕工一天需增加的直接費用小於節約一天工期所節約的間接費用,就能通過趕工來縮短工程周期,節約總費用,實現時間-費用的最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