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工商管理專業知識與實務:公司組織機構的運作與跨國

一、公司財產權能的分離 
需掌握: 
財產權能分離的概念:所有權和經營權(占有、支配、使用權)分屬不同的經濟主體。企業財產權能分離的高級形式是公司的財產權能分離,它指公司原始所有權、法人產權和經營權三者的相互分離。它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1.兩次分離:以公司法人為中介的具有法律意義的原始所有權與法人產權相分離,具有經濟意義的法人產權與經營權分離; 
2.法人產權從所有權中分離出來,公司憑藉基本擁有的法人資產對公司債務承擔最終清償責任; 
3.公司制度下的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是法律形式規範下的永久性的徹底分離。 
原始所有權的概念:是出資人(股東)對投入資本的終極所有權,主要表現為股權。股東一旦出資入股,不得退股或抽走資本。 
法人產權的概念:指公司作為法人對公司財產的排他性占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和轉讓權,主要表現為對公司財產的實際控制權,保證公司資產不論由誰投資,一旦形成公司資產投入運營,其產權就歸屬於公司,而原來的出資者就與現實資產的運營脫離了關係。公司法人產權集中於董事會。 
經營權的概念:是對公司財產占有、使用和依法處分的權利。與法人產權相比,不包括收益權。另外,經營權中的財產處分權也受到限制,一般說來,經營者無權自主處理公司資產。職業經理人擁有經營權。 
二、公司產權關係與組織機構 
(一)產權對組織機構基本框架的決定關係:四種權力和機構相互制衡。 
原始所有權——股東大會,選舉產生董事會,形成外部約束力 
法人產權——董事會,運作資產,決策機構,監督經理人員 
經營權——經理人員,執行機構,行使指揮權,受控於董事會 
監督權 ——監事會,由股東大會派生出來, 
 這四權既有明確劃分,分別由不同機構和人員行使,但又相互制約,形成有效的制衡機制。 
(二)不同產權模式下的組織機構的特點: 
1.產權高度分散的美國模式:最大特點是股東人數多,股權高度分散化,必然導致公司法人產權的高度獨立,所有者對經營者的直接控制和影響較小。 
2.法人相互持股的日本模式:以法人互相交叉持股為主,形成較為密切的關係網,不同的大股東互不干涉,所有者對經營者的約束也很少。 
三、公司董事會與經理的關係: 
(一)基本關係:董事會中有一部分成員來自於公司內部管理層,(內部董事)所以董事會和高層經營的工作、以及董事會的經營決策權與經理人員的指揮權很難明確區分。內部董事所占比例的不同,也使得董事會與經理人員之間產生各種不同的合作與控制關係:“看守型”董事會、“包辦型”董事會、“分工型”董事會。 
注意掌握比較這三種類型的不同特點:p51頁。 
 (二)董事會對經理的控制 
董事會任免經理。其中,總經理的任免工作主要由外部董事來承擔,內部董事則起次要作用。 
董事會監督經理。合理確定監督範圍、掌握科學的監督方法。 
經理對董事會的反控制:由於行為目標上的差異性,經理們很可能用自己的實力對來自董事會的控制進行反控制。 
四、公司組織機構的決策與監控 
公司組織機構決策的特點:公司組織機構是指公司的最高領導層,所以高層管理活動的性質決定了組織機構的決策具有戰略性、非程式性和風險性三大特徵。 
公司組織機構決策執行的模式:分為以下五種: 
指令型:憑藉權威命令執行決策 
轉化型:重視運用組織結構、激勵和控制系統來促進戰略實施 
合作型:以調動中高層管理人員積極性為主 
文化型:把合作型的參與成分擴大到企業的較低層,通過灌輸企業文化實施決策 
增長型:從基層單位自下而上產生,即根據基層建議作出決策 
公司組織機構監控的內容: 
財務監控(保護財產和保證會計信息質量)、 
管理監控 
審計監控 
注意三者之間的聯繫:管理監控範圍最廣,審計監控是對會計監控和管理監控的監控。 
一般了解:組織機構監控的方法五、公司治理的概念: 
狹義:股東對經營者的監督與制衡機制,通過公司治理結構所進行的內部治理。 
廣義:涉及公司所有利益相關者,包括股東、債權人、雇員、政府和社會等,通過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內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機制來協調公司與所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係,以保證公司決策的科學化。 
公司治理理論上分為: 
公司的內部治理:通過法人治理結構對公司進行的治理 
外部治理:通過公司外部競爭的市場體系來實現的治理。 
公司治理的演化趨勢:內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在同一個國家的公司治理中並重。 
六、跨國公司的組織結構設計(新增) 
(一)跨國公司的主要特徵: 
1.是“國際化”了的企業:國際化不僅指在世界各地直接投資、設立分支機構、從事國際化生產和銷售,而且包括組織結構、管理體制、決策程式、人員配備的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