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集團與集團公司的組織模式及機制比較

1 企業集團與集團公司的本質特徵分析

1.1 企業集團與集團公司的概念、形成與發展
  企業集團是指以資本為主要聯結紐帶的母子公司為主體,以集團章程為共同規範的母公司、子公司、參股公司及其它成員企業或機構共同組成的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法人聯合體。
企業集團在最佳化資源配置、推動科技進步、促進產業結構合理化以及增加競爭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企業集團是現代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企業集團作為一種經濟組織形式,最早出現在歐美國家,其最初形態是壟斷組織。而“企業集團” 一詞,則首先出現在日本。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在西方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走向壟斷的發展過程中,一些歐美國家出現了不少與當今企業集團類似的經濟組織,如卡特爾( cartel )、辛迪加( s " dicate )、托拉斯( trust )、康采恩(concern) 等。二戰以後,西方進入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和空間技術的套用時代,企業規模龐大的固定資產投資,生產和資本集中形成高潮,出現跨行業企業相互兼併,導致了大批混合聯合公司和跨國公司的出現,混合企業的形成促使經營多樣化和產品多樣化。通過長期擴展,形成了象杜邦、 ge 、福特這類綜合性大型企業。到了 20 世紀 70-80 年代,快速興起的跨國公司,成為國際經濟現象,發展成為企業集團的高層次表現形式。世界貿易額的三分之一己由全球最大的 100 家跨國公司創造。
集團公司是指產權關係清晰,以母子公司體系為主幹的統一的企業實體。從生產力角度分析,隨著商品經濟進入壟斷競爭階段,(原始的)母公司必然通過種種方式來急劇擴張自身的資產運營及市場資源的占有規模,從而形成一定規模的母子實體公司。
 1.2 企業集團與集團公司的本質區別
企業集團與集團公司存在許多共性,兩者往往被混淆,下面通過分析來比較它們的組織形式和本質特徵。
1 .2 .1 企業集團的本質特徵
( l )企業集團的本質特徵是:一個以資本產權為主要聯結紐帶多個企業組成的法人企業聯合體。企業集團本身一般不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實質上是一個將產品、技術、經濟、業務等經營合作的聯合體。其最高組織機構是由各核心企業表組成的理事會或經理(聯合)會?
( 2 )企業集團內部包含若干核心企業,而每個成員企業在法律上均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即企業集團是多個企業共同聯合組成的“獨立國協”。
( 3 )企業集團主要依靠核心企業之間橫向的相互持股(環狀持股),集團內各企業的資本關係上是相互平等的。對外可以統一使用集團的商標、品牌、商譽及市場網路。彼此又共享其他成員的經濟資源,強調互動與協作。
( 4 )企業集團在產權關係上邊界比較模糊。由於成員企業一般是自願加入,集團內資本之間是開放性的較鬆散的組合,而不是謀求一種封閉式的一體化。
 1 .2 .2 集團公司的本質特徵
( l )集團公司的本質特徵是:一種以母子公司關係為基礎的垂直型組織體制。集團公司本身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採取法人產權制度形式組成的有限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集團公司是企業集團的核心企業,通常就是母公司,具有獨立、有限的民事責任能力。
( 2 )集團公司由一個母公司與若干個子公司組成。從法律上看,母公司即集團公司本身,它又包括若干子公司及關聯企業。其中,子公司是指母公司掌握絕對控股地位(一般持股 50 %以上)的下屬企業;關聯企業則指母公司只擁有一般持股關係的參股企業,以及有各種固定性合作關係的企業。總之,母公司只能有一個,而子公司或關聯企業可以有多個。
( 3 )集團公司從內部組織關係來看,母公司以股權產權為紐帶,垂直地向下控制其下屬企業。包括:擁有全部產權關係的全資子公司(母公司持有 100% 的股份,也稱分公司);擁有一半股權以上的控股子公司(母公司持有 51 一 99 % 的股份);持有一定比例的參股關聯企業(持股 25 一 50 %稱作質量參股子公司,持股低於 25 %稱作任意參股子公司。這裡它就不一定能稱母公司了)。通常子公司不能反過來向上持有母公司的股權。
( 4 )集團公司在產權關係上比較清晰。集團公司一般是由原始發起公司經過不斷發展擴張裂變而來的,對內通過投資設立分支企業,對外通過資本證券市場不斷購併、控制其他競爭對手或相關企業,因而,母子公司之間血緣關係穩固、組合緊密。
1.3 企業集團與集團公司的存在形態
  綜上所述,企業集團與集團公司具有明顯的本質區別。企業集團是若干公司(或集團公司)為主組成的經營聯合體;而集團公司則必然採取以母子公司關係的控股型體制。如果說企業集團是化合物,那么集團公司就是分子。從“公司 ― 集團公司 ― 企業集團 ― 壟斷性財團”的發展演變形態來看,企業集團與集團公司在國內外的現實過程中,往往都是並存的。
縱觀西方已開發國家企業集團的發展歷程,一般都是先有母公司(原始集團公司),然後在發展過程中通過持續經營擴張,不斷擴大子公司的數量和規模。而我國相當部分企業集團的發展過程與此恰好相反,往往是先有子公司後有母公司(集團公司),即通過所謂“造母運動”形式,再來理順母子公司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