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應披露資本公積的主要構成

資本公積是所有者權益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在核算、形成來源上都有其獨特之處。資本公積從本質上屬於投入資本範疇,但不是由企業實現的利潤轉化而來的。在金額上並沒有嚴格的限制,可以來源於投資者的額外投入,也可以來源於除投資者之外的其他企業或個人。資本公積由全體股東享有,其用途主要用於轉增資本。本文擬通過對上市公司這一特定群體中資本公積主要構成與核算內容的分析,引申出資本公積主要構成未予披露帶來的不利影響和問題,進而提出資本公積主要構成信息的披露建議。

一、資本公積的主要構成與核算內容
    針對資本公積的來源不同,在資本公積科目下相應設定以下明細科目:“資本(或股本)溢價”、“接受捐贈非現金資產準備”、“接受現金捐贈”、“股權投資準備”、“撥款轉入”“外幣資本折算差額”、“關聯交易差價”、“其他資本公積”等。
    “資本(或股本)溢價”用以核算和反映企業實際收到的資本(或股本)大於註冊資本的金額。對於上市公司來說,主要是溢價發行股票及配股或增發新股時超過股票面值的溢價收入。
    “接受捐贈非現金資產準備”用以核算和反映企業接受非現金資產捐贈的價值,扣除未來應交所得稅後的餘額,在未轉入“其他資本公積”明細科目前計入資本公積的準備金額。企業接受的現金資產捐贈直接計入“接受現金捐贈”明細科目。
    “股權投資準備”用以核算和反映企業對被投資單位的長期股權投資採用權益法核算時,因被投資單位接受資產捐贈或增資擴股等原因增加的資本公積,企業持股比例計算而增加,未轉入“其他資本公積”明細科目前所形成的股權投資準備。採用權益法核算時,被投資單位資本公積中形成的股權投資準備,企業按其持股比例計算的部分,也在本明細科目核算。
    “撥款轉入”用以核算和反映企業收到國家撥入的專門用於技術改造、技術研究等的撥款項目完成後,按規定轉入資本公積的部分。
    “外幣資本折算差額”用以核算和反映企業接受外幣投資因所採用的匯率不同而產生的資本折算差額。
    “關聯交易差價”用以核算和反映上市公司與關聯方之間顯失公允的關聯交易形成的差價金額,對此差價金額應視為關聯方對上市公司捐贈形成的資本公積,不能用於轉增資本和彌補虧損,等上市公司清算時再予以處理。
    “其他資本公積”用以核算和反映企業除上述資本公積以外形成的資本公積,以及從資本公積準備項目轉入的金額。債務重組時,由債權人豁免的債務,以及確實無法支付的應付款項,也在本明細科目核算。
二、信息未予披露的不利影響與問題
    目前,在上市公司的資本公積賬戶餘額中,既有公司設立時初始投資的股本溢價、接受現金捐贈、撥款轉入、外幣資本折算差額等隨時可用於轉增資本部分,也有接受捐贈非現金資產準備、股權投資準備、關聯交易差價等不可轉增資本部分,更有上市發行時獲得的可隨時用於轉增資本的巨額股本溢價。前者往往是金額很小的、變動很少的,而後面兩部分則金額是很大的、對相當一些企業來說變動也是經常的。正是由於這兩部分資本公積的金額很大、經常變動,而又沒有得到正常披露,也就帶來了一些不利影響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