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民營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是一個修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內部審計發揮了重要的職能作用。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的產生、存續、發展必須具備適當的符合適時國情的企業環境及所有者的認同,才具有堅實的基礎。

一、民營企業的自我完善和發展需要內部審計

1.企業發展的必然

民營企業的創業史凝結著家族奮鬥的血汗,民營企業發展史顯現了私人經濟頑強的生命力,民營企業家靠膽識、道德約束和靈活的激勵機制,積累了巨大的私人經濟實力,正成為國民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情況下,家族式企業發展到了靠家族血親、朋友的凝聚力形成的力量再也無法全面顧及企業管理的每個角落的時候,一方面企業超常規發展,另一方面市場逼迫企業進行自我修正。這時善於學習,勇於實踐,敢於創新的老闆面臨企業驟增的資本積累和擴大再生產、規範市場行銷、資本運作、私人財產公司化、資本社會化、內部控制系統的建設以及考慮不在靠產品而是靠資本、靠品牌把企業做大等重大戰略問題時,對企業自身的發展能力產生懷疑和模擬性恐懼。這時,民營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缺錢,而是企業文化、缺少真正能適應民營企業發展需要的監督檢查方面的職業經理人。

2.增加企業價值需要內部審計

企業以盈利為目的已為不爭的道理,但民營企業運營資金是個人所有,內部審計必將關注企業即得利益的正常實現與有效成本的有效管理。民營企業即得利益包括經濟利益、政治利益、無形資產、商譽等。即得利益應該得多少?是否即得都已得到、到帳?即得未得或少得什麼原因?性質如何?誰應負責任?應該怎樣處置等是企業所有者真正關心的主要問題;當民營企業發揮內部審計作用的時候成本的概念就不應該僅僅限於人員工資、物流消耗、車間成本、銷售成本等內容,內部審計要將成本擴大到人力資本、物料成本、存貨成本、資本成本、貨幣的時間價值成本、後續教育成本、服務成本、後勤成本、分銷成本、廣告成本等諸多相關成本。進而區分有效成本和非有效成本。內部審計只尊重有效成本不承認非有效成本,按照標準考核有效成本,用制度管理非有效成本。找出非有效成本發生的原因,量化出具體損失、落實到責任人。從而體現增加企業價值。

3.提高職能部門運作效率、規範職能行為需要內部審計

民營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包括流程管理、職責描述、質量標準、方針政策、制度規定等)是內部審計的最直接依據。

企業內部控制的細劃轉變為職能部門的具體標準,內部審計的介入從獨立、客觀的角度論證內部控制系統的適用性,可操作性和運營結果。揭示和評價職能部門的運作效率和工作實績。內部控制制度不能代替管理。制度一旦出台就應該發揮實際效用。職能行為能否在內控制度約束下規範進行關係到內控系統的嚴肅性、權威性和有效性。因此內控制度的有效執行成為內部審計的工作重點。內部審計能夠發現、反映內控制度的漏洞、盲點和盲區——制度的空白、滯後、衝突、落空。進而存在及時、客觀的向企業高層反饋的可能,讓企業所有者及時地知道公司現行內控制度並不都是圍繞提高或增加企業效益而運行。從而引起高層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