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急於求成

調查中,88.2%的受訪者坦言,當下流行的“30歲不成功就沒希望”的觀點,給青年帶來很大壓力。

對於“30歲不成功就沒希望”的觀點,65.9%的人表示反對,14.4%的人表示贊成,還有19.7%的人表示不好說。

那么,什麼年齡成功最合適?調查中,64.3%的人首選“30——40歲”;28.5%的人認為是“40——50歲”;11.3%的人選擇“18——30歲”;3.9%的人選擇“50——60歲”.還有16.1%的人表示“什麼年齡都可以”.

53.1%的人認為社會應形成多元的成功標準

青年該如何應對“萬事趁早”的焦慮感?66.2%的人希望青年獨立思考,不要盲目從眾;63.5%的人建議青年堅持走自己認為正確的路。

“年輕就是資本,無需焦慮也無需自卑。”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城郊中學職工劉磊說,要堅信每個人的潛力都是巨大的。無論做什麼事,都貴在堅持。

孫時進表示,在這種浮躁之風中,青年學會認識自我非常重要。首先要問自己:“我為什麼不可以慢一點兒?人生就像長跑,現在所遭遇的一切,真像想像得那樣可怕嗎?”然後,帶著自省的精神去思考,敢于堅持自己的決定。

調查中,57.9%的人希望社會環境對青年更寬容,讓青年輕鬆自由地成長;50.7%的人期待媒體正確引導,對“少年得志”的事件應理性報導。

“現在很多家長實際上是泯滅了青少年的潛質,也耽誤了他們的前程。”孫時進說,家長真正應該給予孩子的,是穩定、安全、淡定的心態。常言道,“兒孫自有兒孫福”.開明的家長,要對孩子寬容、理解與支持,不要按照自己的意圖來規劃他們。

管健則建議改進社會獎賞機制,應該從鼓勵長遠規劃的角度去改進,讓青年能大膽地邁開腳步,踏踏實實地走好每一步。

谷迎春呼籲,大眾媒體應該肩負更多社會責任,弱化淡化一些“少年得志”的事件。同時要更注重宣傳,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成功人士是如何克服困難、渡過難關的。

調查中,53.1%的人認為社會應形成多元的成功標準。

判斷成功的標準到底應該是什麼?調查顯示,排在前兩位的分別是“實現自我價值”、“家庭美滿”。

接下來才是:有社會地位、賺到足夠的錢、有房有車、結婚生子、有權力、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