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柱:追逐夢想的巨人

剛剛進入網路遊戲市場之時,史玉柱並沒有將國外遊戲公司放在眼裡。2006年的一個展會卻徹底改變了史玉柱的看法。在上海的chinajoy展會上,史玉柱看到氣勢大的作品很少有國產的,幾乎都是國外公司的大作。而明年即將投放市場的大產品當中,幾乎全部都是歐美的遊戲,有的產品的規模甚至在《魔獸》之上。“我覺得明年大家就能感覺到,歐美遊戲的市場份額迅速上升,三年之後外國的遊戲占中國市場的主導。”史玉柱不無憂慮地預言到。

在市場已經進入非常明顯的大製作時代的時候,國內多數網遊公司還處於小作坊階段。史玉柱認為,研發在4000萬元以下的產品已經不可能再形成氣候了,這和兩三年前是完全不一樣了。“《征途》的研發花了4000萬人民幣在國內已經算多的了,但是歐美遊戲多是以千萬美金為單位的研發費用,這相當於投個三五百萬人民幣拍個連續劇你去和好萊塢大片去比。”

有遊戲同行分析,以史玉柱的行銷策劃能力,如果輔之以國外跨國公司的遊戲製作能力,應當是一個絕佳的搭配。表面上,史玉柱也沒有把話說滿,表示不排除這種可能性,但是現在還沒考慮過代理國外遊戲。但私下裡,史玉柱卻直截了當地說,自己不喜歡玩國外的遊戲。

獲悉史玉柱在網路遊戲方面準備走研發的道路之後,已成對手的陳天橋仍舊通過段永基幾次向史玉柱轉達自己的建議,其中一條就是:研發之路多陷阱。這一提醒讓史玉柱在研發方面更加謹慎了許多。為了應對跨國巨頭的挑戰,現在征途網路的第二款遊戲已經在研發當中,名字就叫《巨人》。據史玉柱介紹,這款遊戲的開發投入達到一億元。在產品本身又有不少創新,“如果說《征途》是不守行規的話,《巨人》根本就是沒有行規”。

史玉柱是自詡為“骨灰級”玩家的老闆,花十幾個小時打遊戲是家常便飯,可以想像,一個手握重金的玩家老闆來搞網遊,是不會被以前任何一款遊戲所左右的。史玉柱覺得一直點滑鼠打怪太累,就設定自動打怪讓玩家端著咖啡打怪;他覺得看地圖找坐標太累,就設定自動尋路,讓玩家點一下就到目的地;他看到其他遊戲裡玩家之間買賣裝備金額越來越大,就提出不如官方來出售材料,玩家自己打裝備……正因為這種從玩家需求出發的策劃理念,《征途》迅速被市場認同,一躍成為中國市場的主流網遊之一。

讚譽與爭議

如果單純從表面的金錢事物來衡量,史玉柱的確正是如此做的,他在贏得一個又一個讓人羨慕的勝利。他沒有被那場大失敗徹底打垮,而是成功地來了一次大逆轉。這種逆轉甚至是電視劇編劇和小說家們都難以虛構出來的。他開始重新崛起,還清債務,甚至重新成為媒體的寵兒,在2001年末和2002年初的媒體上,四處是史玉柱如釋重負的感慨:債務終於還清。他還成了中央電視台的年度經濟人物。再次出現在公眾視線中的史玉柱被描述成一個講究誠信的商人,一個堅韌不拔的企業家。

但是他採用的商業手段也正是從這時起開始被人詬病。其中最著名的是《南方周末》2002年3月的一期報紙在頭版刊登的《腦白金真相》。不過據說這篇文章只是讓史玉柱認識到,媒體並不足畏。因為即使是當時炙手可熱的《南方周末》登在頭版的負面文章,也沒有影響到腦白金的銷售。史玉柱在保健品上的成功一直延續到了今天。我們仍然可以看到那段“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的廣告。

如果史玉柱沒有做網路遊戲,那么史玉柱的成功和他帶給媒體的說辭可能也就到此為止。儘管他仍然會吸引到足夠多的好奇心。

讓他與眾不同的正是他在商業上的進取心。當史玉柱憑藉一款叫《征途》的網遊登入紐約證券交易所時,媒體又是一片大嘩。這個重新崛起之後形象大變的商人——身著運動服,總是紅白搭配,剃著光頭,戴著墨鏡——像是一頭闖入了瓷器店的大象,身後一陣嘩啦啦的響聲。史玉柱的出現不但再次證明了這個行業可以賺取暴利,而且揭示出其中更為寬廣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