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歷史瓦罐煨湯


  用瓦缸煨湯,在江西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過去江西窮人多,剩菜殘汁捨不得丟掉,就用瓦缸一起裝了起來下次堡熱再吃,卻意外發現味道特別好,義有營養,於是相沿成習。在逐漸演變過程中,他們不再用剩菜來做,進而動用中醫相生相剋、調得陰陽的道理,講求材料搭配互補,使煨湯菜的技藝越來越精湛,形成了獨樹一幟、風格迥異的飲食文化。後人在此基礎上又創造出缸中套罐的新方法,把原料罐放在一米方圓的大缸中,以木炭火恆溫煨制,密封不溢,味道更加鮮香、醇膿,而且營養又不流失。

  這瓦缸湯里有什麼特別之處?首先是這煨湯的缸。高達3.5米高的巨大瓦缸昂然矗立,讓人不得不昂頭仰視。冷丁一看,還以為是酒廠的儲酒罐,據說這缸是專門設計定製的,還申請了專利。其次,是這瓦缸的材料,是取自陶都景德鎮的土。缸好自然湯靚,用此缸煨出來的湯更能保持食物原有的風味。第三,就是瓦缸煨湯的原料貨真價實,大多以土雞、蛇、龜、天麻、猴頭菇等為原料,材料多來自江西本省的土特產,煨湯的水則是採用天然礦泉水,圖的是原汁原味。

  瓦缸煨湯在製作過程中有什麼奧秘呢?應該說,瓦缸偎湯之法頗為獨特:

  巨型大瓦缸裡面一層一層摞上小缸,下以硬質木炭火恆溫偎制,通常達七個小時以上。由於這缸中之缸是用氣的熱量傳遞,因而避免了直接煲燉的火氣,煨出的湯不但鮮香淳濃,而且滋補益人不上火。

  各式湯品是以瓦罐盛著,放人缸內煨好後端上來的。上桌後罐口仍封著薄薄一層錫紙,揭開後滿座皆香。所以用瓦缸煨出的湯特別鮮香醇厚,是因為瓦缸具有通氣性、吸水性和不耐熱等特點,原料在長時間低溫封閉的環境中受熱,養分充分溢出,故湯品原汁原味、軟爛鮮香。而且瓦缸使用次數越多,所制菜餚湯品的味道就越鮮美,民諺有道:“陳年的瓦缸味,百年的吊子湯。”

  據講,煨湯就如同太上老君煉丹,七七四十九天,煨湯要的也是功夫,最關鍵還是控制火候,煨湯師傅始終要堅守大缸左右,不敢大意。煨湯一般歷時七個小時,要隨時注意缸中溫度,真可謂小一度則欠,多一度則過。久煨之下的瓦缸湯,原料的鮮味及養分充分溶解於湯中,喝上一缸,提神補腦,益氣補腎,實為真正的老火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