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寧火腿

威寧火腿是貴州的傳統特產,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早就聞名海內外。
威寧海拔2000多米,屬高寒的烏蒙山區,漫山遍野生長著豐富的牧草,歷史上畜牧業就十分發達,當地的彝族同胞又有趕山放牧的習俗,豬牛羊同群為伍,運動量大,豬腿非常發達,肌肉結實飽滿,肥瘦肉交錯;本地的可樂豬和法地豬等優良品種又有耐粗養耐寒的特點,瘦肉率高。從明洪武年間起,這裡的彝族百姓就喜歡用火熏醃製臘肉,貯存食用,為製作威寧火腿創造了條件。威寧火腿,肉色棕紅,色澤鮮艷,骨小皮薄,肉食細嫩,清香味美,多食不膩。
威寧火腿完全用傳統方法製作,殺豬後不吹即刮毛,然後用刀把鮮腿修整成美觀好看的“琵琶腿”或“盤腿”,剔去雜骨,油皮,挑斷雪筋,擠掉血水,不著水即把炒熟的鹽用10:1的量,再加少許茴香、花椒等佐料擦在鮮腿上,放在大木桶或缸內醃泡5—7天,取出後再用石頭壓乾鹽血水,使之成扁形,再掛在通風處風乾即成。另一種不風乾,把腿掛在火坑上用濕松枝、濕柏枝、酥麻桿的煙燻烤,因為煙肉食有酸類、醛類和酚類物質,一則殺菌,二則味美,三則耐貯存。一般這種熏過的腿可存放五六年,不流油、不變味,而且腊味更加濃郁香美。
威寧火腿分“陳腿”和“新腿”,頭年醃製到次年秋前出售的叫“新腿”,秋後出售的叫“陳腿”或“老腿”。新腿肉層內部其味芬芳,層次鮮明,滋味可口,陳腿切開後肥肉呈粉紅色,瘦肉呈殷紅色,肉質緊密,水分少,油光滋潤,味道鮮美。
威寧的黑石、金鐘、麼站等地產的火腿最多最好,與“宣威火腿”齊名。舊社會由於交通不便,威寧火腿多以雲南宣威為集散地,當時的“宣威火腿”有相當一部分是威寧火腿。現在用威寧火腿加工的罐頭已遠銷日本、東南亞各國及港澳地區,受到消費者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