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川酒情結

  “雄起”隨著四川足球迷狂熱的吶喊,真的是衝出了四川,震撼了全國,走向了世界。眾所周知,四川的球迷是文化的球迷,是文明的球迷。伴隨著“雄起”的是四川人獨特的性格和特有的四川文化。細細揣摩“雄起”確實有點不雅,但它也是一種地域文化的表現。文化有文化深邃的內涵和引申。真到了國外“雄起”怕代表的也是一種激情文化了。

 我是四川人,我熱愛著巴蜀這片土地。火鍋的麻辣、川茶的清新、九寨之水的神奇都能讓我感到濃郁的四川風情和文化。但最能體現四川天府之國精髓的那一定是川酒了。五穀精華和著四川人性格的火辣、善良、辛勤、勇敢、智慧都盡在川酒那醇、香、辣、回味悠長的酒水裡被一一體現得淋漓盡致。都說北有杜康,南有五糧,歷史的悠久要追述到商周時代去了。四川幾千年的文化、風俗都溶進了清洌、酣香的酒水裡。連新近考古發掘的全興水井坊,歷經幾百年,似乎都都還散發著濃濃的酒香。四川的空氣、四川的人都被陶醉了。

 我愛川酒,我雖人在四川,但卻少能喝到我喜愛的川酒。“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那樣的意境,我是十分欣賞的,但更多的是和親朋好友、商業夥伴一起品酒。往往有這種情況:和朋友們在一起赴宴,我剛想說句“來瓶全興酒”,興字還沒說完就有朋友打岔說“還是來瓶酒鬼喔,二倆一瓶的那種,陶瓷瓶裝的,一人一瓶……”。這時心裡的那種感受可想而知了;送禮送情的時候也多,老是想“川酒好喝,價格也公道,送人情最好!”特別是對外地來的朋友,四川人當然送四川名酒了。可有好事者建議:“五糧液、劍南春是很不錯,質量好,味道也好,可是你看。。。還是買瓶國外的吧,有品味、有檔次些。要不,你買那種“百年糊塗”、“酒鬼”啊啥的也行。人家的感覺就是有味道,擺在酒櫃裡也覺得高檔些,一看就想得起是你送的....."

 我心裡憋氣啊,但細細想來,他說的也事實。哎!外國的酒,連空的酒瓶都搶了顯眼的風光。對我熱愛的四川和我喜愛的川酒來說,真是一種莫大的悲哀!從制酒的歷史來看,從比酒的味道來說,從釀酒的工藝來比,搬搬手指頭都知道,咱四川的名酒是全國最好的。就是放在整個世界比,怕也沒哪種酒敢說比咱四川酒叫“絕”。

 我看很多的酒廠都在宣傳酒文化、推銷酒文化,喝酒的人也在慢慢的學會品“酒文化”了。什麼是酒文化?我看了不少的有關酒文化的文章,我也來淺談一下酒文化。

 有一種所謂的酒文化,就是在包裝上不斷的翻新,以新、奇、花哨的包裝和造型去迎合消費者。於是不管是三星堆的青銅人頭像還是清朝的花瓶,都被用來當酒瓶的造型了。我不知道幾千年前的青銅人頭像、清朝的花瓶和酒有什麼淵源,和酒又有何聯繫,倒覺得這是一種譁眾取寵。有一種就是大講特講酒的歷史和故事。把歷史上和酒無緣無故的人或事生搬硬拉在一起;把一些神啊鬼的都當成酒神酒仙來宣揚了。這是在講酒文化,還是在贖犢酒文化?還有一種就是以現在某種思想,某種處世的態度來給酒取個名字也被稱為具有“酒文化”。我看最多也只能算是體現了一種風格,酒文化還沾不上邊。既然講文化,那一定跟歷史和現實是分不開的。我們不妨用“舊瓶裝新酒”的方法來比喻“酒文化”:用過去具有古老文化韻味的“舊瓶”來裝現代製作的“新酒”。“舊”要反映我泱泱大國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燦爛的文明;能表現我國酒史的發展和所代表的酒文化;能展示一個酒和酒廠的歷史與獨有的文化風格。“舊瓶”則一定要是和酒有淵源的酒器、酒具。至於包裝,當然要“量體裁衣”。“新”是要用新的表達方法和運用新的科技手段去補充“舊瓶”的不足。“新酒”則一定要是有品質、有品味的好酒。

 所以,真正的要具有酒文化,首先要保證酒的品質,其次要具有酒歷史、文化的品味,用品質、品味來塑造品位,用品位來提升品牌。用品牌去引導消費。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四川的名酒,和國內、國外比,有的是品質,有的是品牌,但少有是品位。如何用酒文化來提升檔次和品位,是我們知名川酒企業能走向世界的重中之重。新近出的全興水井坊酒可以說是四川酒文化的先行者。五糧液、劍蘭春等都有獨特的酒文化基礎。如何在這個基礎上去大力開發和運用?我看魯迅說的很好“真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淋漓的鮮血.....”川酒企業,要做真的勇士,要勇敢的解剖自己,要勇敢的拋棄四川的那種盆地意識,更要拋棄“我是老大,我怕誰”的觀念。要學會“悲”,“悲”者才會“悔”,“悔”者才會“新”,“新”者才會“幸”。要大力發掘酒歷史和文化,更好的提升酒的檔次和品位,不但要做國內的行業老大,更要走出國門去和洋酒一爭高下。正如王金祥副省長講的那樣“四川企業要么走出去,面對國際競爭,要么等死亡。我們的企業現在有“窩裡鬥”現象,企業不走出去,就沒有前景”。我們熱切期盼作為四川支柱產業的川酒企業能更好的順應西部大開發和中國加入WTO的需要,勇於打破舊觀念,做酒文化的先行者和領導者。

 我和千千萬萬熱愛四川,關心四川經濟發展的人一起為川酒吶喊“川酒,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