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也有愛國主義

  五一期間在上海一飯店用餐時,看到鄰桌客人吃完走後留下的場景:整條的多寶魚只動過幾筷子,菌菇燉老鴨湯幾乎沒動過,一籠水晶蝦餃只吃了一個,葡萄酒還剩下大半瓶……

餐桌上的浪費並非上海才有,吃一半扔一半,已成許多地方餐館飯店的常態。有關部門預測,2006年全國餐飲消費預計將突破1萬億元大關。1萬億元中,即使按10%的浪費計,也高達1000億。面對這樣的天文數字,我們是否驚出一身冷汗?

問題更在於,浪費的不只是財富而更是資源。財富可以創造,許多資源卻是無法再生的,浪費就意味著破壞了可持續發展的條件,毀棄了不可復得的生存之本。從這個角度考量,我們才能明白“綠色消費”作為消費倫理的真正意義。

怎樣花錢,當然是個人的權利。但如何消費,確實蘊涵更深刻的問題———把餐桌上的節儉和愛祖國聯繫起來,並不是把愛祖國庸俗化,而恰是愛祖國的真切體現。我們雖然不能說,不節儉就是不愛祖國,但節儉關係到民族生存發展大計,倘若因為奢侈無度毀掉了中華文明的根基,我們還能奢談愛祖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