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名菜魚香肉絲

  飲食不習慣曾經是許多留學生出國以後遇到的一大難題,中西方在餐飲方面差異很大。中國菜講究色香味形,吃飯不僅僅是為了填飽肚子,更是一種視覺、味覺的享受。而西餐往往形式重於內容,作為中國人吃完西餐後常常對西餐廳幽雅的進餐環境頗有好感,至於西餐本身並沒有中國菜那么富於變化,那么能充分刺激味蕾從而產生進食快感。所以由味蕾引發鄉愁,對於客居他鄉的中國人並非矯情的說法。

時至今日,新一代的中國人似乎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比如我的兩個侄兒,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成了他們的首選,那些“工藝”複雜得多的中式大菜也常常不受他們青睞。不過也有例外,貌不驚人、售價僅8-12元一盤的魚香肉絲卻是他們百吃不厭的。觀察一下身邊其他人,從兒童到老人,魚香肉絲在各個群體各個年齡層都很受歡迎。如果評選最受老百姓喜愛的中國名菜,相信魚香肉絲當選的機會很大。

為什麼魚香肉絲會有這么深厚的民眾基礎呢?究其原因,或許是因為它最符合大多數中國人對於餐飲的需求取向,許多中國菜在西方不受歡迎,大多是因為本身營養價值不高或者中餐加工方式導致營養流失。西方人的理性飲食或許有利於健康,卻委屈了口福。而我們中國人自古感性思維就占據上風,反映在飲食上最為明顯。古人有冒死吃河豚的壯舉,因其鮮美冒生命危險似乎也值得;如今夜市大排檔里濃煙滾滾,津津有味吃著燒烤的不乏大學生、研究生,雖然知道燒烤有害健康,因為味道好也顧不得許多了。在這種背景下,油、鹽、醬、醋、糖、蔥、姜、蒜俱全,調味上幾乎達到了極致,又沒有什麼副作用的魚香肉絲當然會大受歡迎。

魚香肉絲應該算是典型的“草根名菜”,其來歷也很像是民間故事家“創作”出來的。相傳很久以前在四川有一戶人家很喜歡吃魚,在燒魚的時候要放一些蔥、姜、蒜、酒、醋、醬油等去腥增味的調料。有一次女主人一個人在家,炒肉絲時,為了節約,她把上次燒魚時用剩的調料都放在這款菜中炒和,不料,她做生意的老公突然回家了。老婆很擔心他會因為菜不好吃責怪她,可是他吃了以後迫不及待地問老婆此菜怎么做出來的?老婆這才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他。自己是用燒魚的配料來炒肉絲,不料其味無窮格外好吃,於是後來人們給這款菜取名為魚香肉絲。

如果分析營養價值,魚香肉絲這樣的草根名菜或許不值一提。不過味覺的快感能夠帶來精神上的愉悅,由此對身體健康帶來的好處是不容忽視的。吃藥膳或者某些不太好吃的營養西餐或許能直接滋補身體,可是味道上的欠缺不也在影響你進餐時甚至進餐後一天裡的情緒嗎?兩相比較,營養與好吃,孰優孰劣?並不一定。

所以作為草根名菜,魚香肉絲無須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