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國菜的傳說

 “護國菜”原來只不過是番薯葉煮的菜,用料粗糙得不能再粗糙了,因為,它只是豬食,就算是上世紀中期的那段“困難時期”,人們除非 在勒緊褲頭之際,才會勉強地想到它,足見其“珍貴”。

  那么,如此粗糙的菜式,為何能居稱“護國菜”呢?原來,早在700多年前,南宋末代皇帝趙昺,被蒙古大軍狙擊得不斷南撤,其時,宋帝昺身邊只有文天祥和陸秀夫等幾員戰將和官員,當來到潮州府潮陽縣的一間破爛寺院時,正見幾個饑寒骨瘦的和尚 正圍著一盤菜,津津有味地吃著,著令宋帝昺肚皮發響,和尚見皇帝到來,連忙另煮一爐,幾天也沒有一粒米下肚的宋帝昺,吃得非常滿意,大概是平生也未吃過如此的“好菜”,他即傳召和尚問菜是何物;當知道寺院亦因沒有可炊的東西,和尚巧心用上番薯葉來煮菜時,宋帝昺心有感觸,於是並賜番薯葉煮的菜為“護國菜”。 當然,如今如再吃宋帝昺那樣式的“護國菜”,誰也不能下咽,現在的烹法相對複雜得多,原料亦不局限於番薯葉,諸如紫背菜、人參葉等也見登上雅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