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與政治——隨便談談

  古人把爭奪江山社稷,獵取千秋霸業這等殘酷而莊嚴的事情稱之為“群雄逐鹿”、“問鼎中原”。所謂“鹿”,就是一頭肥碩的可以食用的動物,所謂“鼎”,就是專門用來煮東西吃的大鍋。古今英雄們都喜歡以飲食之道來比喻國家大事與政治謀略。由此可見,飲食與政治本來就是密不可分的,古往今來,很多的政治活動均與飲食有關,每朝每代,都有那么幾頓足以載入史冊的飲食行為,如果少了這幾頓飯,歷史或者就將因此而改寫。
  這決不是譁眾取寵,也不是聳人聽聞,而是千真萬確的、有史可證的不爭事實。
  早在春秋時代,齊國有古冶子,公孫接,田開疆三位大將軍,三人功高蓋主、狂妄自大,齊景公頗為顧忌,想除掉他們,但是卻找不到藉口。齊相晏平仲以為這種事情只能靠吃的辦法來解決,便買了兩隻碩大無比的桃子,差人送去將軍府,說由三位將軍自行評論,薦其中兩位功勞最大者,食此二桃。古冶子恰好不在,公孫接和田開疆就一人各自食用了一個,沾沾自喜。古冶子回來後,聽聞此事,勃然大怒,他所建功勳要比那兩位要大許多,功高而無桃,古冶子覺得這是一個極大的侮辱,遂拔劍自刎。另外兩位覺得自己功勞沒有古冶子高,但是卻貪食了桃,羞愧難當,也鏇即自盡。古人真是性情剛烈啊!
  晏子不要一兵一卒,只兩隻桃子便解決了三個勇士,解除了齊景公的心腹大患,其政治手段可謂是登峰造極。這個故事就是著名的“二桃殺三士”,如果沒有那兩隻桃子,齊國的狀況也可能發生極大的變化啊!呵呵~~
  繼續,到了宋朝初期,宋太祖趙匡胤登基以後,也是終日害怕那幫跟他一塊打江山的哥兒們會利用手中的兵權,對自己不利,總以為別人都和他一樣,整日總窺視著那個寶座,貪圖著那個江山。左思右想之後,靈機一動,約徐達一乾有功人等前來飲酒,在酒桌上一席話說得眾大臣是汗流浹背,只有拱手交出兵權,解甲歸田,演出了一場“杯酒釋兵權”的政治好戲。至此,宋太祖才龍顏大開,高枕無憂。“飛鳥盡,走狗烹”,一個“烹”字講盡了多少古今政治的殘酷和悲涼。——這哪裡是一杯酒啊,簡直就是一杯毒藥,一把利劍……
  清朝了,飲食仍然在家事,國事,天下事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著名的“滿漢全席”,表面上只是皇上嘴饞,想燴萃四海美食,大飽口福。其實還是找一個藉口,把滿漢兩族的官員們找到一塊喝喝酒,吃吃飯,消除大家的矛盾和誤會,先將各自的食品統一起來,再設法促進兩個民族的大融合,以保障大清王朝的萬歲。
時至近代抗戰時期,四川的“鍋巴肉片”,由於上菜時能發出“嗤啦”一聲巨響,也一度更名為“轟炸東京”,代表後方人民渴望早日將日本鬼子趕出國土的美好願望。
  說到這些和政治緊密相關的飲食行為,我們可不能忽略了中國歷史上兩個最為著名的政治大餐。
  其一——“鴻門宴”。
  秦亡,天下大亂,楚漢相爭。楚霸王項羽在亞父范增的慫恿下,為漢高祖劉邦擺下了這一震爍古今的政治大餐——“鴻門宴”,試圖趁劉邦羽翼未豐,在飯桌上就將他殺掉,一舉掃除“問鼎”途中的最大障礙,從此留下了“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千秋疑慮。好在項羽心慈,好在張良在席間及時叫樊噲闖入,解救劉邦於危難之中。
  如果這餐項羽把握的好的話,以後哪來“霸王別姬”“烏江自刎”,李清照也寫不成“生當作豪傑,死亦為鬼雄”的豪言壯語拉,歷史就這樣在飯桌邊上打轉,轉來轉去的,誰也不知道會轉出一個什麼樣的結局。
  另一個——“青梅煮酒論英雄”。
  三國時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兵多將廣,謀士如雲,唯忌孫權與劉備,孫權人在江東,鞭長莫及,恰劉備寄居許昌,就在眼前,便請了來,“青梅煮酒論英雄”,探視其心中虛實。劉備將計就計,趁一記驚雷,嚇失手中筷子,故做膽怯之狀。曹操見他膽小如鼠,頓時覺得此人胸無大志,不足以與他爭奪天下,哈哈大笑,所有戒備就此一掃而空。
  劉備就此矇混過關,即日逃之夭夭,虎歸深山,招兵買馬,再也無法控制了。一頓飯打消了曹丞相心頭的疑慮,為日後的“三分天下”打下了基礎,這頓飯對於劉備本人,對於三國史,都顯得非常的重要。
  歷史是多元的,如果少了這些飲食行為,少了這些吃吃喝喝,便會少了好多的情趣;歷史也是脆弱的,兩個桃子,幾頓飯,幾杯酒就可以改變了它應該有的模樣,轉換了他應該有的軌跡。誰讓這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原本就是人的歷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