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謹防慢性缺水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基礎。如果一旦機體喪失水分至20%時,生命就無法維持。現代研究表明,中老年人體內固有的水分易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少,使機體出現慢性缺水現象,如皮膚皺紋、乾燥,口舌津液不足和精神不振等。
科學家曾對一組為20-30歲的年輕人及另一組為65-75歲身心健康的老年人作過對照實驗。兩組人斷水24小時後,血液含鹽量均增高,失水都占體重的2%。隨後一個小時;老年組平均飲水0.25公升後,即無口渴感;而年輕組平均卻飲水達0.6公升。喝水之後檢查,年輕組的缺水現象很快消失,老年組則仍呈脫水狀態。這一實驗表明,老年機體對脫水不十分敏感,而脫水症狀也較難糾正。而脫水症狀不能及時改善,就意味著機體健康的潛在損害。
中老年人容易發生體內慢性缺水,是因為人過中年後血漿腎素和腎上腺素水平呈進行性下降,心鈉素分泌增加,從而導致體內鈉離子不斷丟失,使人體對失水的口渴反應減低,加之平時飲水不足所致。這種慢性缺水對中老年人可造成許多危害,有時甚至直接威脅到生命。
長期慢性缺水,可使血液變得粘稠濃縮,血管腔狹窄,毛細血管血流量減少,血液循環受到影響,因之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腦血栓形成等疾病隨之而至;慢性缺水還可使尿量及汗腺分泌減少,影響代謝產物的排泄,造成有害物質在體內蓄積,使人體老化加速,皮膚顯得枯萎乾癟、灰暗無光澤等。
因此,中老年人應特別注意補充水分,不渴也要喝水。因為當感到口渴時,機體水分往往已經失衡,處於脫水狀態。由此,無論春夏秋冬,都要經常喝水,保持體內有足夠的水分,這對健康長壽十分重要。那么,一天要喝多少水才算充足、合理呢?根據國際上通用的“合適飲水量”計算公式推算:中年人一般應在 2000ml左右,約合8-10杯;老年人一般每日應維持在1200-1500ml,每次喝100~ 300ml左右為宜。在當今五花八門的各種飲料中,最佳的飲料其實仍是白開水。白開水具有促進機體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力等功用;白開水的溫度一般掌握在自然冷卻至攝氏20-25度為宜。
飲水還應適時適量。如進水過多過快,血容量驟增,有可能升高血壓,加重心、腎、胃臟器的負擔。故喝水應次多量少,每次1-2杯為宜。飲水時間的掌握也很重要,餐前半小時~1小時間飲水,在胃裡短暫停留後很快進入血液,有增進食慾、幫助消化之奇效;清晨起床之際飲一杯水,更是生活中一條簡便有效的養生之道,它容易被人體吸收,可以較好地稀釋血液,增強肝臟解毒以及腎、內分泌功能的改善,並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病、感冒、咽喉炎、關節炎和某些皮膚病等,睡前也是喝水的最佳時間,據專家研究,若晚間睡前不飲水,可導致血漿濃縮、血液粘稠度升高和血小板凝聚能力亢進,從而可導致體內血栓形成,對於老年人或患心腦血管缺血性疾病的人,晚間睡前飲杯水,可以預防致死性梗塞。不少老年人不習慣睡前飲水,怕夜間起床排尿,其實老年人膀胱萎縮,容量減少,不飲水照樣要起床排尿。
此外,中老年人在鍛鍊前後、洗澡前後等,均需注意水分的補充。尤其是患中暑、發熱、嘔吐、腹瀉等病症時以及大汗後,體內損失水分增多,更應及時予以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