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團長我的團讀後感

這可能是我看過最最精彩又歷時最長的一部小說——從2月11日至3月25日深夜。

這么說通常是因為大多數精彩的小說讓人不忍放下,拿起來會跟著情節變化心急如焚一目十行想快點看完,可是這部小說有點不一樣。

情節如此跌宕,以至於想快點了解下面的情節;然而又不忍心囫圇吞棗地翻過,生怕錯過了那些讓人心笙搖盪的文字——有激懷壯烈的感言,但大部分是平凡確力透紙背的透徹,把人性與戰爭揭示得如此透徹,讓你幾乎認為作者就是一個瘋子與天才的集合體。

上學的時候,廣告文案課老師說:你們將來如果做文案,有一本小說是一定要看的——《白鯨》,於是我在學校邊上某箇舊書攤淘來一本不知何年何月的白鯨,才翻了幾頁便束之高閣。或許出於文化環境的差異與翻譯的弊詬,對那種行文風格不甚感冒,一直都認為真正有力的文字不是形容詞的堆砌,而是作者對人情世故透徹練達的分析,痛恨隔靴搔癢霧裡看花式的文字。拜託,你到底想說什麼?

昨日深夜,作者蘭曉龍又一次讓我佩服之極。故事講完,掩卷而泣,之後他故事裡那些妖孽活蹦亂跳地出現在我面前,每一頭都生動地就像我身邊的人,但每一頭都比我身邊的任何一個人都要生動、豐富、活蹦亂跳、充滿信仰。看完小說的錯覺,感覺蘭曉龍自己就是一頭妖孽,激烈而充滿浪漫的理想,卻被殘酷的現實重重壓制著,就像他借死啦死啦的口喊出他內心對自己說的話——孟煩了,你也是個妖孽,懷疑的妖孽,又是希望的妖孽。你不報,因為你總記得希望。

電視劇看了一半,我想起在電視劇里,演員張譯扮演的那個瘸了腿的小妖,用一口純正的國語訴說著他的懷疑與不屑,他的信仰與堅定,他的希望與怠慢。

小說最後的一行字——我與那輛車漸行漸遠,我回家做飯。

一顆裹著粗布的巨型催淚彈。

我向我認識的所有廣告文案推薦《我的團長我的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