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訶德》2000字讀後感

《堂吉訶德》中塑造了700個不同的職業、不同的性格的人物形象,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反映時代、反映現實,真實而全面的反映了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西班牙的封建社會現實,揭露了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國的各種矛盾,譴責了貴族階級的無恥,對人民的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塞萬提斯一方面針砭時弊,揭露批判社會的醜惡現象,一方面讚揚除暴安良、懲惡揚善、扶貧濟弱等優良品德,歌頌了黃金世紀式的社會理想目標。所有這些,都是人類共同的感情,它可以穿越時空,對每個時代,每個民族,都具有現實感。《堂吉訶德》對西班牙文學、歐洲文學,乃至整個世界文學的影響也是不可估量的相隔四個世紀之後,仍感動著我們。我想:正是這樣,所以這部作品被世界54個國家和地區的一百名作家推選成為最優秀的經典文學名著。

小說《堂吉訶德》原名《奇情異想的紳士堂吉訶德•台•拉•曼》,作者在序言中申明:“這部書只不過是對於騎士文學的諷刺”,目的在於“把騎士文學地盤完全摧毀”。但事實卻是,這部作品的社會意義超過了作者的主觀意圖。在這將近一百萬言的作品中,出現了西班牙在16世紀和17世紀初的整個社會,公爵、公爵夫人、封建地主、僧侶、牧師、兵士、手藝工人、牧羊人、農民,不同階級的男男女女約七百個人物,尖銳地、全面地批判了這一時期封建西班牙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文學、藝術以及私有財產制度,使它成為一部“行將滅亡的騎士階級的史詩”,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文學名著。

這部小說的主人公作品主人公堂吉訶德是一個不朽的典型人物。堂吉訶德原名叫阿倫索•吉哈達,是一個鄉坤,他讀當時風靡社會的騎士小說入了迷,自己也想仿效騎士出外遊俠。他從家傳的古物中,找出一付破爛不全的盔甲,自己取名堂吉訶德•德•拉曼恰,又物色了一位僕人桑丘和鄰村一個擠奶姑娘,取名杜爾西尼婭,作為自己終生為之效勞的意中人。然後騎上一匹瘦馬,離家出走。他完全迷失在了漫無邊際的幻想中,唯心地對待一切,處理一切,因此一路闖了許多禍,吃了許多虧,鬧了許多笑話,然而一直執迷不悟。他把鄉村客店當做城堡,把老闆當做寨主,把風車看作巨人,把羊群當做敵軍,把苦役犯當作受害的騎士,把酒囊當作巨人頭,最後他到家後即臥床不起,堂吉訶德到死前才悔悟。他立下遺囑,唯一的繼承人侄女如嫁給騎士,就取消其繼承權。

這個人物的性格具有兩重性:一方面他是神智不清的,瘋狂而可笑的,但又正是他代表著高度的道德原則、無畏的精神、英雄的行為、對正義的堅信以及對愛情的忠貞等等。堂吉訶德是可笑的,但又始終是一個理想主義的化身。他對於被壓迫者和弱小者寄予無限的同情。

堂吉訶德的侍從桑丘•潘沙也是一個典型形象。他是作為反襯堂吉訶德先生的形象而創造出來的。他的形象從反面烘託了信仰主義的衰落這一主題。堂吉訶德充滿幻想,桑丘•潘沙則事事從實際出發;堂吉訶德是禁慾主義的苦行僧,而桑丘•潘沙則是伊壁鳩魯式的享樂派;堂吉訶德有豐富的學識,而桑丘•潘沙是文盲;堂吉訶德瘦而高,桑丘•潘沙胖而矮。桑丘•潘沙是一個是可笑的理想主義者,一個是可笑的實用主義者。

在創作方法上,塞萬提斯善於運用典型化的語言、行動刻畫主角的性格,反覆運用誇張的手法強調人物的個性,大膽地把一些對立的藝術表現形式交替使用,既有發人深思的悲劇因素,也有滑稽誇張的喜劇成分。儘管小說的結構不夠嚴密,有些細節前後矛盾,但不論在反映現實的深度和廣度上,還是塑造人物的典型性上,都比歐洲在此以前的小說前進了一大步,標誌著歐洲長篇小說創作跨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歐洲許多著名作家都對塞萬提斯有很高的評價,如:

歌德:“我感到塞萬提斯的小說,真是一個令人愉快又使人深受教益的寶庫。”

拜倫:“《堂吉訶德》是一個令人傷感的故事,它越是令人發笑,則越使人感到難過。這位英雄是主持正義的,制伏壞人是他的惟一宗旨。正是那些美德使他發了瘋。”

海涅:“塞萬提斯、莎士比亞、歌德成了三頭統治,在敘事、戲劇、抒情這三類創作里分別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雨果:“塞萬提斯的創作是如此地巧妙,可謂天衣無縫;主角與桑丘,騎著各自的牲口,渾然一體,可笑又可悲,感人至極……”

別林斯基:“在歐洲所有一切著名文學作品中,把嚴肅和滑稽,悲劇性和喜劇性,生活中的瑣屑和庸俗與偉大和美麗如此水乳交融……這樣的範例僅見於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

《堂吉訶德》讀後感1500字
讀後感言:堂吉訶德的讀後感200字
關於堂吉訶德讀後感300字
堂吉訶德讀後感400字範文
讀書心得:堂吉訶德讀後感500字
關於堂吉訶德的讀後感600字範文
關於堂吉訶德的讀後感700字精選
堂吉訶德的讀後感800字範文
讀後感言:堂吉訶德的讀後感900字
關於堂吉訶德讀後感1000字精選
高一讀後感:堂吉訶德的讀後感
高中生的讀書心得:讀堂吉訶德有感
高二讀後感:堂吉訶德的讀後感
高中生讀後感:讀堂吉訶德後的感想
高一年級讀後感:堂吉訶德的讀後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