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傳記讀後感2000字(共3篇)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蹟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每當這首深情的歌聲在我的耳邊響起的時候,我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們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

正如本書的內容簡介所描述的一樣:20世紀,是中國革命風雷激盪,改天換地的世紀,就在這樣大動盪的年代,一個拯救民族於困厄之境的偉人誕生了,他就是鄧小平。

(1)抗日戰爭時期

他和師長劉伯承深入華北敵後,創建了太行、太岳等抗日根據地。1943年主持八路軍總部的工作時,在艱苦的條件下擔負起領導華北敵後抗日根據地黨政軍的全面工作。

(2)解放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他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軍、中原野戰軍、第二野戰軍政治委員,晉冀魯豫中央局書記,中原局、華東局第一書記。 1949年9月,他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參加了開國大典。10月,任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隨後和劉伯承率部向西南進軍,占領了雲、貴、川、西康諸省,參加領導了進軍西藏和西藏和平解放的工作,實現中國大陸的完全解放。(3)建國時候他首先推動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反對“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領導和支持開展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提出必須完整地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同時,他還提出要儘快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4)改革開放時期 1978年12月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闢了中國改革開放和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他在這個會議上對中國共產黨政策的歷史轉變起了決定性的作用。1982年9月中共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他在開幕詞中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他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創立和發展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這一理論科學地闡明社會主義本質,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回答了中國這樣經濟文化落後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同時,他為解決香港、澳門、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傾注了大量心血。他從實際出發創造性地提出“一個中國,兩種制度”的構想,按照這個構想,香港和澳門已分別在1997年和1999年回歸中國。他提出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張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準則。在他的主持下,中國同美國建立了外交關係,同日本締結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恢復了中蘇兩黨兩國的關係,發展了同周邊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的友好關係。他為打開中國外交新局面,爭取有利的國際環境來進行現代化建設,維護世界和平,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是的,可以說鄧小平的一生都與國家的前途命運聯繫在一起。作為國家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他熱愛黨,熱愛人民,時刻以國家的命運和發展,以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大局為重,在任何問題和困難面前都保持著堅忍不拔的態度,心懷坦蕩、不氣餒消沉,不畏縮退讓,而是深刻地進行分析和思考,科學地總結經驗教訓,並從未忘記過自己對社會主義的信仰和對黨的忠誠和責任。他不僅是我國新時期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的開創者,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的創立者。

然而,在稱讚鄧小平同志輝煌的事跡之時,我們不得不承認他背後的艱辛與努力。在本書中,讓我印象最深刻、最受啟發的還是鄧小平“三起三落”的人生經歷。相信所有了解過鄧小平“三起三落”的經歷的人都會被他那寬闊的胸懷、堅強的意志以及非凡的智慧所打動和鼓舞。(1)首先,在20世紀30年代初,鄧小平在中央蘇區擔任省委宣傳部部長,因執行毛澤東正確路線遭到掌握中央權力的“左”的勢力的批判和鬥爭,被撤銷所任職務並受到黨內“最嚴重警告”處分,貶為區委巡視員。(2)其次,在20世紀60年代中後期,“文化大革命”剛開始不久,鄧小平就被指責為“黨內第二號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遭到全國範圍聲勢浩大的聲討和批判。他當時擔任的黨中央書記處總書記、國務院副總理等職務,未經任何正當程式便被撤銷了。接著,隨著林彪“一號令”的發布,已經65歲的鄧小平又被發配至江西新建縣的拖拉機修造廠勞動改造,當了一名普通鉗工。(3)最後,在 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北京許多幹部民眾為悼念周恩來逝世,反對“四人幫”倒行逆施,自發地掀起了“天安門運動”。為此,鄧小平又被指責為“天安門xx事件”的“總後台”,並被撤銷了所擔任的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等黨內外一切職務,只“保留黨籍,以觀後效”。這三次政治打擊,每一次都驚心動魄、來勢兇猛,大有泰山壓頂之勢。我想,一般人如果遇到接連三次的嚴厲、沉重的政治打擊之後,往往就會一蹶不振,悲觀喪氣了。然而,鄧小平在這些困難面前卻越挫越勇,用頑強地毅力去克服困難和挫折,始終保持著永不放棄的精神和一顆樂觀的心態,以國家的命運和大局為重,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為今後做借鑑。同時,繼續堅持事實就是的正確路線,從而得到了廣大人民民眾的擁護和支持,才會導致在“三落”之後最終出現了“三起”。

《鄧小平傳記》讀後感
鄧小平傳記讀後感2000字(2) | 返回目錄

我是1989年出生的,正好趕上了改革開放的最好年代,從小就 聽“1992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我只知道這個老人是鄧--,但是他做了什麼我就不清楚了,慢慢的長大了,開始知道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什麼,我只知道我能坐在學校里上課,我能吃飽穿暖全歸功與他。高中是我就比較喜歡讀等鄧--的文章,對鄧--有了一定的了解,明白了中國滄桑變幻的三十幾年,知道了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總設計師。其實那時候這些對我來說就是一段歷史,是一些條條框框的知識點,這次回過頭來再一次看這些時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感想。

我們總說以鄧--為核心的第二代國家領導人,我就自然而然的以為他是第二任的xx,但事實並非是這樣的,他只是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xx副主席、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中國那幾年的政治是混亂的,像我這種80年代出生的人根本就搞不清楚,我一直以為他和毛澤東、江--、xx的性質是一樣的,作為一個中國人自己國家的主席有幾個都不知道,雖然我也知道中國的國家領導人是集黨政軍於一身的,但總還是傾向於主席才是領導人的觀點,所以在宿舍的時候我們就爭辯鄧--到底是不是xx,現在我才弄明白原來是我自己錯了。這就是孤陋寡聞的表現,也是我自己本身對政治也不感冒。但是縈繞在我腦海中的一個問題是他為什麼不是xx的,他為中國的發展做了那么多的貢獻,這未免也太奇怪了,而我們從國小的歷史和政治課本只是在用一種客觀的描述歷史的方式在講述,對於這些問題不做深究,甚至都不提及,但是我想這是有一定的歷史背景的,鄧--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批判了,但是他沒有像劉少奇等人那樣被打擊的那么徹底,反而在1977年復出了,那時他已經73歲高齡了,首先我想毛澤東在一定的程度上是相信鄧--的,而鄧--在經歷文革十年之後一定是對中國當下的政治和經濟環境有了深刻的理解,他復出的目的不是為了當主席,只是將手中的權 利化為改變中國殘損不堪的國情,開闢一條新的道路,我沒有經歷過文革那段心酸的歷史,但我可以想像在經歷了大起大落,一心為了自己遠大抱負付出血汗後反被冤枉打擊的失望與無奈,但我想更多的應該是不甘,他不甘於自己和那些拼搏一生,將青春與生命付之而迎來的新中國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所以他反抗了,不為名利只為自己所堅守的信念,只為中國能夠走向未來,只為每一個鮮活的生命更加多彩,而不像自己那樣在陰暗中度過。鄧--曾經說過“當xx,資格嘛,不是沒有。不過,我還想多活幾年,多為國家、人民辦點事。現在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有120多個,每年有許多國家元首來訪問,xx就要迎送、接待、設宴,這么多應酬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這是鄧--先生的原話,這是一方面,也是事實,因為畢竟他的年齡已經很大了,但到底還有什麼原因我就不得而知了,剛才的想法也只是我個人的看法,歷史已經過去了,但我們的生活還是要繼續,不論他人的看法如何,我都要說他很容易,他是一個偉人。

當今人們對鄧--的評價更多的是他和他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他和他的改革開放,但都忽略了他在抗戰時候所做的貢獻,郎豐君抗日戰爭時期,鄧--在太行山麓與劉伯承等攜手一道,共濟抗戰大業。創造性地提出和運用了"敵進我進"的方針,諸如類似的還有很多,他是軍委委員,為了中國革命取得勝利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可是十大元帥中還是沒有他,當時他和劉少奇、周恩來都放棄了競選,可是劉少奇和周恩來的放棄還可以理解,可是鄧--的主動放棄還是讓我很費解,他的一生真的有很多的不解之謎,我們後人無法得知他正真的想法,有人說要評價一個人的功過要到他逝世後的一百年,新中國建國才63年,我不知道一百年以後人們會怎樣評價他,但我始終對他是充滿敬佩的,因為現在我能坐在電腦前內心平靜的寫這篇文章應該好好好感謝鄧爺爺。

中國現走在改革開放的成熟階段,在改革的三十幾年後,爆發了一些社會的矛盾,主要圍繞的是貧富差距過大,鄧--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拉動後福”,但是現階段貧富差距越拉越大,對於這一現狀我想說的是這樣的初衷只正確的,將歷史倒回到1978年,文化大革命後中國的經濟、文化向後倒退了多少年,中國是個地域的人口都眾多的國家,讓每一個人都過上富裕的生活在短時間內更本是不可能的,沒錯現在富人只是一小部分,雖然我也不是富人,我身邊也不是每個人都有好的物質生活,但是最起碼的是我們都沒有餓肚子,我們最基本的生活是有保障的,中國還有一部人基本的生活是沒有保障的,但這一情況每個國家都有,況且相對於那些政局動盪的、經濟落後的、常年經歷殘酷戰爭的非洲人民,我們是幸福的,當眾多在陷入社會主義國家的瓶頸期時,他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讓當時處於動盪和迷茫的中國有了穩定的政治前提,讓我從小可以在相對穩定的社會中平安的長大,讓我可以坐在教室里沒有顧慮的學習,讓我享受一切開放帶來的科技成果,以後的事情會怎樣發展我不清楚,但我只知道現在的我是幸福的。

鄧--的一生是傳奇的,他用怎樣的隱忍帶領著我們走進了全新的時代,1997年2月19日他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我想他也是幸福的,因為他倒下了,一個全新的中國站起來了,他在有生之年看到了希望,聯合國為他降半旗默哀,這也是對他一生功績的肯定,試問聯合國為幾個個人降過旗呢,我們接過前人的棒奮力的向前沖,為了更加光明的未來也為了一個大國的崛起繼續前進。

《鄧小平傳記》讀後感
鄧小平傳記讀後感2000字(3) | 返回目錄

我是1989年出生的,正好趕上了改革開放的最好年代,從小就 聽“1992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我只知道這個老人是鄧--,但是他做了什麼我就不清楚了,慢慢的長大了,開始知道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什麼,我只知道我能坐在學校里上課,我能吃飽穿暖全歸功與他。高中是我就比較喜歡讀等鄧--的文章,對鄧--有了一定的了解,明白了中國滄桑變幻的三十幾年,知道了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總設計師。其實那時候這些對我來說就是一段歷史,是一些條條框框的知識點,這次回過頭來再一次看這些時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感想。

我們總說以鄧--為核心的第二代國家領導人,我就自然而然的以為他是第二任的xx,但事實並非是這樣的,他只是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xx副主席、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中國那幾年的政治是混亂的,像我這種80年代出生的人根本就搞不清楚,我一直以為他和毛澤東、江--、xx的性質是一樣的,作為一個中國人自己國家的主席有幾個都不知道,雖然我也知道中國的國家領導人是集黨政軍於一身的,但總還是傾向於主席才是領導人的觀點,所以在宿舍的時候我們就爭辯鄧--到底是不是xx,現在我才弄明白原來是我自己錯了。這就是孤陋寡聞的表現,也是我自己本身對政治也不感冒。但是縈繞在我腦海中的一個問題是他為什麼不是xx的,他為中國的發展做了那么多的貢獻,這未免也太奇怪了,而我們從國小的歷史和政治課本只是在用一種客觀的描述歷史的方式在講述,對於這些問題不做深究,甚至都不提及,但是我想這是有一定的歷史背景的,鄧--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批判了,但是他沒有像劉少奇等人那樣被打擊的那么徹底,反而在1977年復出了,那時他已經73歲高齡了,首先我想毛澤東在一定的程度上是相信鄧--的,而鄧--在經歷文革十年之後一定是對中國當下的政治和經濟環境有了深刻的理解,他復出的目的不是為了當主席,只是將手中的權 利化為改變中國殘損不堪的國情,開闢一條新的道路,我沒有經歷過文革那段心酸的歷史,但我可以想像在經歷了大起大落,一心為了自己遠大抱負付出血汗後反被冤枉打擊的失望與無奈,但我想更多的應該是不甘,他不甘於自己和那些拼搏一生,將青春與生命付之而迎來的新中國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所以他反抗了,不為名利只為自己所堅守的信念,只為中國能夠走向未來,只為每一個鮮活的生命更加多彩,而不像自己那樣在陰暗中度過。鄧--曾經說過“當xx,資格嘛,不是沒有。不過,我還想多活幾年,多為國家、人民辦點事。現在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有120多個,每年有許多國家元首來訪問,xx就要迎送、接待、設宴,這么多應酬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這是鄧--先生的原話,這是一方面,也是事實,因為畢竟他的年齡已經很大了,但到底還有什麼原因我就不得而知了,剛才的想法也只是我個人的看法,歷史已經過去了,但我們的生活還是要繼續,不論他人的看法如何,我都要說他很容易,他是一個偉人。

當今人們對鄧--的評價更多的是他和他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他和他的改革開放,但都忽略了他在抗戰時候所做的貢獻,郎豐君抗日戰爭時期,鄧--在太行山麓與劉伯承等攜手一道,共濟抗戰大業。創造性地提出和運用了"敵進我進"的方針,諸如類似的還有很多,他是軍委委員,為了中國革命取得勝利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可是十大元帥中還是沒有他,當時他和劉少奇、周恩來都放棄了競選,可是劉少奇和周恩來的放棄還可以理解,可是鄧--的主動放棄還是讓我很費解,他的一生真的有很多的不解之謎,我們後人無法得知他正真的想法,有人說要評價一個人的功過要到他逝世後的一百年,新中國建國才63年,我不知道一百年以後人們會怎樣評價他,但我始終對他是充滿敬佩的,因為現在我能坐在電腦前內心平靜的寫這篇文章應該好好好感謝鄧爺爺。

中國現走在改革開放的成熟階段,在改革的三十幾年後,爆發了一些社會的矛盾,主要圍繞的是貧富差距過大,鄧--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拉動後福”,但是現階段貧富差距越拉越大,對於這一現狀我想說的是這樣的初衷只正確的,將歷史倒回到1978年,文化大革命後中國的經濟、文化向後倒退了多少年,中國是個地域的人口都眾多的國家,讓每一個人都過上富裕的生活在短時間內更本是不可能的,沒錯現在富人只是一小部分,雖然我也不是富人,我身邊也不是每個人都有好的物質生活,但是最起碼的是我們都沒有餓肚子,我們最基本的生活是有保障的,中國還有一部人基本的生活是沒有保障的,但這一情況每個國家都有,況且相對於那些政局動盪的、經濟落後的、常年經歷殘酷戰爭的非洲人民,我們是幸福的,當眾多在陷入社會主義國家的瓶頸期時,他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讓當時處於動盪和迷茫的中國有了穩定的政治前提,讓我從小可以在相對穩定的社會中平安的長大,讓我可以坐在教室里沒有顧慮的學習,讓我享受一切開放帶來的科技成果,以後的事情會怎樣發展我不清楚,但我只知道現在的我是幸福的。

鄧--的一生是傳奇的,他用怎樣的隱忍帶領著我們走進了全新的時代,1997年2月19日他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我想他也是幸福的,因為他倒下了,一個全新的中國站起來了,他在有生之年看到了希望,聯合國為他降半旗默哀,這也是對他一生功績的肯定,試問聯合國為幾個個人降過旗呢,我們接過前人的棒奮力的向前沖,為了更加光明的未來也為了一個大國的崛起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