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著讀後感(共9篇)

篇一

愛也徹底,恨也徹底.報恩也徹底,復仇也徹底.這就是在我讀完《基督山復仇記》後最大的感受.中國有句俗語叫做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報仇也是需要養精蓄銳的,並不是憑著一時的心緒就可輕舉妄動的.而基督山伯爵,則是最具體的用自己的行動闡釋了這句俗語的.在經歷十四年的地牢生涯後,他的人生要義就是找尋曾經的親人,曾經的恩人和曾經的仇人.在確認了所要尋找的人以後,他並沒有如我們在武俠小說里所見的那樣,於恩人抱拳雲赴湯蹈火,再所不惜,於仇人一劍刺死.他選擇了他自己的方式.對曾經有恩於自己的船主一家,他竭其所能,默默地支持著,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卻從來不讓他們知道其實自己就是為了報恩而來.如果說他的報恩令人感動,那他的復仇則是如此的淋漓盡致,在我們也有幾度的叫好後不免有點心驚.

篇二

一個告別了武器的人,不是敵人的俘虜,就是愛的俘虜.我不是不善於自我保護,實在是一個放棄自我保護的人.就如同生命的資料庫,已經不需要進入的密碼,隨時都可以打開全部程式,可以讀出全部的檔案.我說的俘虜,就是這個意義上的俘虜.當我把自我放到陽光下的時侯,我明白從此不能有所偽裝,隱蔽的日子一想起就令人不安.當我意識到抗拒的無奈,有多少時間無可挽回,有多少記憶漸漸從內心淡出.說到底,俘虜就是一個不能抵擋傷害的人,就是要有足夠的勇氣放棄希望,必須承受生存的全部壓力.本來,在屬於個人的空間,可以沉浸於獨自的幻想,可以從塵埃里開出虛擬的花朵.而一個放棄自我保護的人是連欺騙自己都不能,只有不斷地淨化內心世界.

篇三

作家筆下展現的,首先是整個法蘭西社會的一個典型的視窗——小小的維里埃爾城的政治格局.貴族出生的德瑞那市長是復辟王朝在這裡的最高代表,把維護復辟政權,防止資產階級自由黨人在政治上得勢視為天職.貧民收容所所長瓦爾諾原是小市民,由於投靠天主教會的秘密組織聖會而獲得現在的肥差,從而把自己同復辟政權栓在一起.副本堂神父瑪斯隆是教會派來的間諜,一切人的言行皆在他的監視之下,在這王座與祭壇互相支撐的時代,是個炙手可熱的人.這三個人構成的三頭政治,反映了復辟勢力在維里埃爾城獨攬大權的局面.而他們的對立面,是為數甚重,擁有巨大經濟實力的咄咄逼人的資產階級自由黨人.司湯達一方面向人們描述了保王黨人的橫行霸道,一方面又讓人們得出這樣的結論:握有經濟實力的資產階級,在政治上也定將是最後的勝者.《紅與黑》成書於一八三零年七月革命以前,司湯達竟像是洞悉了歷史運動的這一必然趨向.

世界名著讀後感2000字
世界名著讀後感(2) | 返回目錄

篇一

寒假裡,聽聞現在的中學生開始“流行”閱讀《平凡的世界》,電視裡也開始播放相關最新劇集,我不禁詫然,記得那是我師範時認真閱讀過的一套書籍,當時激情澎湃的我還“節衣縮食”省錢買下一本,不時翻閱激勵自己。最簡單的概括:飢餓貧困的年代裡有一群平凡的青年人堅韌勤奮,展現著真實的人性和不平凡的人生。現在,這部小說再次火了嗎?如果能讓現在的孩子忽略與他們不接軌的生活背景,沉浸與人物刻畫、情節發展、人性博弈等等,他們必能從中受益!於是,新一套的《平凡的世界》(三部)很快就出現了家裡的書桌上。當然,第一個閱讀的還是我,應該說,這不是第一次讀,也不會是最後一次讀,裡面那些熟悉的情節依然讓我愛不釋手,深入我心。

《平凡的世界》可以說是作家路遙傾注畢生精力的作品,他把寫作的焦點放在一群普通人的生活上,表達了強烈的平民意識與抗爭意識。小說全景式地描寫了中國現代城鄉生活,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平等人為代表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人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與交織,讀來令人盪氣迴腸。 路遙為我們講述地不只是那個久遠的年代,更是一種人生應有的信仰和追求,亘古不變。少平與少安兩兄弟應該是書中當之無愧的“男主角”,作為農民的兒子,在“平凡的世界”中,他們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探索著人生。他們都是不輕易向命運妥協的人,他們相信自己的雙手可以改變命運,他們在一次次苦難中得到錘鍊與升華,表現出中國普通農民的頑強與堅韌。

哥哥孫少安,性情樸實忠厚,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腦袋靈活開通,是改革創新的前驅者和先鋒者,勇於進取,敢於開拓,歷經重重磨難,克服種種困難,使自己的磚廠成功,成為名噪一時的“萬元戶”,最後終於走向成功。但是相比之下,我更佩服、欣賞、感動的是在上學時就受盡苦難的弟弟孫少平。他知識豐富,視野開闊,渴望走出農村,闖進城市。他在艱苦非人的包攬活中煉就了吃苦耐勞的倔強精神,最終在煤炭事業中找到了個人的價值。少平的經歷很豐富,生活很痛苦,這在別人看來不可思議的痛苦,他卻一直在默默地承受著。苦難之於人生,是幸運的還是悲慘的?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孫少平,他把這種苦難轉化成一種向上的動力、一種心靈的財富。雖然最終選擇在煤礦工作,不能用傳統意義上的成功來加以界定,但是他覺得滿足,具有存在感和成就感,那就是他體現人生價值的載體。應該說,孫少平也是一個極為普通、極為平凡的人,而他的思想和精神又是那么的超凡脫俗。在這個物慾橫流、追名逐利的時代,我們常常會感到世態炎涼,物是人非。我們抱怨、我們消極、我們無助。此時,讓我們看看在疲倦中奔波、在閱讀中充實、在奔波中成長的孫少平吧!所以,在當今社會,我們太需要孫少平這種甘於平凡而又超越自我的精神。

真、善、美,永遠是人們追求的至高境界。《平凡的世界》這本書中的一個個人物,那么的真實,那么的善良,這應該是作家心靈的折射:相信,路遙也是這樣的一個人。可以說,整本書的字裡行間流淌的全是濃濃的情意。親情,友情,愛情始終貫穿著整部小說。小說中的每一個愛情故事都讓我感動不已,少安質樸真熾的愛,少平則多了幾分執著與浪漫,金波為了夢中的藏族女子遠涉萬水千山,而向前苦澀的戀情又是那么無怨無悔。我感觸最深的還是李向前和田潤葉的感情糾葛,李向前在健全時,潤葉不能接受自己的婚姻,弟弟的勸告也不願意聽,直接導致了那次車禍和因禍而殘疾的丈夫,也許這就是命運吧! 二人都被愛情的苦楚折磨的生不如死,但在他失去雙腿後二人卻神奇的複合,並在情感上深深依戀著對方,這種微妙而巨大的心裡轉變是我無法言傳也不需多言的。他們在一起是那么難,那么不可思議,幾乎要用生命來交換了,難道愛情真的要那么殘忍才能變得很真實嗎?

路遙對李向前殘疾後的心理描寫字字讓我感慨,他自卑敏感卻自強自尊,準確的反映了殘疾人的心理,他怕人們異樣的目光而不願跟妻子出門逛街,卻願意在街邊擺攤釘鞋:是的,釘鞋對他而言不是掙錢的職業,而是證明自我價值的方式,對殘疾人而言又有什麼比證明自我價值更為開心的呢?只有一個人覺得自己是有用的,才能昂首挺胸的活在世界上。能夠準確把握每種人在不同環境下的心理狀態是路遙的偉大之處,也是我尤為敬佩的地方。

然而,在本書中,人物的結局令人傷懷,幾乎沒有一個結局是完美的:孫少安乾出了點名堂,他的賢惠妻子賀秀蓮卻因為長期勞累、體力透支導致肺癌晚期,生命走至終點;田潤葉終於明白了李向前對自己的一往情深,毅然與之結合,可此時的向前卻已是殘廢;孫少平以他獨有的人格力量贏得了地位懸殊的田曉霞的愛,可田曉霞卻因為洪水永遠失去了生命,再也回不到他的身邊;田潤生義無反顧地與郝紅梅結合,可是郝紅梅畢竟還帶了孩子,受到了這樣那樣的辛苦;金波呢,還不知要追尋那夢中女子到何時。這一切的一切,總令我有那么一些淡淡的惋惜。特別是孫少平與田曉霞,地位相差那么多,卻能夠心心相印,多么希望他們會有個完滿的結局,可作家偏偏那么殘忍。在讀到田曉霞犧牲,孫少平的行為表現和內心獨白時,我熱淚盈眶!生活中是沒有完美的。這應該就是作家想要昭示給大家的。他是那么地真誠,那么地善良,然而,他也必須承受太多太多的苦,他對生活的體驗越深,就越感受到生活的不完美。而正是這不完美,才是更能打動人的一種美。大家都明白維納斯正因為斷臂才顯得更美,把這種美稱為殘缺的美。那么,路遙既從生活中,也從美學上理解了這一點。他的作品中的人物結局的安排也就不足為奇了。正是如此安排,真、善、美的統一,使我們唏噓不已。

在這些平凡人的故事中,作者給我們引發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我們怎么去生活,和我們對生活的態度與思考,書中多次提到對人生的感嘆,這可能是這本書的深邃所在,也是這本書的精華。“人生啊,是這樣不可預測.沒有用永恆的痛苦,也沒有永恆的幸福。”“生活像流水一般,有時是那么平展,有時又是那么曲折。但往往是在無數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艱辛中才使人成熟起來,堅強起來,雖然這些東西在實際感受中給人帶來的並不都是歡樂。”

看看我們自己:生活、工作、愛情、家庭、社會都是那么的平凡,甚至都有些平庸,但這就是現實。這本書,給我留下的不僅僅是故事,更多的是人生的思考,對自己個人命運的思考。在這個紛繁複雜的社會中,我們每個人都顯得如此渺小,社會在進步,我們每個人都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也許平凡,也許偉大。早已過了青春澎湃的年齡,也早已經知道,自己就是茫茫人海中一個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但普通又如何,我們活著,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努力過,追求過,也奮鬥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輝煌和苦難。我相信,在每個人心中,都有著自己不平凡的那一刻。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讓我們努力為自己平凡的生命增添一些屬於我們自己的“不平凡”的追求吧!

篇二

從來沒有一個人的作品,能夠這樣這樣平和又深邃的滲入我的心靈,即使偉大的魯迅先生的作品也不能例外,他作品某些文字的的晦澀和深峻阻礙了我和他的交流。的確,再偉大的作家也離不開情緒的渲染,作品不可避免地沾染了作家的情緒,包括他的煩躁和哀怨。而這些不良的情緒便會通過作品傳遞給我們這些讀者——文學作品的確離不開情感——這恰恰是文學的魅力所在,但是,過多的不良情緒渲染還是會影響我們讀者的情緒,我們的痛苦和不安便會在讀過這些作品後產生——這就是我們往往在讀了某些作品後會產生頭疼的生理反應或者煩躁的心理反應的原因。於是,有些作家的作品,我往往翻不了幾頁就放下了。不是因為這些作品寫的不好,而是我無法完成對這些作品的解讀,我們之間架不起一座溝通的橋樑,無法完成心靈的契合——很遺憾,於是,某些名作家的作品通過媒體介紹心儀已久,一去拜讀便覺索然無味——這是很有趣卻很無奈的現象——閱讀的過程是讀者的心靈和作家的心靈完成契合和溝通的過程。

對於我而言,有一個人是例外,他就是余秋雨。嚴格來說,余秋雨先生並不是一個職業作家,他的稱謂前面往往帶著一個學者。而他的散文作品因為他的學者身份而增添了文化的厚度,這種厚度,讓我對他心生敬意。我帶著敬意走進他的作品,一部部讀過之後,我感覺自己的文化厚度也在慢慢積澱,歷史的,人文的,伴隨著這些作品我收穫了一種閱讀的快感和成長的幸福。

我一直認為,閱讀就是一種學習,是讀者成長的過程。這種過程可以是知識上的,可以是觀念上的,可以是心靈上的,讀過余秋雨先生的作品之後,你會發覺這種成長是全方位的,從表面上的知識,到內心深處的觀念,甚至人格結構上的。初識余秋雨的作品是通過朋友的介紹,那幾年,我正在嘗試著寫寫一點散文,卻往往不得法,搜腸刮肚羅致辭藻,殫精竭慮考慮結構,結果寫出來的東西宛若死水一潭,投進無數石子也激不起浪花一朵。一次,與一位文學朋友交談。她說,你何不找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一讀?聽從了她的建議,我立刻去書店買了一本,讀了第一篇《道士塔》後,便不忍卒讀,一篇篇讀下去,感覺滿口余香,裊裊飄進心扉。一時間,在他的文字中,我找到了久違的閱讀和成長的幸福。他的文字有一種中國畫般瑰麗多彩的色調,把我的心染得繽紛多彩;他的文字有一種音樂般的優雅深邃,輕輕拉動我的心弦。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充滿了對國家民族、對歷史文化、對現在未來的一種深沉的思考,一種充盈著文化厚度、生命寬度和歷史高度的思考。這種思考,藉助他的文字輕輕地走進我的內心,讓我跟著他一起脈動,一起思考。我從中學會了怎么思考人生,怎么思考未來,怎么在歷史中思考,怎么在現實中思考,儘管我的這份思考是幼稚可笑的,但是,如果一部作品能給你一些思考和啟迪,我想這部作品已經完成了和你心靈的契合。於是,繼續讀了他的《山居筆記》、《霜冷長河》……一部部讀下來,一遍遍讀下來,愛不釋手,手不釋卷。僅僅那本《文化苦旅》我就讀了五六遍,書角讀卷了,伸展開來,繼續。越讀心中越敞亮,越讀心裡越美麗,越讀感覺越從容,越讀思緒越清晰。他的作品傳遞給我的是一種不花哨的優雅,是一種不晦澀的深邃,是一種不虛滑的靈動。當然,也會有憤懣但卻不絕望,嚴肅卻不冷峻,悲痛卻不哀怨,厚重卻不煩躁。

在他的作品隨處可見對歷史和現實之間實現架構的思索,對中國和世界之間完成溝通的反思,對個人和民族之間找到統一的思考,對狹隘觀念和哲學思維之間尋求交流的思慮。讀讀這段他寫在《柳侯祠》中的文字吧,我想你會在讀了之後找到你所要尋找的答案。“靜一點也好,從柳宗元開始,這裡歷來寧靜。京都太嘈雜了,面壁十年的九州學子,都曾嚮往過這種嘈雜。結果,滿腹經綸被車輪馬蹄搗碎,脆亮的吆喝填滿了疏朗的胸襟。唯有在這裡,文采華章才從朝報奏摺中抽出,重新凝入心靈,並蔚成方圓、它們突然變得清醒,渾然構成張力,生氣勃勃,與殿闕對峙,與史官爭辯,為普天皇土留下一脈異音。世代文人,由此而增添一成傲氣,三分自信。華復文明,才不至全然黯暗。朝廷萬萬未曾想到,正是發配南荒的御批,點化了民族的精靈。”還有《寂寞天柱山》中的“是的,天柱山有宗教,有美景,有詩文,但中國歷史要比這一切蒼涼得多,到了一定的時候,茫茫大地上總要凸現出圓目怒睜、青筋責張的主題,也許是拚死掙扎,也許是血誓報復,也許是不用無數屍體已無法換取某種道義,也許是捨棄強暴已不能驗證自己的存在,那就只能對不起宗教、美景和詩文了,天柱山乖乖地給這些主題騰出地盤。” 還有在《千年庭院》中的“不知怎么回事,我們這個文明古國有一種近乎天然的消解文明的機制,三下兩下,琅琅書聲沉寂了,代之以官場寒喧、市井嘈雜、小人哄鬧。我一直疑惑,在人的整體素質特別在文化人格上,我們究竟比朱熹、張栻所在的那個時候長進了多少?”還有在《這裡真安靜》的文字:“這個三相寓言結構竟然隱匿於鬧市,沉澱成寧靜。民族、歷史的大課題,既在這裡定格,又在這裡混沌。甜酸苦辣的滋味,瀰漫於樹叢,瀰漫於草地。鐵柵欄圍住的,簡直是個歷史的濃縮體。我走過許多地方,未曾見過如此具有概括力的所在,概括得令人有點難以置信。”

在他的筆下,關於文化、民族、世界、人生的思考交織在一起,抽象的、形象的思維,哲學觀、歷史觀的觀點,相互影響,相互咬合,相互衝突而有最終達到了一種妥協和統一,統一在作者的思考之中,以思考始,又以新的思考結束。作者似乎在告訴我們,無論是歷史還是現實,民族還是世界,都不能缺少反思,一種有厚度有高度的思考。這種思考,可以讓我們在熱血噴張的時候學會冷靜,可以讓我們在悲觀苦悶的時候找到出路,可以讓我們在四處碰壁的時候尋求突破。中國的歷史和傳統文化告訴我們,我們最缺少的就是這樣一種理性的思考,一種真正的反思。試問,沒有高屋建瓴的視界,沒有大氣磅礴的情感,沒有吞吐萬物的胸襟,沒有博覽古今的氣度,沒有學貫東西的淵博,能夠完成了這樣博大高深的命題,能夠寫出這樣發人深省的文字嗎?

似乎在談笑間,似乎在揮手中,伴著余秋雨先生的那匆匆的步履,一種充盈著生命和文化厚度的思考,一種磅礴著民族和世界高度的思考,一種交織著歷史和現實的維度的思考,就隨著這中華大地上的山山水水,就隨著世界各地的斷壁殘垣,就隨著人生哲學複雜命題的闡釋,噴薄而出。

這是一種文化生命的厚度,歷史文化的高度。對此,我只能是充滿敬意的一遍遍拜讀,然後把自己的思考寫在紙面上,寫在自己的心靈深處。至此,我終於明白,文章是為思考而產生的。沒有思考,即使再華麗的文字,也不過是一種虛假的點綴。而為真正的思考所產生的文字是真正和我們的生命和人格結合在一起的。

世界名著讀後感1000字
世界名著讀後感(3) | 返回目錄

篇一

《吶喊》是魯迅先生自《狂人日記》後的第二本經典小說集,它是中國的名著。同樣也是世界的名著,這本書中有些文章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例如有《故鄉》,《藥》,《孔乙己》等等魯迅先生的名作。

在《藤野先生》中魯迅先生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在日本的首都東京留學時,看到和聽到當時中國人民的麻木不仁從而使魯迅先生強烈的愛國意識甦醒,醫學也只是治標不治本。因此他棄醫從文,從此投身文學的知識寶庫中。

魯迅先生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八個字來概括了那時的中國人民,以及對於他們的憐惜和悲傷。

《孔乙己》中那個因為家境貧困好吃懶做,無所事事,社會層次低而又嚮往社會上流階級的生活的孔乙己,從孔乙己在澡堂是人們取笑的話題,在生活中他常常以偷為職業,在最後因為偷了有錢人的書後被打折了腿,最後還是默默地離開了人世。

《故鄉》中那個見什麼人說什麼話的“豆腐西施”,還有和劇中主人公從小玩在一起的那西瓜地上銀項圈的小英雄閏土見到老爺時歡喜而又淒涼的神情,從而體現了當時人民的麻木,在受到封建勢力壓迫和打擊下的情形,而《藥》則更能夠淋漓盡致地表現這一點。文中凶暴殘酷的劊子手康大叔,因為小兒子小栓的癆病而拿出所有家檔去買了個人血饅頭的華老栓,和那些在茶店裡議論紛紛的茶客,但是文中最不幸的就是因為革命而被處死,最後用自己的血作了人血饅頭而犧牲的人,這一切的一切都說明了當時社會的狀況,康大叔的殘酷,收集整理,卑鄙,仗勢欺人。華老栓的愚昧,迷信,麻木,茶客們的盲從和人與人之間的勢利,夏瑜的英雄氣概但是完全脫離民眾的革命是無法成功的。

當然,在《吶喊》這本書中,像這樣的文章還有許許多多,魯迅先生寫這些文章是為了讓當時的中國人民看了以後,能夠清醒過來。魯迅先生用幽默而又帶有諷刺意味的語言,憤怒而又帶有鼓勵的語氣,激勵著當時半夢半醒的中國人,用帶有指責和批評的語言,說明當時社會的黑暗,表現了魯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龍——中國,早日甦醒,重整我中華雄威!

篇二

今天,我終於讀完了世界名著《飄》,獨坐書桌前,忍不住低頭沉思,《飄》究竟是怎樣一本書呢?

這是一本關於戰爭的書。書中大部分都是對美國南北戰爭的描寫,是對戰後重建的描寫,戰爭的殘酷與無情,描寫的淋漓盡致,戰爭的無奈和痛苦,也寫得入木三分。本書的主人公斯佳麗小姐就是在戰爭的大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一個女人,由戰前不諳世事,只懂得談情說愛的嬌小姐成長為一個戰後堅強有力、無所畏懼、勇敢向前的女強人,當然,戰爭為她帶來的恐懼、痛苦、悲傷和磨練,也是絕無僅有的。

這是一本有關愛情的書。書中描繪了斯佳麗與衛希理的愛,斯佳麗與白瑞德的愛,衛希理與媚蘭的愛。種種愛情,在作者的如花妙筆下,被描繪的淋漓盡致,感人至深。特別是白瑞德對斯佳麗的愛,那是一個成熟的、有能力的、有主見的、桀驁不馴的男人所能給予女人的最深沉的愛。為了斯佳麗他付出了一切,他開解她、安慰她、在她最需要的時候幫助她,最後,為了斯佳麗的幸福,他冒著不為她愛的極大風險娶了她。衛希理對斯佳麗的愛不叫愛,充其量是一種肉慾的吸引。斯佳麗的愛比較複雜,最初,她盲目的愛上衛希理,而且愛的堅定、執著而長久,純潔美好而無奈。有一個時期,衛希理成為她生命的支撐,沒有他她簡直活不下去。而對白瑞德的付出和深愛,她始終沒有感覺,直到媚蘭去世的那天,她才明白了自己的真愛,找到了心之所嚮往——白瑞德。而此時,被斯佳麗數次所傷的白瑞德終於傷心難忍,悲傷的離去了。斯佳麗終於失去了最愛她的男人,不過,她還有希望,因為它永遠都是向前看,永遠都是有希望的。

本書中有4位主人公,他(她)們分別是:。斯佳麗、白瑞德、衛希理、媚蘭。她們幾個都值得我一談。

斯佳麗並不是我喜歡的女人。雖然她是故事的主人公,但我們之間沒有共鳴,因為斯佳麗做事太也不擇手段,但她堅強勇敢、永遠向前的性格是我所羨佩的,這是斯佳麗性格特徵中最為明顯的成分,因為有這種性格和精神,斯佳麗才在戰爭這座死墳中打開口子,堅強的活了下去。

白瑞德是個成熟的、聰明的、狡猾的、桀驁不馴的男人,我喜歡白瑞德,喜歡他高大瀟灑、風度翩翩,喜歡他文質彬彬、斯文有禮,喜歡他桀驁不馴、富有個性,喜歡他身上男子漢的剛強和堅毅,喜歡它獨有的狡猾和叛逆個性,喜歡他為人夫、為人父的慈愛心腸,更喜歡他他身上那種成熟男人的味道。雖然在書中他似乎是個 “壞”角色,但我仍喜歡他。

衛希理是這樣一個人,他高大威猛,有著金黃|色的頭髮,迷人的微笑,高尚的品德,所作所為有男子漢氣概,是人們心目中(至少是斯佳麗心目中)的好男人。但他耽於幻想,沉湎與過去,對現實缺乏了解,沒有實戰經驗,這是他的致命傷。當生活穩定是,這些缺點並沒有什麼,但當生活艱難,處於困境時,就能致他於死命。小說中的衛希理始終沒有擺脫對斯佳麗的依賴,主要是由這些性格原因造成的。

本書中最不能不提的人物是那個瘦小病弱,沒有美貌的媚蘭,表面上她是最不起眼的,但是是最偉大的女性,她身上具備一個女人所能具備的一切優點,她是骨子裡最堅強、最堅韌又最勇敢無畏的,她一直是斯佳麗和衛希理沒有察覺得依靠!她又是白瑞德尊敬、信任並且願意給予讚美的女性。這也是一個強悍的具有無限生命力的女性。

《飄》這本書是我第二次拜讀了,但有些感覺始終沒有變,那就是對白瑞德的喜愛,對媚蘭的欣賞,對斯佳麗的有愛有恨,對衛希理的有所認同。

世界名著讀後感800字
世界名著讀後感(4) | 返回目錄

篇一

從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讓我明白了,毅力也是成功之本,是一種韌勁,是一種積累。荀子有云:“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毅力,它的表現往往是一個人在挫折中所展示的一股力量,有了毅力,人們就不會向挫折和困難低頭,而會更堅強地去面對。

這本書主要寫了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小時候的生活十分艱苦,不是被母親責罵,就是受神父冤打。但他憑著毅力,仍然堅持生活,並立志要從軍。保爾?柯察金長大後,終於實現了他的志向——當一名軍人。從軍期間,受到了老一輩的栽培和教育。自身又長期實踐,他憑著毅力,在勞動、戰鬥、工作各方面刻苦學習和嚴格要求自己,終於鍛鍊成具有崇高理想、堅毅的意志和剛強性格的革命戰士。他把整個生命和所有精力毫無保留的地奉獻給世界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努力使世界和平!這種精神是多么可貴啊!如果保爾?柯察金沒有憑著毅力,他怎么可能煉成一個有崇高理想、堅毅的意志和剛強性格的革命戰士呢?

讀了這本書,我才領悟到:一個人的毅力是對他的一生是有很大影響的。就拿這本書的主人公來說吧,他一生的命運非常坎坷,然而他憑著什麼讓自己活下去呢?是毅力,是毅力給了他無窮的力量,像他這樣,十幾歲就立足沙場,奮勇殺敵,在沙場上,他被砍了好幾刀,仍然大難不死,為什麼呢?還是因為毅力,年輕的他後來疾病纏身,但他依然忘我的工作著,有休假的機會仍然工作著,毅力真是一種鍥而不捨的精神啊!

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遇到困難,只要勇敢地去面對,我們就會發覺,我們也是有毅力的。人的一生很精彩,有著酸甜苦辣,也有離別時的傷心,不然,怎么會有重逢時的喜悅呢?在我們的人生中,要想一步登天,那永遠是不可能的——從古自今,有哪一個名人志士是一步登天的呢?沒有,他們都是在挫折中鍛鍊了自己,使自己成為千古佳話。我們不要以為當一名作家寫書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因為在寫書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挫折和困難,只有這堅強的毅力才能夠克服這困難和挫折。例如:馬克思寫《資本論》用了40年的時間,李時珍寫《本草綱目》用了30年,司馬遷編《史記》歷史用了20多年……古今中外,有誰能夠一步登天呢?

毅力也需要堅持,在堅持的同時也需要毅然斷然的決斷,正所謂“當斷不斷,反受其害”。有毅力的人面對考驗能斷然初之,又有利於持之以恆。為什麼說毅力也是成功之本呢?因為,只有堅強的毅力才能克服前進道路上的種種困難和挫折,才能獲得成功,所以堅強的毅力是通向成功的捷徑。

看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的內心有了極大的震撼,作為一名中學生,我知道了我應該做什麼!

篇二

讀《百年孤獨》的時候,我十九歲。年紀不算小,,但還是有點幼稚,,因為李偉老師我接觸了這本書,也因為這本書而感受多多。。希望大家都能看下這本書。以下就是我的感受。

讀第一遍的時候,我被完全雷同的姓名,無數的倒敘、插敘給弄暈了,根本不解其義;讀第二遍的時候,我把七代人進行了排列,終於使書中的人物對號入座;讀第三遍的時候,我連同《百年孤獨》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世進行了了解,於是,我被深深地震憾了,為作者,為書本,為拉丁美洲。20年來,我在孤獨中體會其中的孤獨,並飽受折磨。為了排遣孤獨,我不斷地向我的朋友推薦《百年孤獨》,分享孤獨,理解孤獨。

孤獨是可怕的。自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多世紀,拉丁美洲幾乎都處在軍人獨裁政權的統治下。政客們的虛偽,統治者們的殘忍,民眾的盲從和愚昧,拉丁美洲百年的歷程不斷重複著怪圈,不是前進,而是徘徊。在《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在接受專訪時對孤獨的解釋意味深長:孤獨就是不團結。作者著書的目的是希望拉丁美洲的民眾要團結起來,走向文明,走向開放,走向繁榮。

孤獨是自閉的。《百年孤獨》描述的是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家族的一部興衰史,其脈絡就是自閉到開放,開放到繁榮;再由開放到自閉,自閉到毀滅。馬貢多文明的創始人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與妻子烏蘇拉以非凡的膽識和開放的精神,開創了馬貢多的繁榮。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曾向妻子抱怨說:“世界上正在發生不可思議的事情,咱們旁邊,就在河流對岸,已有許多各式各樣神奇的機器,可咱們仍在這兒像蠢驢一樣過日子。”因為馬貢多隱沒在寬廣的沼澤地中,與世隔絕。他決心要開闢出一條道路,把馬貢多與外界的偉大發明連線起來。可惜的是,他卻被家人綁在一棵大樹上,幾十年後才在那棵樹上死去。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死了,連同馬貢多的文明。之後的幾代人,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幾乎如出一轍的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孤獨、苦悶、猜忌,導致了馬貢多狹隘、落後、保守直至沒落。於是,書中結尾是:那個長豬尾巴的男孩,也就是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七代繼承人,他剛出生就被一群螞蟻吃掉。

孤獨是需要反省的。讀完書本,掩卷深思。《百年孤獨》的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著書的涵義無疑是深遠的:他是要通過布恩地亞家族7代人充滿神秘色彩的坎坷經歷來反映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要求讀者思考造成馬貢多百年孤獨的原因,從而去尋找擺脫命運擺弄的正確途徑。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無論是文章架構,還是內容選擇;無論是敘述方式;還是表現手法;無論是典故引用,還是故事編排,無不採用其極,令人匪夷所思。內容龐雜,人物眾多,情節曲折離奇,再加上神話故事、宗教典故、民間傳說以及作家獨創的從未來的角度來回憶過去的新穎倒敘手法等等,可謂是眼花繚亂。作者的匠心獨運,文章的跌盪起伏,儼然是對讀者最大挑釁。在不可思議的奇蹟中,在現實交錯的生活中,在血淋淋的現實中,在荒誕不經的傳說中,使讀者體會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驚的情感,進而理解孤獨的本義,理解《百年孤獨》的奇特。

孤獨是需要摒棄的。“變現實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是魔幻現實主義創作原則。對照《百年孤獨》的現實與背景,我們不難發現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由此,我們想起了晚清政府閉關鎖國以至慘遭蹂躪的結局和新中國三十年改革開放而重新崛起的歷程。《百年孤獨》的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在完成巨著後曾有一個夙願:希望一百年孤獨的歷史永遠消失並再也不會出現。但願,作者的苦心和夙願夢想成真。

世界名著讀後感700字: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世界名著讀後感(5) | 返回目錄

有一次,我問媽媽:“盲人有什麼感覺?”媽媽想了會兒,說:“我推薦你看本書吧!”於是,我以激動的心情,認真地讀了美國海倫凱勒寫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

一歲時的一場大病奪走了海倫的視力和聽力,但她卻創造了奇蹟,順利地畢業於哈佛大學,並建起了許多家慈善機構,終身為殘疾人造福。馬克吐溫也稱讚她:19世紀的兩個奇人中的一個就是海倫凱勒。

海倫曾說:“把別人的光明當作我的太陽,別人耳朵所聽見的音樂當作我的樂曲,別人嘴角的微笑當作我的快樂。”從這裡,我看出海倫雖然遭遇不幸,但非常樂觀。她還是一個不服輸的人,她又說:“我努力求取知識,目的在於希望日後能活用,為社會、為人類貢獻一點力量。”我覺得海倫憑著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以驚人的毅力克服了困難。作為一個健全人,我更要鼓起勇氣,和海倫一樣,不管多大的困難都要堅持下去。

比如今年暑假,我又學會了仰泳。可一開始,我怎么也控制不好身體的平衡,就像不會游泳一樣,好幾次鼻子裡都進了水,難受得想嘔吐,我都有點想放棄了,但是,我又轉念一想,又盲又聾的海倫都能做到,那我為什麼不能做到?我要堅持!於是,我按照教練告訴我的方法慢慢地躺下去,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終於能漂起來了,我成功了!從這件事,我明白了,也許你就在只差一步之遙時放棄了,那帶給你的永遠只是失敗;如果你堅持下去,那么帶給你的將是幸福的成功。

我深深地懂得了讀一本好書,就是與一顆偉大的心靈對話。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就是這樣一本好書。它將永遠激勵我堅持不懈地去努力!

評語:這篇讀後感寫得很好,重在“感”字上,寫出了你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後,作者的言行激勵你,給你在生活中的勇氣,給了你前進的力量,並取得了成功!祝你今後寫出更好的讀後感的作文!但還要注意分段寫。

平凡的世界名著讀後感
世界名著讀後感(6) | 返回目錄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們每一個人,對於這個浩緲的世界來說,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這個世界也是平凡的,悲與歡、生與死、窮與富、世事的變更,於歷史的長河來說,無非是些平凡事。對於平凡,我素來都是這樣認為的,直到讀了一本書——《平凡的世界》,這才恍然大悟。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長篇,全景式地描寫了中國現代城鄉生活,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平等人位代表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來令人盪氣迴腸。

我很喜歡路遙的出發點——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這只是黃土高原上幾千幾萬座村落中的一座。從小處著眼,作者刻畫出一個個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襯托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反映人們的思想,給人以親近,給人以啟迪。但路遙卻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說孫少平,我認為孫少平這個人物是全篇文字的主線,通過他的成長和成熟的經歷,展現給大家面前的是那個時代整整一代人對生活的憧憬與無奈。他受過了高中教育,他經過自學達到可與大學生進行思想探討的程度。作者賦予了這個人物各種優良的品質,包括並不好高騖遠。貧窮曾讓許多有理想的人們意志消亡,可在逆境中人們的自卑與懦弱我們沒有理由去嘲笑它,相反我們要用另外一種眼光去學會欣賞。那種戰勝自我,重塑信心的渴望中所表現出自卑里的堅強讓我敬畏,因為那也是一種精神。戰勝困難,擺脫束縛,讓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如何的體會生活中間的親情、友情、愛情,學會生活,懂得珍惜,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也是一種警醒。在路遙的世界中出現的都是平凡的人物,正是在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寫著人性中的善與美,醜與惡。在他的世界裡,人的最大的優點就是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這點從孫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體現。他認識到了平凡,也選擇了平凡。

當我費力地打開第一頁的時候,就被一個雨雪描寫的場面給吸引住了:“…系蒙蒙的雨絲夾著一星半點雪花,正紛紛玲玲的飄灑著…”我喜歡景物描寫,給人美的享受,這可能是這本書給我的第一感受,春天到夏天,夏天到秋天,秋天到冬天,冬天又到春天,過度的非常自然,跨越了近XX年的季節變化,相同的季節不同的手法描寫,讓我大覽宏圖。

最讓我賞識的是,從這些平凡人的故事中,作者給我們引發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我們怎么去生活,和我們對生活的態度和思考,書中多次提到對人生的贛台,這可能是這本書的深邃所在,也是這本書的精華。

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人帶來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說過:痛苦難道會是白受的嗎?它應該使我們偉大!什麼是平凡?那種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於平庸,生活上安於現狀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

這是一個喧囂浮躁、道德危機的時代,每一個還擁有夢想並在追夢的人們都該再重溫《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儘管命運是那樣的不公,儘管社會有那么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夠不屈不撓、艱苦奮鬥、勇往直前終能獲得最後的成功。每一個正在虛度生命的人們都該讀《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珍惜。

其中穿插兩個字交錯複雜的愛情故事。

孫少平是幸福的,因為有田曉霞的出現。即使他們最終不能到一起,他們都是幸福的。這也是孫少平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一點,他遇到了田曉霞。然而,現實生活中能有多少人能找到自己的真愛呢?對於很多人來說,孫少平的愛情是讓人羨慕的。

少安是平凡世界裡面寫的最成功的人物,我是這么認為的。真的是把人物形象刻畫到了極致。我甚至感覺少安就是身邊的某一位人。他小時候因為無錢讀書而退學,他與潤葉的愛情是那么的讓人惋惜。是的,沒有浪漫。少安,他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這個家。對於家他沒有一點點的自私。為了家裡能夠維持下去,他放棄了潤葉。儘管書中說他對潤葉是一種兄妹之情,但是我們不會忘記他接到潤葉給他告白信時他的那種喜悅,甚至抓狂。潤葉這么好的人,少安沒有理由不喜歡。只是我們的少安責任心太強,他在潛意識李認為自己給不了愛人幸福,因此他不敢去談愛情。他只有婚姻,沒有愛情。他的老婆必須是能夠與他一起撐起這個家的。再說到少安的事業,可以這么說,少安是一個很精明很勤勞並且思想很先進的人。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能夠發家致富並不超出我們的意料,他的經歷卻是幾經坎坷,幾度起伏。多么的現實啊,付出才會收穫。有得當然有失,事業上如日中天時他的妻子卻病入膏肓。這又是平凡的世界一大絕筆。

《平凡的世界》對我的影響也許我現在還無法預測,有一點時肯定的,它給予我一種來自靈魂的震撼。它改變了青春時期的我。我的思想,我的行為,我的態度。真的事無法言語,只記得那段時間自己好像很麻木,就像回到了那個時代,內心充滿著各種幻想。我開始變得多愁善感了,我感覺世界事多么的美好。

生活沒有如果,他們的命運告訴了我們。我們每個人的命運都受制於這個時代。我們不能完完全全的決定著自己的命運,我們要做的是怎樣讓我們更幸福。有遠大的理想很好,想平凡的生活也好,這只是我們追求幸福的一種途徑。

世界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後感
世界名著讀後感(7) | 返回目錄

【篇一】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人生長路,道阻且躋,有坎坷的歷程,就好似熔化的鋼煅在烈火的燃燒下所受的折磨。這些歷程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不一樣的,卻都存在於他們的生命之中。忍受不了的,便失去了耐性,以頑強毅力抗爭過的——寶劍鋒從磨礪出。保爾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小時接受中國傳統教育,五歲唱著黃繼光,王二小跳皮繩,七歲了解了中國紅軍精神。現在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沒想到,外國也有紅軍。讀起來親切而又感人。一樣的共產主義,一樣的馬思克思想,正義的旗幟打動了多少中國人的心。

初讀到保爾時,覺得他像個“正直的小混混”。遇到維克多一樣的惡人,一不稱心便動用武力解決問題,與“君子動口不動手”,一點也不相符。

但當他被朱赫來拉入共產黨後,我所看到的又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有責任心的小領導人。

他堅強,受傷負險不叫苦。他認真,起早貪黑不休假。他善良,孝順兄母寬待人。無論是風霜,雨雪,烈日,塵暴,沒有什麼可擊垮他!無論是傷寒,肺炎,流彈,重病,沒有什麼可以擊垮他!

鋼鐵的煅造需要意志力。保爾堅信著他的信仰。與女友分道揚鑣,為工作奉獻了青春,在病床上寫小說,鞠躬盡瘁……

我想,保爾內心是滿足的。——滿足於為人類的解放而奮鬥。——滿足於他煅造了鋼鐵一樣的精神,鋼鐵一樣的意志!

【篇二】

第一次聽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我以為它是一本告訴我怎么煉鋼的科學書籍,逗得家人哈哈大笑。當我在家人陪伴解讀下,第一次認識了保爾·柯察金這位英雄,我才知道原來這是一個英雄的故事。

少年時的保爾·柯察金認識了布爾什維克(共產黨)水兵朱赫來,在朱赫來影響和引導下,他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戰場上他英勇殺敵,出生入死,多次負傷。最嚴重的一次就是被彈片擊中頭部卻死裡逃生。後來,戰爭的創傷讓他疾病纏身,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右腿殘廢,脊椎骨的暗傷也越來越嚴重,最終癱瘓了。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沮喪,他拿起了筆,踏上了新的生活征程。

書中主人公一生命運雖然非常坎坷,然而他有著堅定的信念和堅韌的毅力,面對困難堅忍不拔、頑強拼搏、從不放棄,成為了一名英雄,一名生活的強者。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從小生活舒適,倍受呵護。剛剛步入學校開始學習生活時,常常會被困難嚇倒,缺少一份堅持和堅強。和保爾的苦難相比,我在學習中的種種困難沒什麼大不了的。只要我多一點勇氣,多一點毅力,就能成為戰勝困難的強者。

堅定的信念和堅韌的毅力是通向成功的鑰匙,英雄保爾·柯察金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學習。

勵志世界名著讀後感
世界名著讀後感(8) | 返回目錄

範文一

這是一個以兩百多年前的兩個偉大的城市為背景的故事。濃霧瀰漫,車燈搖曳不定的倫敦,絕望、頹廢的巴黎的最底層。

對於當時那場發生在巴黎的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太多人花了太多的筆墨去描述它。這對法國來說是一場具有重大意義的轉變,甚至對於歐洲,對於整個世界來說也是如此。作者狄更斯,是英國最傑出的現實主義批判作家之一。雖然他沒有親眼目睹,卻依靠自己豐富的想像力看到的當時的景象。

《雙城記》被譽為描寫法國大革命的最傑出的代表作,我想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它的與眾不同。和其他的作品,比如卡萊爾的《法國大革命》不同,狄更斯更注重的是底層人民的喜怒哀樂。儘管在那個時代,這些小人物本身並不能引起世界的關注。但是作者敏銳的捕捉到這些小人物和大革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可以說法國大革命本身就是有小人物們的力量所引發的。

在這部作品裡,我看到了很多很多不同的人。正直善良卻慘遭迫害的馬奈特醫生,美麗溫柔的露西,優雅高尚的查爾斯,忠厚老實的洛瑞,外表冷漠、內心熱情,放蕩不羈而又無私崇高的西德尼,扭曲了人性的德發奇太太,豪爽忠誠的普洛士小姐,殘忍陰險的埃佛瑞蒙兄弟複雜的仇恨糾纏不清,殘忍的復仇製造了更多仇恨,愛在地獄的邊緣再生,卻是以生命為代價。這錯綜複雜的一幕幕,活生生的展現在面前,仿佛重現了那個失去理智的時代。

作為一個優秀的作家,在狄更斯的作品裡,語言的精彩是必不可少的。各種修辭手法,比喻、誇張、對比、幽默、嘲諷,被運用自如,而作品的藝術性也被送上巔峰。於是,克倫徹先生只得再聽檢察長先生怎樣把史蒂夫先生套在陪審團先生們身上的緊身衣又一件件脫下來,翻個底朝天;最後法官大人站了起來,把那件緊身衣里里外外搗騰了一遍,看得出來,他想為犯人裁剪壽衣。諸如此類精彩的段落,作品裡比比皆是。於是,作者想要表達的每一個中心,都被體現得淋漓盡致了。我相信這對我們平時的學習,必定是大有幫助的。

有人說,《雙城記》是描寫了兩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故事,我卻覺得,這樣說的人必定沒有了解作者真正想表達的意圖。如果只是表達了這個,任何一部作品都可以達到露西和查爾斯的水準,那么《雙城記》的優勢怎么體現出來呢?在我看來,德發奇一家和法國貴族的仇恨也好,露西、查爾斯和西德尼的感情問題也好,都是為了體現一個共同的主題而設的。這個主題就是剖析這場大革命與民眾之間的關係,看到底是什麼引發了這場革命,到底這場血雨腥風給人們帶來了什麼。我想這才是作者想要表達的重心所在。

範文二

《項鍊》這篇文章出於《莫泊桑短篇小說精選》,它是由法國著名作家莫泊桑撰寫的。作者出生於諾曼第地區濱海地區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因為從小受到富有母親浪漫氣質的母親的影響,使他無法忍受貴族學校的氣氛,轉致一所公立學校讀書。莫泊桑的文章都充滿了悲觀色彩,這與他的健康狀況和歷史背景有著密切的關係。

本文講述的是羅塞瓦德夫人虛榮心十足,她為了在一次宴會上出風頭,特意從女友那裡借來一根金剛石項鍊。當她戴著項鍊在宴會上出現的時候,引起了全場人的讚嘆與奉承,她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不幸的是,在回家的路上,這條項鍊丟失了。為了賠償這價值三萬六千法郎的金項鍊,她負了重債。之後,她事整整十年節衣縮食才還清了債務。而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這時對方告訴她丟失的項鍊是假的。羅塞瓦德夫人通過打腫臉充胖子的方式來顯示自我,面子觀念的驅動,使她吃盡了苦頭。

喔,可憐的羅瓦塞爾夫婦!命運真會捉弄人。那是我看完文章後的第一。當再次回味起那篇文章時,我不禁回想:如果他們不為了虛榮,會耗費如此大的代價嗎?虛榮心,一個可怕但無形的惡魔,是為了取得榮譽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現出來的一種不正常的社會情感,是爭名逐利的一種不良品質。虛榮會使坦誠的人走向虛偽。虛榮心強的人常常表現為一種自誇炫耀的行為,通過吹牛、隱匿等欺騙手段來表現自已。虛榮心強的人,常常有嫉妒衝動,看到別人的能力比自己強,地位比自己高,命運比自己好,外表比自己美,就感到不舒服、不痛快。甚至排斥、挖苦、打擊、疏遠、為難比自自強的人,有意或無意地做出損害這些人的事情來。還有,虛榮心強的人,特別喜歡聽奉承的話、恭維的話,最不能接受的是他人當眾頂撞或當面提意見,最不能容忍的是揭他的老底。因此,與他結交的可能是一些溜須拍馬的小人。

法國哲學家柏格森說過:虛榮心很難說是一種惡行,然而一切惡行都圍繞虛榮心而生,都不過是滿足虛榮心的手段。虛假的榮譽是一個轉瞬即破的肥皂泡,我們不應該追求這種並不屬於自已的虛假的東西;而要腳踏實地地去乾一番事業,通過奮鬥,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榮譽來。

平凡的世界名著讀後感
世界名著讀後感(9) | 返回目錄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們每一個人,對於這個浩緲的世界來說,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這個世界也是平凡的,悲與歡、生與死、窮與富、世事的變更,於歷史的長河來說,無非是些平凡事。對於平凡,我素來都是這樣認為的,直到讀了一本書——《平凡的世界》,這才恍然大悟。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長篇,全景式地描寫了中國現代城鄉生活,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平等人位代表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來令人盪氣迴腸。

我很喜歡路遙的出發點——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這只是黃土高原上幾千幾萬座村落中的一座。從小處著眼,作者刻畫出一個個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襯托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反映人們的思想,給人以親近,給人以啟迪。但路遙卻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說孫少平,我認為孫少平這個人物是全篇文字的主線,通過他的成長和成熟的經歷,展現給大家面前的是那個時代整整一代人對生活的憧憬與無奈。他受過了高中教育,他經過自學達到可與大學生進行思想探討的程度。作者賦予了這個人物各種優良的品質,包括並不好高騖遠。貧窮曾讓許多有理想的人們意志消亡,可在逆境中人們的自卑與懦弱我們沒有理由去嘲笑它,相反我們要用另外一種眼光去學會欣賞。那種戰勝自我,重塑信心的渴望中所表現出自卑里的堅強讓我敬畏,因為那也是一種精神。戰勝困難,擺脫束縛,讓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如何的體會生活中間的親情、友情、愛情,學會生活,懂得珍惜,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也是一種警醒。在路遙的世界中出現的都是平凡的人物,正是在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寫著人性中的善與美,醜與惡。在他的世界裡,人的最大的優點就是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這點從孫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體現。他認識到了平凡,也選擇了平凡。

當我費力地打開第一頁的時候,就被一個雨雪描寫的場面給吸引住了:“…系蒙蒙的雨絲夾著一星半點雪花,正紛紛玲玲的飄灑著…”我喜歡景物描寫,給人美的享受,這可能是這本書給我的第一感受,春天到夏天,夏天到秋天,秋天到冬天,冬天又到春天,過度的非常自然,跨越了近XX年的季節變化,相同的季節不同的手法描寫,讓我大覽宏圖。

最讓我賞識的是,從這些平凡人的故事中,作者給我們引發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我們怎么去生活,和我們對生活的態度和思考,書中多次提到對人生的贛台,這可能是這本書的深邃所在,也是這本書的精華。

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人帶來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說過:痛苦難道會是白受的嗎?它應該使我們偉大!什麼是平凡?那種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於平庸,生活上安於現狀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

這是一個喧囂浮躁、道德危機的時代,每一個還擁有夢想並在追夢的人們都該再重溫《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儘管命運是那樣的不公,儘管社會有那么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夠不屈不撓、艱苦奮鬥、勇往直前終能獲得最後的成功。每一個正在虛度生命的人們都該讀《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珍惜。

其中穿插兩個字交錯複雜的愛情故事。

孫少平是幸福的,因為有田曉霞的出現。即使他們最終不能到一起,他們都是幸福的。這也是孫少平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一點,他遇到了田曉霞。然而,現實生活中能有多少人能找到自己的真愛呢?對於很多人來說,孫少平的愛情是讓人羨慕的。

少安是平凡世界裡面寫的最成功的人物,我是這么認為的。真的是把人物形象刻畫到了極致。我甚至感覺少安就是身邊的某一位人。他小時候因為無錢讀書而退學,他與潤葉的愛情是那么的讓人惋惜。是的,沒有浪漫。少安,他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這個家。對於家他沒有一點點的自私。為了家裡能夠維持下去,他放棄了潤葉。儘管書中說他對潤葉是一種兄妹之情,但是我們不會忘記他接到潤葉給他告白信時他的那種喜悅,甚至抓狂。潤葉這么好的人,少安沒有理由不喜歡。只是我們的少安責任心太強,他在潛意識李認為自己給不了愛人幸福,因此他不敢去談愛情。他只有婚姻,沒有愛情。他的老婆必須是能夠與他一起撐起這個家的。再說到少安的事業,可以這么說,少安是一個很精明很勤勞並且思想很先進的人。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能夠發家致富並不超出我們的意料,他的經歷卻是幾經坎坷,幾度起伏。多么的現實啊,付出才會收穫。有得當然有失,事業上如日中天時他的妻子卻病入膏肓。這又是平凡的世界一大絕筆。

《平凡的世界》對我的影響也許我現在還無法預測,有一點時肯定的,它給予我一種來自靈魂的震撼。它改變了青春時期的我。我的思想,我的行為,我的態度。真的事無法言語,只記得那段時間自己好像很麻木,就像回到了那個時代,內心充滿著各種幻想。我開始變得多愁善感了,我感覺世界事多么的美好。

生活沒有如果,他們的命運告訴了我們。我們每個人的命運都受制於這個時代。我們不能完完全全的決定著自己的命運,我們要做的是怎樣讓我們更幸福。有遠大的理想很好,想平凡的生活也好,這只是我們追求幸福的一種途徑。

相關內容
世界名著讀後感1000字
2019世界名著讀後感1500字
關於世界名著讀後感1500字
世界名著讀後感800字
世界名著讀後感900字: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世界名著《飄》讀後感
勵志世界名著的讀後感
2016世界名著讀後感
2017世界名著的讀後感1500字
世界名著讀後感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