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加西亞的信》讀後感範文

《致加西亞的信》只不過是作者在茶餘飯後與家人的閒談中獲得啟發,寫出的一篇短文,用來填補雜誌的“天窗”,故事講述的僅僅是羅文中尉完成了總統派給伯的任務一送信而已。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致加西亞的信》讀後感範文5篇,歡迎借鑑參考。

《致加西亞的信》讀後感範文5篇(一)

這是一本短小精悍,卻帶給人深深思索的書籍,請允許我首先來回顧一下這本書的內容:美西戰爭期間,美國總統急需求得在古巴叢林中反抗西班牙的起義軍首領加西亞的合作。然而,沒有人確切地明白加西亞到底在哪裡。有人對總統說:"或許一個名叫羅文的人有辦法找到加西亞,也只有他才找得到。"於是,總統把羅文中尉找來,果斷決定讓羅文去送信。羅文面對一無所知的境況,什麼也沒有說就出發了。而後,他用了3個星期的時間,走過了一段充滿艱難險阻、失敗與死亡氣息的艱苦歷程,終於,成功將信件送到了加西亞的手中。

局面艱難,羅文為什麼會送信成功呢?那么我們一起來從這個真實故事中來找一下,羅文身上的“特別”之處,看看是否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執行力——不推脫、有擔當、反應迅速。這是我對羅文的第一印象。一個命令、一封信,聽在耳中、執於掌內。這一刻,便已是羅文執行任務的開端。面對沒有任何提示與幫助的命令,他沒有提出疑問、接受時更沒有絲毫的遲緩。而後他便開始了自己的征程。我相信他的心中是有信念的:不問前路,答案自在路上。

忠誠——凡是讀過這個故事的人,肯定會與我有同樣的感覺。羅文無疑是忠誠的,從他不質疑開始,到他命懸一線之時也未曾放棄,都在訴說著他的忠誠。

執著——他的執著精神,是令我最感動的。因為在當代社會,這真是太難找到的品質了。“堅貞不屈的執著,這一點使得他忠於信仰,敏於行動,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使命中”。他執著於自己的使命,不會考慮其他無用的東西。

踏實勤奮——這個品質使他總是能在不知前路之時、危機四伏之時、遭遇誤解之時,找到解決的辦法。他不浮躁、不退縮、不畏懼。踏實勤勞已烙印在他的靈魂,羅文處處都透露出了這迷人的品格。

好了,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執行力、忠誠、執著、踏實勤奮,這就是羅文身上的特別之處。沒有執行力,羅文根本無法踏上征途;沒有絕對的忠誠,遇到險阻時的羅文無法跨越障礙;讀後感·沒有執著的精神,羅文不會堅持到最後;若不是踏實勤奮,羅文又怎么能身體力行的支撐起他的種種優良品質?是的,就是這些品質搭建的橋樑,令羅文完成了如此艱巨的任務。

反觀我們自己,我們身在職場上,分配的工作我們能第一時間堅決開展嗎?我們面對單位給我們的工作機會,內心是否是感恩的?我們對一電成不變的工作能堅持品質嗎?我們對本質的工作能踏實完成嗎?我們對分配的自認為無關的工作能無怨言的完美執行嗎?

感謝羅文給了我們啟示,感謝這本暢銷了一百多年經久不衰的人生導讀一樣的書籍,感謝能在願意努力、願意改變的歲月里遇到了這個故事。僅以此讀後感,令自己銘記此刻羅文所帶給我的感悟,並鞭策自己,前行的道路中,如他一般“忠於信仰、敏於行動”!

《致加西亞的信》讀後感範文5篇(二)

《致加西亞的信》故事很短很簡單很明了。看完它的簡單介紹後我本以為這本162頁的書裡面應該包含著送信給加西亞將軍時的困境和危險,在歷經各種險境後得到成功,在波瀾起伏起起落落的情節讓我們懂得各種道理。

結果在看完書後發現實在是顛覆預先想好的情景,或者說比較驚訝這本書的布局。主故事:羅文,接受命令,送信,回國受獎。好,故事結束了!細微的看了看,這主故事用了53頁即全本書的三分之一,剩下的都是一些名人對這個故事的評價以及表達出從這個故事中顯露的品質。不過回想起來,物極生反,越簡單就可能越不簡單,生活中很多很簡單的東西也未必做得好。這大概就是這本書需要用三分之二的篇幅來詮釋這個故事的品質的原因吧。

讀完主故事的53頁後,也就是還當我沒看後面別人的評價前,我自己本身在腦海里浮現的就是軍人,執行力以及勇敢。故事雖短但還是會有許多細節讓讀者好好品味。第一,也就是最開端最令我佩服的地方,簡短的說就是政府告訴羅文這個私密的送信任務,他可能會死而且國家不會有所幫助畢竟有關情報。羅文當下立刻答應並產生了一股軍人的榮譽感。第二,簡短的說就是身為情報員潛入敵軍的勇氣,要知道被發現是會沒命的。中途被兩個西班牙的臥底發現果斷解決!這些細節沒寫得天花亂墜,甚至只是一段話,一行字。但字裡行間我們能感受到一股強烈的品質,是的,就如軍人一樣,不需要形象生動的描繪。

打後的篇幅是一些名人對羅文的思考,證明了我的語文水平還是有的,不過還能對這個故事的品質有所補充。第一:執行力。要知道羅文接到任務沒有過多的亂七八糟的詢問,他只有服從,執行,忠誠地執行。在這種品質還衍生出責任,自己的責任,國家的責任,對責任的穩紮穩打,對責任的穩抗在肩。第二:勇敢與智慧。光有思想意念遠遠不夠,還需要方法。故事中羅文對目的的清晰,對行動的果斷,對機會的把握,對自身的自信,這都是讓羅文在艱巨任務中成功的必要因素。這裡慚愧自己還是沒有從故事中看出這些因素。

那么回到現代。作為一個大學生,的確能從羅文學到挺多。現代大學生被無數人所詬病,存在即有理由,拖延症,眼高手低,高分低能等等各種詞兒在大學生中出現。那么,我們能不能學習下羅文的執行力呢?能不能學習下羅文的行動智慧呢?空談夢想,缺少行動,沒有目標,沒有計畫,那么就能從羅文中展現出來的品質去杜絕。落實到我而言,一個工科理科生,更需要實實在在的動手能力執行能力。讀後感·保持對自己的驅動力,要做的立馬去做規划去做,那么“加西亞的信”,我們也能送出。

那在最近,我成為敏視的實習生,作為公司的一員,我必須了解到自己的責任義務,做到羅文的忠誠和服從。被數次問到我的心態,我清晰地表達出嚮往積極進取的生活,嚮往一步步前進的步伐。那么更應該學習羅文的自信與方法,勇敢邁出步伐。從事軟體工程師的職業,本心而論是興趣使然,那么抓緊這個絕好的機會,培養興趣,培養能力。在參觀完公司產品整套流程後,更是發現產品每一步都至關重要,本著責任,本著榮譽,本著集體,要讓自己變得優秀,期望自己的“那一步”能夠順利,能夠優秀,能夠出色而大方光彩。

最後,明確了自己態度,融入集體,用功使之有形,用心使之無形。我也去送“加西亞的信”吧,相信一句話:真的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致加西亞的信》讀後感範文5篇(三)

一些書短到令人吃驚的程度,而它所發揮的作用卻並不小。美國作家阿爾伯特·哈伯雷的《致加西亞的信》,就是這樣一本書。

什麼東西使這本書充滿了魅力呢一看之下,情節簡單到了極點:19世紀美西戰爭中,美方有一封具有戰略意義的書信,急需送到古巴盟軍將領加西亞的手中,可是加西亞正在叢林作戰,沒人知道他在什麼地方。此時,挺身而出的一名軍人——羅文,不講任何條件,歷盡艱險,徒步三周后,走過危機四伏的國家,把那封信交給了加西亞。

羅文正是通過他不畏艱險的敬業精神,完成了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任務,也正像許多公司的那些孜孜不倦,埋頭苦幹的領導人和員工一樣,他們的敬業精神有力地推動了公司事業的進步。企業需要能“將信送給加西亞”的人,那些積極主動,堅忍不拔,積極和堅決完成任務的人,那些值得信賴,具有崇高使命感,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並不一定要像羅文一樣具備軍事知識,但一定要具備羅文一樣的道德品質,這些道德品質正是國家,企業和一個人事業成功的有力支柱。羅文般的敬業精神應該作為我們每個人自身的敬業標準,對於工作任務不計得失,不怕困難,忠於職守,愛崗敬業,積極採取行動,全心全意地工作,高效地完成任務。

我想這本書之所以能暢銷不衰,風靡世界,正是它倡導了這種理念:對工作的忠誠與信念。現在有這樣一個普遍的現象,很多人對於自己目前的工作都不滿意,所謂的“這山望著那山高”,總覺得別人的工作比自己好,而等自己真的失去目前的工作時,才發覺自己原先的工作有多好。我想每一個職業都有它自身的優缺點,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別,而且一份付出一份收穫,收穫總是和付出成正比的,我為什麼說“收穫”而沒用“收入”因為“收入”僅僅是“收穫”當中的一部分,正如書中所說:“不要為薪水而工作,因為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種報償方式,雖然是最直接的一種,但也是最短視的……面對微薄的薪水,你應當懂得,僱主支付給你的工作報酬固然是金錢,但你在工作中給予自己的報酬,乃是珍貴的經驗,良好的訓練,才能的表現和品格的建立。這些東西與金錢相比,其價值要高出千萬倍。”這段話對我的心靈有很大的觸動,在當今這個快餐時代,人們越來越急功近利,而忽視了一份工作對於人內在品質和素養的深遠影響。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書中還提到了一種觀點:“每天多做一點”。現在很多人工作時往往是抱著應付的態度,即把老闆或領導規定必須做的事情做完就行了。這樣的話,只會使自己永遠處在被動的局面,換句話說,這樣無法為自己贏得更多的機會。書中給出了這樣一個例子,艾倫在一個周六的下午放棄了自己喜歡的球賽,多做了點事情,結果不僅為自己增加了1000美元的現金收入,而且為自己帶來了一個比以前更重要,收入更高的職務。艾倫並不是速記員,他也沒有義務留下來幫那個律師做速記,可他還是留下來幫了律師的忙。他能這么做,反映出他具有助人為樂的內在品質,正是這種良好的品質,使他獲得了現金收入和更好的職務。每天多做一點,並不會占用自己太多的時間,卻可以讓自己贏得更多的機會,何樂而不為

當然羅文的優秀是不言而喻的,而麥金萊的舉重若輕,華格納的知人善任,格瓦西奧,里奧等人的團結協作以及雙方的共同價值目標,也同樣給我們以深刻的啟迪,這些優秀的品質和精神都是一個企業,一個領導,一個員工必不可少的。

讀過一本好書,精神得到了一次升華,願我們將《把信送給加西亞》所體現的精神落實到我們的本職工作中,原則做事,本色做人。

《致加西亞的信》讀後感範文5篇(四)

人們說這是一本"名著",但是在今天我才有幸見到並拜讀。這本只能用"小冊子"來形容的書,被賦予了相當高的評價:"印數高達40,000,000冊。創造了一個作家的有生之年一本圖書銷售量的歷史記錄。其後的80餘年,該書被翻譯成所有的文字,許多政府、和企業都將此書贈送給士兵和職員,作為培養士兵、職員敬業守則的必讀書。"這樣的評價不得不讓我想起像《誰動了我的乳酪》之類的勵志書,而勵志書,也似乎都很暢銷。

薄薄的一本書,除去內容有些重複的前言和書評,正文只有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當年哈伯德發表的"填補空白"的文章《致加西亞的信》;另一部分是故事主人公羅文自述《我是怎樣把信送給加西亞的》。前者很短,先是簡單的概括了一下羅文的事跡,大概是這樣的:"美西戰爭爆發後,美國迫切需要儘快和古巴起義軍領袖加西亞取得聯繫",而沒有人知道加西亞具體在哪裡。情急之下有人給總統推薦了主人公羅文。羅文二話不說完成了任務。

哈伯德很粗略的概括了羅文的故事,正像他說的那樣"無意詳述",而他想強調的重點是"羅文接過信,並且沒有問‘他在哪裡?’"然後便是對他的讚美:"這樣的人應該為他鑄造一座不朽的青銅雕像".讀到這裡,我不禁想像了一下羅文到底是如何完成這個"不可能任務"的,並且疑惑這樣一個有意思的故事為什麼沒有人把他拍成電影。而哈伯德所看重的,並不是羅文有多么高超的能力,而是他不多問就獨立完成任務的敬業精神。同時,我大概明白了為什麼這本書會這么暢銷,其原因是這本書寄託了眾多領導人對下屬員工的期望。

之後我讀了羅文的自述,出乎我意料的是,他的整個經歷似乎跟我想像的不太一樣。

首先,羅文並沒有機會去問過多的問題,因為長官明確的說了"你不要再請求任何指示".而作為一名軍人,服從就是他們的使命。而沒有問題的服從,也建立在長官的簡短有效明確的命令。至此我覺得在以外的企業或者其他單位推崇這種絕對的服從並不見得合適。第一是因為需要用準確的服從來保證軍事行動的成功,而企業等社會機構需要的是各抒己見的群體智慧;第二,的命令常常簡單明了,服從起來也較為簡單;而企業等社會機構的決策或者執行需要建立在溝通與協調之上,這樣才能保證行動的合理性,而缺乏溝通的服從,往往會由於領導人的單一意見或者執行人的誤解而使得該行動的效果非常不好。簡單的說,企業需要的是服從命令的機器還是能出謀劃策的"人"?是需要下屬準確的執行命令,還是幫助上司改進決策?就算我們可以做羅文,又有哪位領導可以像文中的總統那樣,把一件萬分重要的事情在不允許對方問問題並獨立完成的前提下,交給下屬,並且如此的信任他而不插手?

其次,羅文真的是自己一個人把任務完成的嗎?我們可以看到羅文的行動已經被非常周密的安排好了。所到之處,嚮導、交通、隨從、保鏢、廚師、熱情的居民都已經恭候多時。回頭想想,在羅文接受任務的時候,雖然不知道加西亞的具體地點,但是已經被告知了在"古巴東部的某個地方".一個大致的地點,再加上後面的周密安排,相信對於任何一名訓練有素的軍人來說,都並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哈伯德所引申的"獨立"地完成任務,故弄玄虛的"如何徒步穿越這個敵對國家,於三個星期後出現在島嶼的另一端,將信交給加西亞將軍"似乎又是一個故意誤讀。而哈伯德之所以不願意詳述羅文完成任務的經過,看來也並非是因為覺得無需詳述。

第三,羅文的自述很誠實,從中我們看出來,他的任務經歷雖然存在客觀的可能的危險,但是幾乎每次都是有驚無險,偶爾是由於嚮導等隨行人員的冷靜處理,化險為夷。在整篇文章中,他的描述並不驚心動魄,甚至有些蒼白和粗略,有的時候被稱為"流水賬"也不為過。羅文本人也似乎一直是一個記錄事件的"華生"的角色,以及被保護的"唐僧"的角色。不難理解為什麼哈羅德的前文會被人們所喜愛,因為由於哈羅德的誤讀,人們把羅文建立在了自己的想像之上,再加上哈羅德在後半段的"精神傳銷"似的號召語言,以及前後書評的斷章取義和更加誇張的引申,相信不少人會熱血沸騰,尤其是一些企業的老闆,以為他們需要的正是羅文一樣的人,以為他們正是需要給員工們上這樣的一課。羅文成了企業家們想像中的神,就像今天經常被掛在嘴邊的馬雲一樣,什麼話都是馬雲說的,什麼事都是馬雲做得,而那些所謂的"商業經",大多數也只是被用來激勵激勵而已,並沒有多少現實價值加以複製。確實,不難理解這篇用來填補空白的《致加西亞的信》成功了。但是難理解的是,加上那些同樣用來填補空白以出版成書的文章,它依然能有那么大的銷量。這不禁有些讓人懷疑,仔細讀讀那些用來填補空白的"書評",我們會發現,這本書的大銷量,絕大部分來自於"集團購買",先是紐約中心鐵路局,然後俄國鐵道大臣又把它分發給所有的鐵路員工,再之後到俄國士兵和日本的公務員。這些購買一是在銷量上提供了很大的數字,而更重要的是無疑給這本書加上了光環,到後來寫道州長要求政府的每一位員工都讀這本書,已經是在赤裸裸的利用這一點來宣傳了。

然而不管羅文到底是怎樣完成任務的,也不管這本書是不是真的像所說的那樣受人歡迎,它的確是一個值得人們學習的故事。而許多組織願意購買這本書,許多領導願意給員工推薦這本書也並不是因為他們盲目的跟從誇張的宣傳。這表達了他們對員工的一種希望。並沒有企業老闆真的希望自己的員工都變得像士兵一樣只會服從和執行,他們只是希望員工在現在的基礎上多一些敬業精神,多一些獨立自主,多一些盡心盡力。人是需要榜樣的,因此我一直拒絕把羅文的敬業描述成"性命攸關而騎虎難下的行動".我們不需要學習他們所吹捧的不問"愚蠢的問題",但是應該看到可取的地方。裡面有一些話我很贊同,比如"如果要同情的話,也讓我們為那些在努力經營大企業的人留下同情的淚水,他們在下班鈴響之後仍然要加班加點,他們頭上的白髮因為要竭力約束那些漠不關心、沒有能力又敷衍行事、忘恩負義的人而日益增多。"相信正是這樣的一些話,感動了一些身居高位、收入頗豐卻被人們所抨擊的企業家們。而這句話也確實需要我們好好的反思,我們在做工作的時候,到底有沒有為我所服務的集體著想,有沒有為了集體的更高目標而努力。我們不為老闆服務,但是我們也不應該僅僅為了自己的薪水而工作。

我們要學習的,就是羅文身上的使命感。

《致加西亞的信》讀後感範文5篇(五)

在我的書桌上,十多年來一直擺放著一本薄薄的書——《致加西亞的信》,講述的是一個叫羅文的人送信的故事。

在美西戰爭爆發期間,美國需要與西班牙的起義軍聯合起來,所以必須與起義軍的首領加西亞將軍取得聯繫。然而此時的加西亞將軍隱藏在古巴遼闊的崇山峻岭中,沒有人知道確切的地點,想與他取得聯繫幾無可能。情報局長阿瑟向總統推薦了羅文,並說道:“如果有人能找到加西亞將軍,那個人一定就是羅文。” 於是羅文奉命接受了送信的任務,歷經千辛萬苦,衝破重重險阻,終於將信交到了加西亞將軍的手上。

結局當然是美好的,當然,這也不是這個故事的重點。重點是羅文接到這封信後,明知任務異常艱巨,卻並沒有推諉,也沒有詢問“加西亞在哪裡”、“怎么送信”等諸如此類的話,而是很堅定地轉身就踏上了前往古巴的征程,最終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這個故事雖短,但影響卻很深遠,它以一種足以讓人信服的表達方式,傳達了一種“羅文精神”:主動、擔當、責任、敬業……

當今社會,各行各業都需要“羅文”這樣的人,不問緣由,明確目標後堅定的執行,想方設法克服困難,利用各種條件並自我創造條件去達成目標。在我看來,“羅文精神”強調的就是執行力。

在管理學領域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三分戰略,七分執行。可見執行力是何等的重要。計畫訂得再好,如果不去具體有效的執行,最終的結果要不與目標相去甚遠,要不根本就無法實現。

那么如何提高個人的執行力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把握。

一、加強學習,轉變觀念。中國有句俗語:“活到老,學到老。”知識無止境,我們不能固步自封,要主動學習,接受新知識、新思維、新方法,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彌補自身的不足,不斷提升自身能力,才能與時俱進。

二、肩負責任,勇於擔當。二戰時間,美國總統杜魯門的辦公室門上貼著這樣的一個標語:Bukets stop here,其意為麻煩到此為止,彰顯的就是一種擔當和責任的態度。在日常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而對待這些問題又會有兩種選擇,一是不怕問題,主動亮劍,迎難而上。另一種則是一味迴避,不思進取,強調困難。很顯然,這兩種態度會導致兩個截然不同的結果。我們經常聽到“打造狼性團隊”的口號,如果一個人都不敢去擔當,又如何談狼性?

三、制定計畫,先謀後動。古人早有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可見計畫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當然,計畫一定要務實,具有可行性,不可過於“高瞻遠矚”而脫離實際。每一步需要做什麼、可以做什麼都要考慮清楚,穩紮穩打,步步為營,這樣才能有效的完成預定目標。

四、堅定信念,交流溝通。做事情只有三分鐘熱度是不行的,遇到一點困難便想著打退堂鼓,那是不可取的。困難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對。我們必須要堅定信念並持之以恆,要有一種“兵來將擋,水來土淹”的氣勢,積極、主動,不達目的絕不罷休。除此之外,良好的溝通也是必不可少的,無論是前期制定計畫還是在執行過程中,溝通始終是常態,多與領導、同事溝通交流,充分聽取他們的意見,往往能讓你獲益匪淺。

五、利用條件,事半功倍。個人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對此我們也要有清醒的認識,切莫狂妄自大。遇到自己不能單獨解決的問題,不妨虛心一點進行“場外求助”,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羅文能將信安全的送給加西亞將軍,同樣也是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

執行力強的人在哪裡都會受到歡迎,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正如當初那位情報局長在推薦羅文時的那么高度肯定:“如果有人能找到加西亞將軍,那個人一定就是羅文。”習近平總書記也在報告中明確指出:“年輕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們在立志中要有決心,實幹中要有擔當,務實中要有創新,提升綜合執行能力,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貢獻。

屬於你的舞台,終究會是你的舞台。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