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會受冷落 網申成流行

傳統趕大集式的招聘會,由於效率不高出現冷場;而那些特色鮮明的招聘會,新興的網路招聘等,正逐漸受到求職者青睞——

在最近一二個月時間內,各地舉辦的綜合招聘會、行業專場招聘會、校園招聘會等現場,均出現了這樣一種現象:有些招聘會依舊人山人海、門庭若市,而有些招聘會卻遭遇到冷冷清清、門可羅雀的尷尬。

現場招聘會作為一種面對面、最直接的招聘方式,長期以來都是企業招聘和求職者求職的一條重要途徑。現在招聘會出現冷熱不均的現象,直接反映了求職者對參加招聘會的理性選擇,同時也折射出招聘形式正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

有特點人山人海

11月19日,在北京市大學生就業之家舉行的應屆畢業生首個研究生專場,開場僅一個小時就已有XX多人入場。出於多方面考慮,活動舉辦方不得不控制入場人數,後來的研究生只好在場外排隊等待入場。而場內則是人頭攢動,大多數招聘台前都排起長隊,等待遞交簡歷

來自北京理工大學的研究生小李對說,這次招聘會是面向應屆畢業的研究生,針對性比較強,提供的崗位層次較高,儘管起了個大早從學校過來,還是排了二十多分鐘隊才進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張同學說,去年的就業形勢不太好,都說今年經濟回暖了,就業形勢可能會有所好轉。而這種招聘會上企業相對集中,能對就業形勢了解得全面一些,所以來參加,至少能感受一下氛圍,提醒自己認真對待求職。

12月2日在廣州大學城中山大學校區舉行的廣東省高校本科生專場招聘會上,學生進場達到2.8萬人次,排隊最長時超過一公里。不少學生排隊三四個小時才拿到臨時門票。華南農業大學的小李經過三次排隊,歷經4個小時後,才最終獲得面試資格。

不對路冷冷清清

當然,招聘會也有遇冷的場面,特別是那些缺乏明顯特色的招聘會。10月10日,XX年秋季首屆大型綜合人才招聘會在北京國展老館舉辦,這是一場綜合性人才招聘會。雖然企業求才心切,但是求職者卻似乎並沒有以往那么熱情,在門口等候的求職者稀稀疏疏,與以往大型招聘會上人山人海、隊伍排出幾百米的壯觀場面形成鮮明對比。

11月18日,北京畢業生就業市場舉行的一場面向XX年未就業高校畢業生以及期滿卸任的大學生“村官”等的招聘會也是門可羅雀。上午10時多,招聘場內還是冷冷清清,只是零零散散地有幾個人進場。了解到,在XX屆大學生雙選會、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周等招聘會現場也出現了遇冷的情況。

對此,有關組織者表示,現在舉辦的招聘會一般都會提前在網上公布招聘單位和崗位信息,求職者之前可以在網站上查看參展單位的信息,如果參展單位與自己求職意願不符,就不會到現場。

冷熱不均原因何在

教育部最新數據顯示,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630餘萬人,加上往屆未實現就業的,就業形勢仍不容樂觀。為了促進就業,各地政府、人才市場、就業指導中心等紛紛組織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招聘會,而出現有些爆棚,有些遇冷的現象,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良莠不齊儘是噱頭。現在有很多現場招聘會都打著大型綜合招聘會、高端人才招聘會等響亮的旗號,自稱是層次高、規模大、單位多、職位好。可到現場卻發現,這些只不過是主辦方吸引招聘企業和應聘者的噱頭。

中國人民大學的高同學說,聽說國展有大型綜合招聘會,就提前做好了準備,列印幾十份簡歷來到現場,卻發現原來所謂的大型招聘會只不過租用了國展的一個小會場。招聘的企業差不多有四五十家,但大多數都是一些不知名的私營小企業。職位也不怎么樣,大量的是房地產中介公司招業務員,保險公司招推銷員,這些崗位明顯不需要大學畢業生。

招聘效率有待提高。北京師範大學的大四學生小李說,剛找工作那會兒,由於求職心切,一聽說哪有招聘會,便立馬帶上簡歷就去。有的時候一天趕好幾場招聘會。每場都只投出10來份簡歷,面試的總體時間加起來還不到10分鐘,但等待的時間卻耗費了不少,一天下來人都要累趴下了,效果卻不大理想。在綜合招聘會上,往往是幾百家單位和上千名的畢業生擠在一個大廳里,學生專業各不相同,口味更是各異,要在這種大集上找到合適的崗位,真的很難。

“趕集招聘就像大海撈針,求職者太多,所以對每個人都沒深印象,最後常常會只招不聘。”一家綜合型企業的人事負責人表示,“儘管效率不高,但大型招聘會往往是就業形勢的風向標,又能體現一個企業的實力和形象,所以還是要進場‘展示’一下。”

專場校園招聘會受青睞。一般來說,通過學校聯繫進入校園招聘的企業都是實力雄厚的企業,這些公司信譽良好,重視人才培養,並且有完善的儲備人才培養計畫,他們重視應屆畢業生的優勢,並不吝惜成本進行培養。因此,專場校園招聘會受到學生們的青睞。

近日,南京理工大學對XX屆和XX屆的畢業生進行求職調查,結果顯示,在畢業生們看來,和綜合類招聘會相比,校園專場招聘因為針對性強、職位匹配度高而更受歡迎。XX屆80%以上的學生希望通過參加專場校園招聘會,自己直接與單位聯繫進行求職。

網路招聘成為新渠道。相對於去現場招聘會的耗時耗力,招聘網站以信息發布量大、成本低、不受空間時間的限制等優勢,受到越來越多求職者的青睞。

“我每天早上起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幾大招聘網站,看有沒有最新的招聘信息。在這幾大網站,我都註冊了用戶名並製作了電子簡歷,有合適單位的就投。通過這種方式找工作,效果挺好的,接到了好幾次面試通知,我現在也有了就業意向單位。”北京交通大學的研究生小周告訴,“現在網際網路信息十分全面,更新也快,同學們可以方便地查詢到各類企業的招聘信息。”

據了解到,有不少知名企業還通過自己的網站發布招聘信息,專門開闢“招聘英才”或“加入我們”之類的專欄,隨時發布、更新企業的用人需求,應聘者通過點擊這些專欄就可以在網上申請相應的職位。11月17日,在上海財經大學舉行的首場針對XX年應屆高校畢業生的大型外企綜合招聘會上,不少用人單位展台就不再收簡歷,只做宣傳,要求有意應聘崗位的同學登錄其網站的校園招聘板塊,線上報名應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