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祠

牐1
牐牎柏┫囔秈煤未ρ埃拷豕儷峭獍厴森。”好不容易擇了一個時間,才去成都武侯祠訪古。成都武侯祠號稱“三國聖地”,是全國保存最好的紀念三國文化的地方。保存得好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蜀都地偏中原,得天獨厚,且“諸葛大名垂宇宙”和“三國正統”的儒家思想,所有這些,皆不可或缺。
牐60元一張的門票,不能說便宜。門額上書“漢昭烈廟”四大字,一眼就望穿這原不是真正的武侯祠,它是紀念三國蜀漢先主劉備的原廟,只是後來被好事者遷入武侯祠而與劉備“君臣合祀”的。我想,地下有知的劉先主肯定是不樂意的,諸葛亮也未必敢作此想。想想也真是的,明明是劉備原廟,怎么就叫成武侯祠了呢?比較流行的說法就是“門額大書昭烈,官府申序;蜀人皆道武侯,民間重情”,這個“情”也恁大了,以至於人人皆知諸葛而忘劉氏了。

牐2
牐牬有【褪於痢度國演義》,又看過數遍電視連續劇,對於其中之“劉關張、趙馬黃”或“既生瑜,何生亮”、“三顧兩表”、“七擒六出”等等三國故事早就耳熟能詳,特別之於“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或“生子當如孫仲謀”更是崇敬有加,此次“三國聖地”行,喜以蜀漢、武侯重也。進入武侯祠,首當其衝的應該就是“漢昭烈廟”,大門與二門之間,左右均有鐫碑石刻,東側為唐碑,此碑據示雲非常珍貴,號“三絕碑”,系唐名相裴度作“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文,時著名書法家柳公綽(其弟乃柳公權)書,其上刻“鐫字人魯建”,而魯某人名不見經傳(至少我不知道),但肯定當是一著名鐫刻師,而評定正是從文、書、刻整個方面的,所以人稱“三絕碑”。與唐碑相對應的西側,是明碑,那裡有一碑亭,碑身下有一似石龜不是石龜的東西為碑座(後來知道它是“龍生九子”之一的‘霸下’),碑文一時半會兒讀也讀不遠,有些字還認不得,何必讀它?不如另尋它處。“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這裡花草繁榮、綠樹成蔭,初夏時節亦春色映階,然而黃鸝未必是“空好音”的,現在這裡熱鬧至極,有這么多的遊人來謁,已不復杜工部當年。但見祠堂巍然,歷史氛圍厚重,重植的柏樹,亦顯森森。昭烈廟二門匾書“明良千古”四字,明,指明君劉備,良,指良弼武侯,有聯雲“合祖孫父子兄弟君臣輔翼在人綱百代存亡爭正統,歷齊楚幽燕越吳秦蜀艱難留廟祀一堂上下共千秋。”直點君臣合祀的主題。
牐犝蚜業鈧“業紹高光”匾下,人們莫不仰視。待見到劉備塑像,不由心中已自默念: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想當年,孤窮劉皇叔,輾轉寄人於籬下,終究靠著他的知人待士、高祖遺風而“信大義於天下”,直至三分一脈。想當初如許汜之流“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畢竟有其過人之處,有英雄之儀,有英雄之志。昭烈殿兩側是關羽殿和張飛殿,祀關、張二人。關、張皆為蜀漢重要人物,“皆萬人敵”,是史上猛將的代名詞,忠至義絕。尤其是關公,義薄雲天,但從某一角度講,蜀漢之弱小與他“剛愎自用、好大喜功”而破壞諸葛亮“聯吳抗曹”的戰略目標乃至“敗走麥城”失荊州,先主又因之興兵伐吳、遺恨猇亭、使蜀漢大傷元氣有關,然在歷史長河裡,關公卻備受尊崇,稱“武聖”,連其塑像也作帝王裝扮(不過與其它塑像一樣,皆是戲劇舞台形象),令人遐思。張飛殿里,懸“誠貫金石”匾,但見其塑像面目漆黑,豹眼環睜。導遊小姐一句“其實張飛並不是如此黑臉,他的女兒還嫁給劉禪做皇后”引得遊人大笑不已。黑臉固不是也,但其黑正是猛將身份,不過形象罷了。還記得看過成都電視台由著名文化人魏明倫老師主持的《城市行動》節目,嘉賓流沙河先生就說到台灣的余光中先生來訪,由他作陪,其中有徵詢張飛字“益德”還是應為“翼德”一事。張益德見於陳壽《三國志》,而張翼德見於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究竟孰是孰非,並不重要,只是想,古人的字,皆從名來,而“翼”正合於“飛”,怎么陳壽卻作“益德”呢?

※本文作者:半空煙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