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祠


牐犝蚜業釙埃按漢制,置左文右武祭祀廊,塑龐統、蔣琬、費禕、董和董允父子、馬良、鄧芝、秦宓等文臣和趙雲、馬超、黃忠、傅肜傅僉父子、馬忠、姜維、王平等武將像,共28尊,在其他地方少見,塑某一代歷史人物之眾,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導遊小姐語)。導遊小姐精熟於三國史,憑記憶向遊人解說,於是我偶爾詰問“怎不見法正和魏延像”?法正字孝直,棄劉璋而從備,“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為劉備入蜀是立了大功的,後來在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時,先主亦“善其策”,且其死後“為之流涕累日”,而在劉備伐吳敗軍於猇亭後,諸葛亮還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東征)”可見,法正在劉備集團的重要性。史書上並不見其對劉備有二心,只是有人說他是一個“小人”,可能屬實,就過不了歷代儒家政審關。當然,魏延也是如此。《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說魏延長得有“反骨”,早晚要造反,純粹是給諸葛亮抹黑,也對歷史不負責。魏延是劉備愛將,其地位僅在關、張、馬、黃之下,與趙雲平,甚至略高於趙雲,更受劉備重用。雖然由他提出的在史上就很有爭議很有名的“子午谷奇謀”,於今並說不通,或者說還待爭議,諸葛亮當時可用亦不可用,是無妨的,這不是他受到諸葛亮猜忌和遭排擠的理由。真正的理由呢,愚認為,他的性情與關羽暗合!關羽如何?“剛愎自用、好大喜功”!真如此,那可並不是諸葛亮能夠控制得了的,至少頭大!然而,魏延雖無反心,然而,就這樣諸葛亮也不能相容,這才讓他和楊儀兩個牛打死馬,馬打死牛。魏延沒在武侯祠中塑像之列,也是如法正一樣,過不了儒家關。導遊小姐最後就一語模稜兩可的“也許他們不是蜀漢純臣”了結。武將廊塑像中第一的趙雲,一直以來,我都以為他是劉備的“五虎上將”之一,其實不然,史上並無“五虎上將”之說。趙雲並不受劉備重用,原因怕是和易中天教授說的一樣,他與先主“政治路線”不合,何也?易中天教授舉例王夫之《讀通鑑論》,《讀通鑑論》說劉備早年興復漢室之志“乃分荊得益而忘之矣”,又雲“先主之志見矣,乘時以自王而已”,可趙雲是一個有政治理想的將軍,他是偏向於諸葛亮的,認同諸葛亮“北定中原,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這就不免令我等嘆息“一身都是膽”的子龍將軍了。
牐犜諼某嘉浣廊各盡頭,有鑲嵌於壁的諸葛亮前、後《出師表》,系南宋名將岳飛書。導遊講得很精細,據稱“飛過南陽,謁武侯祠,因遇雨,就在祠內寄宿,不得眠,秉燭細讀壁間諸葛亮《出師表》,感他力主抗金而遭掣肘的處境,不覺淚如雨下,乃揮涕書此,以舒胸中抑鬱”。此鐫碑確切引人注目,但見其字型又行又草的,流暢、大氣,如一氣呵成,先工後草,也是他書寫時內心激動的表露。我們依導遊指點,在裡面找尋有多少個“帝”字,若不是將原文熟讀於心的,哪裡辯識得全?“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文於少時在學堂曾經死記硬背過的,如今還有一點印象,但當初全然不知其“出師”北伐可還是不可,僅喜其文言之美罷了,哪裡還想得到如今某人提出的“用魏華歆《止戰疏》代替《出師表》作中學語文教材”的思想高度來?我等愚昧,由此可見。還記得曾經看過有關撰文,說此書不一定是岳飛手跡,但還據前魏明倫老師主持的《城市行動》節目,其中提到余光中說“看那一個‘還’字可知,倒象是岳武穆真跡”。仔細觀察,找到“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還”字,和岳武穆書著名的“還我河山”的“還”字,倒如出一轍,不免信之。至於諸葛亮的《後出師表》,是否為他人偽托,姑不論。


牐3
牐犝嬲意義上的武侯祠,在昭烈殿後面,名靜遠堂。首先一過廳,就看到其匾聯之多!一“武侯祠”匾下,即郭沫若作書的對聯“三顧頻煩天下計,一番晤對古今情”,還有一匾書“萬古雲霄一羽毛”,系徐悲鴻手筆,但不管若何,匾聯大多系杜工部詩中成句集結而成,如“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等等。諸葛亮像在靜遠堂中塑置,而於靜遠堂大門,有一幅對聯曰“攻心聯”,據稱是全國最著名的治世名聯,倒是引我駐足並暗記於心。其聯雲“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作者屬名趙藩,導遊介紹,趙藩乃清兩廣總督岑春煊的老師,此聯作於岑春煊督四川時,為趙對岑的“勸諫”。而攻心者,非攻岑一人之心也,實攻同志治世之心。“攻心聯”也對諸葛作了一定的評說,即指其“寬嚴皆誤”,是耶?非耶?

※本文作者:半空煙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