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肇慶春遊

只是一次維持兩天的社會實踐活動,在此簡短的記錄下沿途的見聞。先由學校出發經廣深高速到達廣州後,再經廣州到達肇慶市。這次肇慶之行主要參觀鼎湖山與七星岩。領略湖山之美放鬆心情。

1

這次抵達廣州僅僅是作為一名匆匆的過客。儘管廣州離深圳很近,只有兩個多小時的車程,可自己已經多年沒來拜訪過。這次又經過了那條通往白雲機場的路,只是換了一個角度,看得更清晰了。還記得當年是六點鐘去趕飛機時經過這裡。天是那么的黑,道路兩旁的店鋪大多沒開,心裡總有些壓抑。因為我不是去旅遊的而是獨自遠赴求學的……廣州向來有股凌人的傲氣。不論是從當地人的言談語氣,舉止,只看那些立交就能體現。單層的立交的高度就已頗高而且層層相疊,甚者更高疊有四層,這是我所沒見過的。廣州還是有那么多的機車開行於道路之上。仍然可見當年沿用的電車痕跡,這都是深圳所不可見的。

2

車開出了城市,沿途便是郊區的風光。房屋幾乎看不見有超過三層的樓房了。道路兩旁種植著成片成片的香蕉林,還有不少的水稻田。其餘的多為零星的菜地,應該是當地農民自給自足的。

儘管在車內體會不了那沿路吹來的風,但我能感受到那種爽朗。心早已飛往車外的田野與自然相擁抱。

3

其實,肇慶的鼎湖山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陌生。因為我爸每年都回到此還原。沿途有什麼風景我一直都沒有去研究,探尋過。只知道那裡有個慶雲寺,埋藏著我父輩一個美麗的夢想,並且很靈驗的實現了。由於每次都來去匆匆,只是以還神為目的,所以參觀過園內的風光。那時看的東西都很表面,只知道隨處都可以買到肇慶的特產“山水豆腐花”以及“裹蒸粽”。這是鼎湖山給我的第一印象。

這次旅行主要以觀光為主。所以與以往的出發點不同,觀點不一,自然收穫也不一樣。聽說鼎湖的水以其淨的特點,能與九寨溝的水相媲美。儘管沒去過九寨溝,但其水還是略有所聞的。七彩的斑斕,絢爛且清澈,與四季配合得美輪美奐。而鼎湖的水則顯出一種深沉,是一種深綠,如一塊無瑕的碧玉,湖水清澈卻映射著極其深刻的綠。若說九寨溝的水似一位是仙子,那另一位便是大佛了。鼎湖山的水就像是一位智者,以冷靜的頭腦思考著世事。於是姜子牙的形象便浮現在我的腦海中了。我們並不敢打擾這位“大仙”。只是靜靜地從他的身旁走過,便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了天地的廣闊。

鼎湖再就以其鼎出名。其中收集著各朝代不同分量的鼎,都是代表當年的佳作,是一具具活生生的里程碑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小龍寶鼎,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鼎之一。

於是,便再次重遊了慶雲寺。裡面的景觀大致沒有變化,只是香火沒有此前來時鼎盛了。或許是因為這裡承載著太多的願望,大仙們都忙著去實現,如今只剩下幾位高僧清閒地打掃著地面。佛教的流入影響著絕大部分的華夏地區。在這幾千年的大智慧面前,作為後輩的我還沒有資格去作過多的評論。只能默默地去瞻仰,走過一尊尊大佛。在清靜中,有種文化正潛移默化的導入你的思想,對你有一種推動。也說不清這股力量套用在了何處,但我感受得到我確實有所變化,也就在大智慧面前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渺小。

一路伴隨著我們的是“飛流澗”流出的小溪。淺淺幾彎清水默默地流淌,悄無聲息,生怕讓人發覺到。一路上,我們都在追溯著這小溪的源頭到底在何方?結果映目的便是一簾瀑布。一路的幽靜,一路的尋覓,換來了一聲聲的咆哮。是山林中聲音震懾著人類靈魂深處真正的“人”。柳宗元不是寫過《小石潭記》嗎?還記得上面有幾句寫道:“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棄之而去。”還真的以為是身臨其境,連境界都那么的吻合,只是多了如此一簾氣勢蓬勃的瀑布。而如果柳宗元當年來的正是此處。他定會“不居而去”的。因為這裡比小石潭更靜,身心是難以承受這種莫大的空虛的。而人往往卻要在此修行,在此尋覓,尋覓那不自知的,真實的自己。當然,今日的游覓有眾多夥伴圍繞,哪兒說得上什麼空虛呀?

※本文作者:易君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