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城市布里斯班


接著我們又訪問了昆士蘭科技大學( QUEENSLAND UNIVERCITY OF TECHNOLOGY,簡稱QUT)和葛利佛大學( GRIFFITH UNIVERCITY ),情況大同小異,但印象卻越來越深刻。國人常常議論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辦學方向,七嘴八舌,熱鬧非凡,但可惜說了半天還是說不到點子上。在澳大利亞人看來,辦學只有二個原則:一個就是孔夫子幾千年前說過的“有教無類”,人人都有享有接受教育的權利;另一個則是貼近社會,服務就業,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需求就是辦學的方向。只有3萬多人的葛利佛大學開課300多門本科和研究生課程,設立專業50多個,文化、藝術、工商、管理、法律、教育、體育、運動、醫療、保健、金融、保險、人類移動、心理學、水產學、信息技術、建築學、工程學、nano技術、生物技術、生態環境學、生物化學、海洋生物、計算機、媒體研究、信息地理和數學等等,稱得上五花八門、包羅萬象。有人擔心師資力量,有人擔心教學設施,擔心並非杞人憂天,但也總不能把擔心作為得過且過的理由。近年來,國內的教育投入日增夜長,教育設施和教育條件日新月異,全社會的重視理應推動教育改革的揚帆遠航,但可惜的是,人們看到的只是一些學校的浮躁之風甚囂塵上,敬業精神卻日漸消沉。我們在葛利佛大學參觀了一個信息地理研究所,教授讓我們自己動手操作。我們當然毫不客氣地點擊“中國”,原本是想憑著我們對國情的了解,量一量研究所的葫蘆里究竟裝有多少藥。先點省,次點市,再點縣,甚至點到一些發達地區的鄉鎮,電腦螢幕上不斷地顯示出一行行數據和一幀幀圖片,不僅有有城市風貌和名勝圖片,還有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地面積,人口多少的數據,甚至上一年(有的縣、鄉是二年前)的主要經濟數字,細緻的程度讓我們嚇了一大跳。科學技術的發展提供了遙感遙測和數據處理等方面的先進技術手段,使古人夢想的“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變為現實,但正如陳毅元帥所說:“電氣化,自動化,總要人,按一下”,更何況那么多繁複紛紜的數據採集又是何等宏大的工程!面對澳大利亞人執著的敬業精神,除了“佩服”,我們還能說什麼?憑著這樣執著奉獻的敬業精神,世上還有多少難事、煩事、尷尬事不能辦好?

澳大利亞的教育、科技體制是與市場經濟接軌的體制。大學擔負著教育和科研的任務,而稱為研究院、技術中心的研究所則主要承擔套用技術開發和推廣的重任。昆士蘭州先進技術中心(QUEENSLAND CENTER FOR ADVANCED TECHNOLIGIES)主要開發精密鑄造的套用技術,而聯邦基礎工業部所屬的食品科技中心( CENTER FOR FOOD TECHNOLOGY )主要從事海產品產後加工、貯存運輸和產後服務。我們還參觀了農業門類的熱帶農業科技中心(CSIRO divISION OF TROPICAL AGRICULTURE),特別感興趣的作物生長室,通過模擬澳大利亞各地的日照、雨量、氣溫、土質等作物生長條件,摸索作物和農業新技術推廣套用的當地化和合理化,確實讓我們大開了眼界。

特別引起我們濃厚興趣的是新技術園區,澳大利亞的新技術園區有點類似國內的高新技術開發區。國內的做法往往是依靠政府的行政推動,政策推動,至少也是政府牽頭、政府協調。而在澳大利亞則是完全的民辦民營。新技術園區往往由大學牽頭,社會投資,實行股份制企業的運行方式。管委會由項目投資的董事組成,但卻由擁有技術的教授負責園區的經營管理,“技術權威”名正言順,而園區的發展更注重遵循經濟規律,依靠科技創新,實現發展壯大。全澳洲有數不清的新技術園區,門類也複雜繁多,多數規模不大,沒有國內開發區的壯觀,但那日新月異、蒸蒸日上的氣勢讓人感受到旺盛的生命力量。

※本文作者:sun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