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是太陽升起的地方

曾經是太陽升起的地方

一 重遊韶山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坐在那輛陳舊的小巴里,想到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老歌。

湖南湘潭來過幾次,沒能去趟韶山,難免留下遺憾。本想選擇涼快點的日子成行,偏偏天公不作美,一片毒日當空。看來在三伏天裡指望涼爽,恐怕也難。於是清晨趕早,尚有一絲涼意可享。就去西站坐上開往韶山的小巴,直奔紅太陽升起的地方。

車說是開往旅遊地,卻不像大城市的旅遊車。空調無力地吹起,像是沒有冷風,感覺坐在悶罐里一般,如在上海這樣的車早就淘汰了。客源不錯,十人座的車,無一空位。車一路開去,還不斷有人上客,最後竟又塞進了十人。本地駕駛員如此無視交通法規,令人詫異。

身後坐著好幾位上海遊客,率先向駕駛員提出抗議。“師傅!你已經嚴重超載,這樣不行喔!很不安全的!”女遊客一口南音的國語在責怪著駕駛員,同行者齊聲附和。駕駛員是個女人,自覺理虧,只當沒有聽見,也不與客人爭辯,依舊我行我素。身後仍是議論紛紛,我能聽懂。“身在他鄉,入鄉隨俗吧!”我說了一句滬語,那幾位同鄉聽了這句話,想來也有點道理,便也不吱聲了。

人多空調不再起作用,把車窗打開,有風吹進來反倒涼爽些。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清晰地在耳畔迴響。家鄉不如上海這是肯定的,硬體軟體都有很大差距。有人問起故鄉在哪兒?會自豪地告訴別人和毛澤東同鄉!現在這情景也著實讓人汗顏,市場經濟下的家鄉,淳樸的鄉風早已不在。除了這裡出了個毛澤東能引以驕傲以外,其他卻無法苟同。

改變卻是硬道理,窮怕了的老百姓總想要改變點什麼。筆直的柏油公路像能看到通往幸福的天路,綠色的原野讓人心曠神怡。四十年後再一次走在這條路上,心有別樣感受。文革期間有幸來過韶山,記憶已模糊,一切像第一次踏上這片紅土地,陌生又似曾相識。

儘管車輛超載速度卻也不慢,道路寬暢,通行無阻,一個時辰已進入韶山市區。

韶山市原來只是縣級行政區,1991年6月才特批成立了縣級市。全市只有11萬人口,是全國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袖珍性城市。

汽車駛過市區只有幾分鐘時間,還沒能細看街景,車已抵達韶山車站。

下了公車,又上韶山的旅遊車。車況比來時的車輛要好許多,售票員兼導遊員,湖南腔的國語使人感到鄉音親切。車一開動,她就沿途就著景色介紹起來。

四十年前,這裡只有毛澤東同志舊居,那間半是草屋半是瓦房的居所在記憶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如今韶山已成為旅遊景點,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偉人故去,留下了許多傳奇的故事,被不斷地放大神化。方丈道人喜歡風水之說無可厚非,原本他們就是唯心主義者。文人學士也大肆蠱惑人心:“此乃風水寶地也!有帝王之兆。”韶山在無比的想像中尤如神聖之山,給毛澤東平添幾分神秘色彩。人的一生會遇上無數個逢九之日,一位成就偉業的領袖在逢九的日子成事也是再自然不過的,領袖喜歡九的數字嗎?不得而知。毛主席逝世是9月9日,然而他卻不知道自己會死。據說病重的毛澤東有個葉落歸根的心愿,回家鄉養病。如有不測,願意葬身故鄉的土地上。如此說來九月九日並不是他老人家選定的吉日,天有不測風雲,那時全國人民在九月九日一天,悲痛欲絕。毛澤東最後的願望未能了卻,成為他老人家一生中最後的遺憾。

第一站是韶山毛澤東紀念堂,堂匾上“韶山毛澤東紀念堂”是毛致用同志所書。韶山沖毛姓居多,而毛致用並非韶山人氏。整個紀念堂園區規模宏大,採用中軸線對稱布局。紀念堂內多為複製的毛澤東生前系列照片,仿真蠟像等,爾等時代的人對他的照片早已熟悉,沒有細看。導遊講解也無新意,只是一些光怪離奇之事卻能吸引人。紀念堂內略顯空曠,反而是賣旅遊紀念品的商店比比皆是,儘管營業員吆喝著卻沒有人去買賣。出售的紀念品多為毛澤東人像,看得出來有點慘澹經營。嚴肅之地,不便調侃。文革期間最多的就是毛主席像章,至今家裡還有上百枚毛主席像章,多為鋁製。難怪周總理有這樣一句話:還我飛機!還我大炮!當年兵工廠把製造飛機的原料都生產毛主席像章了,因此像章在爾等眼裡不是什麼稀罕之物。

※本文作者:咖啡茶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