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是太陽升起的地方



花了45元的門票,並無太大的收穫,心中不免有點遺憾。

站在紀念堂的高坡上遠眺韶山沖,群巒起伏,縱橫交錯。如綠色的海,沒有盡頭。一位巨人倒下了,青山依舊,留下無限遐思。歷史從不會冷落時代的弄潮兒,幾代人都記住了他——毛澤東

回望毛澤東紀念園,心不再是沉重。水塘里一眼荷色,湘蓮隨風搖弋,粉色的芙蓉如仙子般容貌,有的含羞,有的靦腆,有的釋懷,嬌媚無比。站在荷塘邊,留連忘返。

人們在這裡想得到點什麼呢?一批批人來了又去了,在這塊讓人思索的土地上匆匆而過。毛澤東留下的財富,不是他的身影和猜想,也沒有玄妙與神奇,而是他——感性和理性地觀察這個世界的想像。愛人民是領袖所具備的基本素質,所以今天人們還在懷念他。紀念堂是韶山人緬懷故人的地方,但同時也是億萬人民緬懷的地方。導遊的解說詞太單薄了,沒有點到精髓,很不盡人意。

這裡更像是一個廟宇或者是神殿,給我留下了感嘆和遺憾。


二 毛澤東故居

出了紀念園往東走一里路,來到了毛澤東故居。

這裡沒有什麼較大改變,遠遠望去依舊是那么眼熟。和四十年前一樣,莊重而整潔。門前的池塘里漂浮著浮萍,池水靜靜地享受著柳的倒影,時而搖動。這裡比幾十年前喧鬧了,烈日炎炎,居然還有許多參觀者,可見人氣之旺。

想起了紀念園導遊說的話:據說郭沫若來到毛主席舊居,前後一看,連說:“好地方啊!好地方!”隨同者連問為何是好地方?“前有照,後有靠,風水寶地也!”何謂照與靠?故居前池塘如明鏡,古時鏡也謂照,前程似錦(鏡的諧音),照妖辟邪。故居後有小山,俗話說後有靠山,吃喝不愁。雖不信風水之說,但此地確是環境幽雅,青山綠水相擁,極適合居住。

隔水相望,故居如無人打擾,定處在一片寧靜中。

故居半是瓦房半是草屋,使人感覺有點怪怪的。農村多是獨居門戶,少有共一山牆。難道毛家家境無力修建一間整屋嗎?不得而知。過去講成分時,毛澤東的家庭成分是中農,我看應該是富裕中農才是。家有耕地,耕牛,在當時湖南農村來說也算是不錯的家庭。

參觀者絡繹不絕,故居門前有點擠擠嚷嚷。

故居門楣上掛著的牌匾隨著歷史也已更換三次。原先這裡叫“毛澤東故居”,故居乃過去的居所,故也有死去的釋義,所以後改為舊居。毛澤東去世後,又改為故居。

參觀人雖多,秩序井然,大家魚貫而入,肅穆安靜。屋內陳設和過去沒有兩樣,都是一些起碼的生活用品,用現在標準來看,可以用簡陋來形容。邊走邊看,容不得停留腳步,容不得沉思細想。數分鐘已從邊門而出,站在那裡眼神凝視著故居。心中又迴響著熟悉的鏇律,“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就是這間屋子誕生了一位領袖,而且是統治著有十億人民的大國。歷代的統治者都沒有像他那樣管理的有聲有色,令人折服。出身於農民家庭,但他不是農民,是個知識分子。從歷史中感悟到,智者與智者的較量,謀略上乘者勝。毛蔣之爭,潤之確是天才,遠在中正之上。

故居的池塘那邊,不知何時修建一排商店,破壞了恬靜的格局,大殺風景,確是一個敗筆之作。這點蠅頭小利韶山人也要去賺,有失顏面。是想借“前有照,後有靠”的靈氣發財嗎?啞然失笑了。

聽路人說前面的山坡上有毛澤東父母的墳冢,倍感興趣,欣然而去。此去不遠,片刻就到了。

一到墓地,有點出乎自己意料。墳冢極其平常,和普通墓沒有什麼兩樣的地方。要知道這是一代領袖的父母雙親埋葬的地方。墳冢呈外半圓格局,墓牆為石塊壘砌,高約二米。半圓中部是墓碑,碑文是“顯考毛公順生(右)毛母文氏(左) 大 人妤合墓”。墓前燒香磕頭的人很多,甚是奇怪,可能視毛公毛母為菩薩一般。毛順生於1870年10月出生,病逝於1920年1月,享年50歲。文氏生於1867年2月,於1919年病逝,享年52歲。毛澤東青年時就失去父母雙親,想必是萬分悲痛。在墓旁邊,有毛澤東的祭母文,全文386個字。此文記敘母親生育七子,最後只留下毛澤東,毛澤民,毛澤覃三兄弟,兩男兩女先後夭折。文中頌揚了母親的博愛善良,慈祥賢德。從文中能感受到毛澤東痛失母親的悲切之情,字字如泣。

※本文作者:咖啡茶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