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詩意的鄉間

牐牰雜諭海本土網路愛好者來說,一提起不或之年,許多人都熟稔他的形象,削瘦的身姿,長發飄逸,荷鋤赤腳行走于田間,當然除了這些我們更熟悉的還是他的網路詩歌。不或之年在詩歌方面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他十八歲入伍,同年開始詩歌創作,先後在《人民海軍》報、《水兵文藝》、《解放軍報》、《解放軍文藝》、《詩刊》等數十家軍內外刊物發表過作品,二十五歲加入山東省作家協會。2005年接觸網路並發表大量網路詩歌,擔任過《威海部落格論壇》,《威海信息港社區》,《威海熱線論壇》等多家詩歌版版主。大多數作品被威海本地入口網站以及《新浪》,《搜弧》《騰訊》,《網易》,《紅袖》等著名文學論壇加為精華,其中,《我是農民的兒子》等數十篇力作被上述網站分別置頂,反響強烈。現為新浪網文化論壇(新千家詩版)特邀駐壇詩人。他是鄉土詩人又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吃著新鮮的小麥,寫著飄著麥香的詩歌。想要更深層地了解不或之年,必須從解讀他的鄉土詩歌入手。
牐牪換蛑年的詩歌是一種認真對待人生的態度。詩人是站在一個自己設定的高度寫詩,素材是真實的生活,詩意是對生活的感念。他用近乎聖潔的感情和詞語經營著屬於他自己的鄉村詩歌,他的詩歌和時下千姿百態的網路詩歌相比,沒有作秀的成分更沒有譁眾取寵的成分,讀起來若空谷幽蘭一般透著一股帶有泥土味的清新,他認真對待自己摯愛著的詩歌,沒有半點遊戲的心態。他的詩歌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實實在在的生活,他說“匱乏生活的詩歌是文字泡沫,雖然斑斕,卻不波瀾”,他低調做人低姿態寫詩,寫出一個農民的質樸和感恩,呈現給讀者一幅活生生的農家生活畫卷,一份清貧生活,一份童年追憶,一份親情感動,一份繾綣愛戀,一份成長曆程,一份單純本真,一份人生責任。
牐犇鞘住段沂橋┟竦畝子》里寫到,……/有個春天,母親到山裡幹活去了/我坐在小院裡,眼前守著一筐雛雞/母親的黃昏也是柳筐/我的童心也和雛雞一起長出好看的翅膀/母親扛著钁頭,拐著簍子回家/先數一數雛雞再讓我摸她的乳房……為了爭一條褲子/我和兩個哥哥的三條腿同時伸進一條褲腿里……當我能啃餅子嚼醬菜的時候/父母的糧囤里就多了一隻小老鼠/父親一生都在嘴咬麻繩扎口袋,緊了再緊/父親紮緊了口袋/就紮緊了一個清貧家庭要過的日子/母親彎著腰在野地里揀麥穗/習慣了彎腰的母親有用不盡的力氣……我奶了母親八年奶/我吃了父親八年糧/十六歲那年我開始下地勞動了/學著父親的樣子在禾場上蹲著扎口袋/學著母親的樣子在野地里彎下腰……兩年過後,習慣了上繳公糧的父母/象上繳公糧一樣把我當公糧上繳給了國家……我只渴望以後的日子裡/每一天黃昏里都有娘叫/也能聽到父親在清晨里咳嗽。
牐牎段沂橋┟瘛貳—爹手把手教我農耕授時/娘手把手教給我勤儉持家/在農時里,我學會了彎腰,播種和收穫/在娘的學校里學會清貧,學會把划過的火柴/也扔進灶膛里當柴燒……我的土壤里不長蒿草/我用鋤頭鋤心/我的犁走直線,雖然有過曲折/犁尖卻始終對準向前……我滿足生活,不需要討要柴米/更不乞求憐憫施捨/我的腿/一跪天地二跪父母三跪夫妻/我低頭走路/這是我唯一向牲口學到的知識……我是農民軒轅氏的嫡親/我的祖先,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我不是江山社稷的圖騰,我是一支血脈……抬起我/就是抬起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家庭的/一段命運。在他詩意的眼睛裡,小家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
牐牰斂換蛑年的詩,除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自然閒適之外,同時還滲透著一種強烈的責任感,歌頌鄉土鄉情的同時鞭撻鄉土的痼疾。詩中對往事的追憶和對歷史的緬懷發人深思,我們在今昔對比中加深了對歷史的了解,更加珍惜今天富足的物質生活,更加珍視埋藏在人性深處的真情。和作者一起隨時間長廊走回童年的生活,那時候物質是匱乏的,以至於糧食都打上了神聖的烙印,深深的嵌進祖輩父輩姊妹兄弟的名字里,甚至生命里。《莊稼舊歌》里的《麥子》、《玉米》、《大豆》、《高粱》、《穀子》就真真切切地表達了這一情感:高粱是我的名字/大哥玉米/妹妹麥子/大豆弟弟……我是五千年/淚的種子/每一滴/都是紅色……麥子不是姐姐/麥子是姐姐的名字/姐姐在麥子熟了的時候/低著頭嫁人/嫁給一棵玉米……穀子是母親的名字/穀子也是母親的月子/熱騰騰的黃土炕/一勺熱騰騰的黃小米粥/餵養黃口小兒/穀子也是姥姥/和婆婆的名字/在我的童年裡/石錘搗響石臼。

※本文作者:怡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