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的魅力──《詩人哲學家》前言

哲學的魅力在於它所尋求的人生智慧的魅力,在於尋求諸葛亮的個性的魅力,最後,如果一位哲學家有足夠的語言技巧的話,還應該加上風格的魅力。敘述某些極為艱深的思想時的文字晦澀也許是難以避免的,我們也瞧不起用美文學的語言掩蓋思想的貧乏,但是,獨特的個性對人生的獨特感受的思考,是應該閃射獨特風格的光華的。我們倒還不太怕那些使人頭痛的哲學巨著這至少說明它們引起了我們緊張思索。最令人厭煩的是那些千篇一律的所謂哲學文章,老是擺弄著同樣幾塊陳舊的概念積木。風格的前提始終是感受和思想的獨創性。真正的哲學家,即使晦澀如康德、黑格爾,他們的著作中也常有清新質樸的警句躍入我們眼帘,令人銘記不忘。更有些哲學家,如蒙田、帕斯卡爾、愛默生、尼采,全然拋開體系,以雋永的格言表達他們哲思。法國哲學家們寓哲理於小說、劇本,德國浪漫派哲人們寓哲理於詩。既然神秘的人生有無數張變幻莫測的面孔,人生的探索才有各不相同的個性那么,何妨讓哲學作品也呈現豐富多彩的形式,百花齊放的風格呢?

也許有人會說:你所談的只是人生哲學,還有其他的哲學呢?好吧,我們樂於把一切與人生根本問題無關的哲學打上括弧,對它們作為哲學的資格存而不論。儘管以哲學為暫時棲身之地的學科都已經或終將從哲學分離出去從而證明哲學終究是對人生的形上學沉思,但是,這裡不是詳細講座這個問題的地方。

也許有人會問:要求哲學具有你說的種種魅力,它豈不成了詩?哲學和詩還有什麼區別?這正是本書所要說明的問題。從源頭上看,哲學和詩本是一體,都孕育於神州的懷抱。神州是原始人類對於人生意義的一幅形象的解。後來,哲學和詩漸漸分離了,但是猶如同卵孿生子一樣,它們在精神氣質上仍然酷似。誠然,有些詩人與哲學無緣,有些哲學家與詩無緣。然而,沒有哲學的眼光和深度,一個詩人只能是吟花詠月、顧影自憐的淺薄文人。沒有詩的激情和靈性,一個哲學家只能是從事邏輯揄的思維機器。大哲學家與大詩人心靈相通,他們受同一種痛苦驅逼,尋求著同一個謎的謎底。莊子、柏拉圖、盧梭、尼采的哲學著作放射著經久不散的詩的光輝,在屈原李白蘇軾、但丁、莎士比亞、歌德的詩篇里迴蕩著千古不衰的哲學喟嘆。

有時候,我們真是難以斷定一位文化巨人的身份。可是,身份與天才何乾,一顆渴望無限的心靈難道還要受狹隘分工的束縛?在西文文化史上,我們可以發現一些極富有詩人氣質的大哲學家,也可以發現一些極富有哲人氣質的大詩人,他們的存在似乎顯示了詩與哲學一體的源遠流長的傳統。在這裡,我們把他們統稱為“詩人哲學家”。這個稱呼與他們用何種形式寫作無關,有些人兼事哲學和文學,有些人僅執一端,但在精神氣質上都是一身而二任的。一位嚴格意義上的“詩人哲學家”應該具備三個條件:第一,把本體詩化或把詩本體化;第二,通過詩的途徑(直覺、體驗、想像、啟示)與本體溝通;第三,作品的個性色彩和詩意風格。當然,對於這些條件,他們相符的程度是很不一致的。

下面開列一個不完全的名單。

古典時期:柏拉圖,柏羅丁,奧古斯丁,但丁,蒙田,帕斯卡樂,莎士比亞,艾卡特,盧梭,伏爾泰,歌德,席勒,赫爾德,費希特,謝林,荷爾德林,諾瓦利斯,威施萊格爾,拜倫,雪萊,柯勒律支,海涅,愛默生。

現當代:叔本化,施蒂納,易卜生,克爾凱郭爾,尼采,陀思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狄爾泰,齊美爾,柏格森,別爾嘉耶夫,舍斯托夫,海德格爾,雅斯貝爾斯,里爾克,蓋奧爾格,瓦雷里,薩特,加繆,馬塞爾,布洛赫,馬丁

布伯,蒂利希望,馬爾庫塞,弗羅姆,馬利旦,伽達默爾,阿多爾諾,烏納穆諾,揚凱列維奇。

在這個名單中,我們選擇了十二位,約請對其生平和思想有相當研究的朋友,合作編寫成這本書。不待說,這些哲學家的觀點是需要加以批判地研究的。編寫本書的目的僅在於從一個側面顯示哲學的魅力,我們無需贊同這些哲學家對人生問題的答案,但是,在哲學關心人生問題、具有個性特點、展現多樣風格等方面,他們或可對我們有所啟發。

※本文作者:周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