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手抄報:處理推廣國語的幾個關係

(一)方言存在和使用發展民族語言與推廣國語的關係

我國政府一再申明,推廣國語並不是要人為地消滅方言。這也是國內外推行標準語的事實所證明了的。方言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它隨著一定的社會條件而產生,也只能隨著社會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正是由於方言的存在,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才產生推行共同語的要求。推廣國語並不排斥方言,而是要幫助人們掌握和使用全國通用的語言。原來只會說方言的人掌握了國語,是語言能力和個人素質的提高、交際手段的增強。在有方言的社會裡,人們自幼的母語習得普遍地得是方言,方言在同鄉人當中,特殊是在方言單一的家庭里使用是很方便的。因此人們往往對方言很有感情,這是很自然的社會心態。但是不應該由此產生方言優越的錯覺,更不應該拒絕學習和使用國語。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語言文字的自由”,是我國的基本語言政策,也是民族政策的重要內容。我國有56個民族,經過調查研究的少數民族語言的在80種左右。我國政府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實行多語制的社會語言規劃。不僅承認漢語文是我國歷史上早已形成的全國通用的語文;同時也承認和尊重各少數民族的語言在本民族居住的地區通用,一些民族的文字在一定的地區通用。《民族區域自治法》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在執行行政職務的時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條例的規定,使用當地通用的一種或幾種語言文字;同時使用幾種通用的語言文字執行職務的,可以以實行區域自治民族的語言文字為主。”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廣泛使用,促進了各民族語言文字的發展,滿足了他們發展政治、經濟、文化的需要,維護了各民族的權益,也促進了這些語言文字的教學。使用本民族語言和文字進行的母語教育,在許多以少數民族學生為主的學校里不斷取得新的進展,特別是在發展學齡兒童的語言能力、早期開發兒童智力等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

由於社會對語言文字套用的實際需要和實行多語制的要求,我國政府一貫提倡各民族,特別是在同一個地區工作的各族幹部,要相互學習彼此的語言文字。漢語是歷史上早已形成的我國各民族之間進行交際的公眾語言。各少數民族在使用和發展自己語言文字的同時,為了支持國家建設和本地區的發展,應該熱情積極地學習漢語文。這也是民族區域自治法里明確規定的。高科技時代已經到來,時代要求我國少數民族地區未來的建設者必須是接受過雙語教育,既精通本民族語文又通曉漢語文的人才。推廣國語,推行漢語拼音方案,給少數民族學習漢語文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各少數民族學習漢語,不必再學方言,可以直接學習全國通用的國語;識漢字可以藉助漢語拼音掌握標準讀音了。各少數民族熱情學習國語,也開拓了推廣國語工作的廣度和深度,是對全國推廣國語工作的促進和支持。

(二)國語的普及和國語水平的提高之間的關係

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國語,使國語成為全國通用的語言,必須首先把工作的重點放在普及方面,使民眾普遍能聽會說國語,基本上滿足一般社會交往的需要。要實現這樣的要求,必須有一批了解方言和國語的對應關係,會說標準的或比較標準的國語,能夠帶動和指導民眾學習國語的骨幹。國語的普及需要在提高指導下進行,同時在普及國語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逐步提高的趨勢。就一個人或一個地區來說情況都是這樣。否則普及的工作必不能鞏固,普及的水準也達不到滿足一般社會交往的需要。推廣國語初期,為了消除思想顧慮、鼓勵人們大膽地說,有的地方提出開口就及格的說法,這是有積極意義的。但是原來只會說方言的人如果不下一番苦工夫,希望只學得三言兩語敢於開口說國語,就以為達到目的了,那也是不符合實際的。“四用語”中的教學語言和宣傳語言應該是水平較高的國語,特別是具有示範作用的語言應該是標準的國語,這也是客觀的需要。我國推廣國語的工作已經開展了30多年,工作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到了積極普及、逐步提高的階段。為了指導提高工作,國家語委有關部門根據國語水平可分三級的構想,初步擬訂了國語水平測試標準。這個標準將在實際測試的實踐中進行檢驗、完善,在適當的時候修訂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