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手抄報:呼籲“語文”一分為二

我此前關於中學語文教學的思考,有一個根本的前提,即認定語文是一門課程,它雖然擔負著語言教育和文學教育的雙重任務,因而為之正名曰“語言文學課”;但沒有從教學理念、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層面加以區分,而是合二為一,混在一起。──這是一個嚴重的失誤!當然,我不是沒有掙扎過,我於1990年由廣西師大出版社出版的《語文教改的第三浪潮》一書,曾設有專章論述“語文是語言文學課”,共分兩節:第一節“人與語言──人在語言中成長”;第二節“人與文學──心在文學中美化”。我意識到語文是由語言和文學兩個部分組合而成的,但由於屈服於長期合二為一的現實情況,對於一分為二的可能性估計過於悲觀甚至絕望,就只是在強調文學教育這一方面做些文章,沒能(更準確地說是“不敢”)朝一分為二的方面去努力。我在這本小冊子裡曾有如下一段引文:“1954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批准的中央語文教學問題委員會給黨中央《關於改進中國小語文教學的報告》中說:‘我國中國小語文教學,歷來都是把語言和文學混在一起教,這樣教學的效果,不論從語言方面看,還是從文學方面看,都遭到了很大的失敗。……這些事實都說明了語文混台教學的結果是語言教育和文學教育兩敗俱傷,都不能得到應有的效果。”引文之後,我接著說:“撇開‘語’‘文’分合這一具體問題不說,這一檔案把‘語文’界定為‘語言文學’確是不言而喻、不容置疑的,也就是說,語文課是進行語言教育和文學教育的語言文學課。”(見該書第34-35頁)我不該把“語”“文”分合輕描淡寫地當作一個“具體問題”,誠然,在當時說明語文課是語言文學課有它一定的意義,而且,只有在此前提下才有所謂“語”“文”的分合問題;但“語”“文”分合決不只是一個所謂“具體問題”。我更不該把“語”“文”分合問題“撇開不說”!作為一個高師院校專門從事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教學與研究的教師,這是一個難以饒恕的歷史性錯誤,愧疚、惶恐、痛悔都無濟於事。亡羊補牢,為時未晚。雖然將屆退休,我還是要本著一個語文教學工作者的良知,鄭重呼籲:語文課應當分為“漢語”“文學”兩門課程。

語文一分為二,這是一個重大的、複雜的、無論在外部或內部牽涉都極為深廣的問題,諸如國家教育政策、課程標準研製、教材編寫、教師培訓、語文聯考等等等等;但我只是把它當作一個學術問題提出來和大家商量,百家爭鳴嘛;而且在這篇短文里,也只能羅列我的一些觀點,有的略作說明而已。

1.語文即語言和文學。上引有關檔案也是以這一認識為常識背景寫出來的,因此未加任何說明,是“理所當然”“本應如此”“人人明白,個個清楚”的口氣,絕想不到它會成為一個問題。關於“語文”的定義,我也走過彎路。為了論證語文屬人文學科而非工具學科,我曾從合二為一的實際出發,根據語文教材都是言語作品、讀寫聽說都是言語活動、語文教學是師生對話等等事實與觀念,將語文課界定為言語課(雖然同時根據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文學把言語的表現力發揮到極致,文學是學習語言的最好範本等道理強調文學教育。)這於理不通。正如李海林先生最近對我說的,語言和文學並不在同一個層面上。文學可以和數學、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等並舉,但語言卻不能,因為除文學外的其他課程的內容也都是而且只能是以語言的形態出現的。如果說語文課是語言課,數學課就不是語言課了嗎?歷史、地理等等等等顯然也都是語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