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手抄報:讓日記為作文教學開源導航

記得葉聖陶先生有一句話說得好:“作文,就是用筆說話。說話,人人都會,可我們一拿起筆來,就啞口無言了,正如‘作文難,難於上青天!”因此,聽到老師布置作文,就有人喊頭就疼。 “我的作文太平常了,沒有一點新意,自己在寫作時覺得無

話可說,就東拼一句,西湊一句,才湊足幾百字。”

這種怕寫作文的現象在國中相當普遍。在2003年秋季開學初,我調查了七年級的兩個班,不喜歡寫作文的占91%。《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水平,成為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近三年來,我把日記作為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基地,在作文教學中指導學生巧借日記積累素材,訓練寫法,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展學生健康的個性,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幾點做法:

一、 廣開“材”源,促進日記內容的豐富多彩。

學生剛開始寫日記,其內容往往比較單一,更多的是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瑣事,時間一長,學生就有畏難情緒:有的記一段流水帳交差,有的抄一段短文應付,有的乾脆把日期改動一下……使寫的日記流於形式。我引導學生跳出這個怪圈,拓寬題材的來源,指導學生有意識地觀察周圍的人和事,並將看到的、聽到的或讀到的連同自己的生活、學習、感受有選擇地寫入日記。如學校教學活動中一堂生動別致的課,一次有意義的綜合實踐活動,一次有趣的辯論,數、理、化習題中一種新奇、獨特的解法,對政治、語文、數學某個問題的說法的態度,家庭生活中的親情和煩惱,對某種社會現象的評價等,都可以納入日記中,使日記真正成為寫作材料的倉庫,這樣日積月累,就能獲得許多親身經歷的材料,寫起作文來就會得心應手了。

材料的積累有時還要藉助一些技術手段。有些同學的景物描寫往往不夠生動,這主要是觀察不夠細緻。這樣,在外出觀察時,讓學生帶好相機,把最珍貴的鏡頭攝下來,寫日記時,面對照片來回憶,就更容易把日記寫生動,這些照片貼在日記本里,成為精彩的插圖。有些學生記敘能力較弱,我就讓他們利用錄音機把事件的經過錄下來,邊聽邊整理,降低了寫作難度。如一位同學利用錄音機將除夕之夜的熱鬧情形錄了下來,寫成了一篇很好的日記。通過錄音機來記錄一些語言材料,確實是一種好辦法。

二、 強調自由真實,培養學生客觀觀察的習慣。

日記就是自由作文,學生真正做到了“我手寫我口,我口說我心”,寫出來的話,真是童心,沒有造作的成分,學生很願意敞開心扉,發揮出他的潛能,而且他們一般不大願意說假話。引導學生學以致用,逐漸養成客觀觀察的習慣。如上《觀察和描寫景物的特點》這堂寫作課時,我要求學生寫一篇觀察仔細、描寫生動的日記代替作文。學生們解除了沉重的作文負擔,觀察得更投入了,寫出了較好的觀察日記。如錢珍同學在日記中這樣寫道:“近幾天校園裡瀰漫著一股股香氣,原來是香樟樹偷偷開花了,花朵很小,一簇一簇的,每一簇又分成五、六小束。小花朵像小姑娘似的,躲在綠葉里不肯出來,只有微風吹過,才探出幾個小腦袋,還吐出縷縷清香呢。”你看她觀察得多仔細啊!

三、 將寫作訓練目標融入日記寫作中,達到潛移默化之效。

1、研究單元教學目標,使日記與單元訓練要求緊密配合。如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多彩四季”,主要是寫景散文《春》、《濟南的冬天》等課文,單元教學要求是細緻觀察。我就要求學生認真觀察所處時令秋的景物特點,寫幾組秋天景物的描寫,如寫秋日、秋風、秋雨、秋花。再配合景物描寫系列寫四時之景。由於這個單元教學中突出細緻觀察,又有春景與冬景相對比,學生的觀察更細緻了。如寫秋天的山與《春》中對比,春山是“朗潤”,“朗”寫出色,“潤”寫出澤,一位學生進行觀察和對比後,寫秋天的山是“枯黃乾燥”的,單元教學要求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