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做對聯的三十六注意

開 場 白


本文是筆者十餘年來從研究對聯知識、主辦義務函授和創作實踐的心得小結,以初學對聯的聯友為對象而命筆的。不過有些行家在未進行系統的自我總結之前,讀一讀將有一得。

著重聲明的是,本文秉著“對聯學基本原理”出發。因為學藝的原則是先嚴而後在嫻熟的基礎上變通,不宜先離開“規範”這個前提。

(一)動機


1、忌無決心、無恆心。對聯是文學,不是“筆墨遊戲”,而是“做學問”,社會功能極廣極大。三日打魚兩天曬網不行,須持之以恆。“持之以恆”並非要放棄或削弱本職工作(指在崗和尋覓生活者),意指經常妙巧地抓緊安排“讀、想、練”。想學不想學,不想學又想學的動機難以成功

2、忌貪快。決心很大,追求“快”,恨不得“一舉成名天下知”,世間哪有那么“便宜事”。從國小到大學,要十多年;從懂得做對聯到出佳作,絕非朝夕工夫,短得要兩三載,此亦“恆”也。別被嚇住,朝夕能出精品,這就在於個人基礎。

3、忌貪長厭短。對聯一般宜短而精,一味認為“長聯易得出名”,非高手反而弄巧成拙。因為長聯易犯“重字”,內部結構對應關係等複雜較難匹配。

4、忌貪奇貪異。實用對聯作法尚未過關,便去搞巧、奇、怪之類的對聯,則會失去重心。

5、忌貪多。懂得對聯基礎知識後,就年產對聯幾百甚至千餘副,欲以“高產”稱著,或者趕時間,急於出集子,操之過急。正確的方向是“少而精,精後多”。

6、忌驕。發表幾副或一些作品,或得過一兩次小獎(一指地區不廣,二指含金量不足),便不想鑽讀報刊上的好作品(包括理論等),守株待兔無益。“功夫到家”這個話實難結論,在甲次征聯獲甲等獎,乙次不一定獲獎,總有間破的。

(二)句式


7、忌句子長短不一。古傳有這種例子,如“紅顏配老翁,妙;知己成佳偶,堪歡。”這不是“對聯”。有的聯書收入它,貽誤初學知多少?!

8、忌節奏不相稱(注意“假對”例外)。如某書中:“掌握/科學/創/大業;黃土/育出/金和玉”,除了缺乏對聯味,上句是二二一二式,下句是二二三式,屬對不成。

9、忌把律詩對偶句式與非律詩對偶混談。律詩對偶句式是固定的,有二二三(或二二一二)和二二二一兩種節奏(音步)。非律詩句式,每個節奏的字數不能固定,以詞、詞組語意而定。總之,音步必在同一“點”上,如周恩來一聯:

與/有肝膽人/共事;
於/無字句處/讀書

(三)音韻


10、忌音步平仄不協。對聯基本原理——音韻(或叫聲律)方面,是要講平仄對仗的:

本句之中,第一音步用平,第二音步必仄,第三音步又要回復用平……叫平仄相間(或交替)。
對句之間,第一音步必仄,第二音步必平,第三音步必須用仄聲……叫平仄相對(或相反)。

此說既適應律詩對偶句式,也適應非律詩對偶句式。例如我的“祖國頌”百佳聯:

日出(●)東方(○)九萬里(●)就無(○)哪個(●)重談(○)冷;
斗懸(○)北國(●)兩

半球(○)難得(●)有人(○)不道(●)明。

不過律詩對偶型,句子的平仄要求嚴謹些,仄起句子(指上聯)要避拗句,平收句子(指下聯)要避孤平。犯了“拗、孤”要補救,因而要正確理解古傳的“一三五不論”。如果你聽某些人“不要提拗句、孤平”的說法,那就對於律詩對偶格律型和非律詩對偶格律型混淆不清,你上當了。例如:“金盾杯”全國征聯賽有個出句:

金盾耀金輝,題詞五載千軍奮;

五、七句子都是律詩句式,平仄嚴謹。獲獎的對句中有:

警威憑警德,造福一方百姓安。(一等獎)

從句腳“德對輝”來看,是古聲,因“德”在今聲中為“平”,那么七言句的“一”古乃仄聲,便犯了孤平。如以今聲論,不是孤平,但“德、輝”乃平對平,亦失律。終於留下遺憾,不能忽視。

11、忌同聲(同調)落腳。上下聯尾不能平對平、仄對仄。應“仄起平收”。古有個別例子,不能視為合理的平仄格式。